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或不通。是则誉毁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
2、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其为患祸,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可亦已明矣。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离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
3、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征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改材料二: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注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选自左丘明国语,有删改)注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立直木A而疑影之B不直C虽竭D精神E劳F思虑G其不得亦H已明矣。11.下列对
4、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危,指使处于危险的境地,与陈情表“人命危浅”中的“危”意思不同。B.疏,指古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奏议,如谏太宗十思疏。C.遇,指遇到,与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相同。D.绝,指隔绝的,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我命绝今日”中的“绝”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卿认为,让有智慧的人去谋划,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这样事情就不能取得成功。B.发扬善行,杜绝恶行,刑罚加于有罪之人,赏赐有功之臣,那么国家就会昌盛太平。C.具有中等智能的人非治国之才,他们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
5、难免失败。D.唐太宗对魏征说,使天下太平,边远地区异族首领都来朝贡,这是魏征的功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4分)(2)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4分)14.材料一第一、二段是魏征上奏的内容,他在奏章中是如何表达观点来劝谏太宗的呢?请简要说明。(3分)10.CEG【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人命危
6、浅”中的“危”意思是“危弱”。B项表述正确。C项,“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是“对待”。D项,“我命绝今日”中的“绝”意思是“绝命、死”。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唐太宗对魏征说”错误,应是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13.(1)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武力,振兴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中原已经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2)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宝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宝器,眼下您想破坏我的宝器,保全您的宝器,这是我难以办到的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材料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偃革”译为“停止武力”;“布德施惠”译为“广施道德仁义”;“自服”译
7、为“自然会臣服”。第(2)小题的关键点:“国”译为“国家的宝器”;“全”译为“保全”;“所难”译为“难以办到的事”。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运用对比手法。魏征将君子与小人的品德进行对比,表达要亲君子、远小人的观点。引用他人观点。魏征引用孙卿的话来论证任用君子就应信任他,而不应怀疑他。(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一第一、二段的相关内容,分析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况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内心不一。君子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人的优点,面临危难绝不苟且偷生,即使牺牲生命
8、也要成就仁义的美德。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义,只知唯利是图,陷别人于危险境地自己却苟安于世。如果将危险推给别人,那么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现在,朝廷治理国家,一定要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对待小人轻视却又亲近。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实情。所以对人诋毁赞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处置的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所说的:“让有智慧的人谋划(事情),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让品行高洁的人去实行(事情),却与奸邪鄙陋的人去怀疑他,要想事情成功,怎么
9、可能(办到)呢?”具有中等智能的人,怎能没有一点小聪明,可是他们非治国之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小人呢,这些人带来的祸患不是更严重吗?竖立直木却怀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尽脑力,劳尽心思,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这是很明白的事。要使君子与小人判然有别,是非分明,君王必须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用诚信来对待他们,用道义来勉励他们,用礼仪来节制他们,然后表扬善行,摒除劣迹,谨慎处罚,明白赏赐。如果这样做,小人就会无处藏身,君子就会自强不息,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哪里还会远呢?如果表扬善行却不能发扬善行,摒弃劣迹却不能杜绝恶行,刑罚不加于有罪的人,赏赐
10、不加于有功之臣,那么危亡之期也许保不久就要到来,永远使子孙后代享受昌盛国运,永享太平,还有什么指望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叹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大臣说:“我刚刚即位的时候,有许多人上书建议,他们有的要我独揽大权,不要重用群臣;有的要我加强兵力,以使四方少数民族威慑臣服。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武力,振兴文治,广施道德仁义,中原已经安定了,远方异族自然会臣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使天下太平,边远地区异族的首领都前来朝贡,各个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地派人前来。这一切都是魏征的功劳。我任用他,难道能说用人不当吗?”魏征拜谢说:“这是陛下圣德,用心政务所致,
11、我才疏学浅,承受圣意尚且力不从心,怎么会对您有这么大的帮助呢?”材料二: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季说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宝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宝器,眼下您想破坏我的宝器,保全您的宝器,这是我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真的)岑鼎献给齐君。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思问于夫子曰:“亟闻夫子之诏,正俗化
12、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子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节选自孔丛子记问第五)材料二: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
13、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般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星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边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
14、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曾西,曾参的孙子。鎡基:耕田农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B分)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B当,文中指对等、比得上,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C相与,文中指共同、一起,与兰亭集
15、序中“夫人之相与”的“相与”意思不同。D作,文中指起、出现,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作”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思认为,管仲依法治理齐国,天下的百姓都称他为仁者,由此可见,用法令也能起到匡正社会风气、教化百姓的作用,所以没必要用礼乐治理国家。B孔子认为,只有像管仲那样大智慧的人,才能施行法令;才能不如管仲的人,如果只用法令治国,最终会因为法治严苛缺乏恩惠,造成治理的混乱。C当公孙丑问及孟子,如果让孟子在齐国执政,是否能取得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那样的丰功伟业时,孟子拿曾西相比,称自己不可能效仿管仲的做法。D孟子认为,齐国既有宽
16、广的土地又有众多的人民,再加上老百姓在暴政下受苦受难已经很久了,所以当前是齐国施行仁政,称王于天下的最好时机。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14孟子认为周文王难以推翻纣王的原因有哪些?(3分)(一)(19分)10.(3分)B D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3分)D12.(3分)A13.(8分)(1)(3分)尧舜时代的礼乐教化,历经百代也没有中断, (可见)行仁尚义的社会风气源远流长。译出大意给2分; “辍”“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3分)因此只用古人做这事的一半功
17、夫,就能得到双倍于古人的功绩,只有现在才能做成这样。译出大意给2分; “故”“然”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 (3分)武丁当政时遗留下来的好风俗、好传统、好政策,到纣王时,影响仍然存在;纣王执政时,有微子、微仲等优秀的贤人来共同辅佐;周文王是在一个纵横百里的小诸侯国发展起来的。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 题。材料一:天下旱,蝗。 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
18、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思结于人心。 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 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 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
19、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 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蔡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 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 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
20、 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节选自陈时政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汉文帝惜A百金之费B辍露台C之役D集上书E囊F以为殿帷G所幸H夫人衣不曳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仓庾指储粮的仓库,“庾”与阿房宫赋中“多于在庾之粟粒”的“庾”意思相同。B. 传祚,指帝位相传,其中“祚”与李密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不同。C. 宽猛,文中指宽松或严格的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