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题型四+因果关系类(1)中国古代史+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docx
《选择题题型四+因果关系类(1)中国古代史+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题型四+因果关系类(1)中国古代史+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题题型四 因果关系类(1)中国古代史2023届高考历史高频题型专项训练1.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商人的信仰主要是“敬天”,到了周代,祭天和祭祖成了同样重要的“国之大事”。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天下为家的出现B.礼乐制度的形成C.宗法制度的实行D.民族融合的发展2.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现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自陈胜起事到秦亡,起义
2、军始终被称为关东盗(注: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关中地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B.关中地区民风淳厚,不喜战争C.关东地区为六国旧地,反秦意识强烈D.关东地区文化落后,民风彪悍4.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如“制度性腐败说”“六国余孽说”“区域文化冲突说”“强置郡县说”“故地“新地不同政策说”等。关于秦朝骤亡原因的认识( )A.偏离了秦朝社会的基本史实B.由于年代久远学者见解不同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趋于全面D.现代观点比传统观点更可信5.梁启超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
3、为6个等级,认为东汉民德最优。下列所述中国古代各朝代民德升降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注:梁启超认为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A.东汉上升得益于光武中兴,推行礼治B.五代时期与三教并行政策相关C.明朝末年源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D.清代的表现是因理学遭到打击6.汉书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张掖以东,粟石百余(钱)”。公元前27年,这一地区的粮价增至每石三千至四千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农业生产力的提升B.王朝更迭战乱不断C.通货膨胀趋于严重D.丝绸之路贸易繁荣7.魏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大量的坞堡,有军事防御功能,也可以组织生产,
4、坞主有的是当地豪强,有的是勇猛之士,大量的流民依附坞堡。这一时期北方出现大量坞堡的原因有( )北方政局动荡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三长制的推行 士族专权局面的形成A.B.C.D.8.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9.唐代大运河漕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高祖至唐中宗时期,每年漕运粮食一二十万石;第二阶段为唐玄宗年间,岁漕粮二三百万石;第三阶段为唐宪宗以后,漕运日益衰落,岁
5、漕粮多则四十万石,少则十万石。经由大运河的漕粮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黄河流域农业的恢复C.社会动荡和地方割据D.赋税制度的应时而变10.如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表中现象在唐代出现的原因( )家庭出身入仕途径(详细可考)皇族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非郡姓科举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其他571206959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寒门小族被排挤打压门阀士族控制了人事权 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A.B.C.D.11.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界、长沙市、沅陵等地发现有大量战国到秦汉时期的竹简或木简。郴州市苏仙桥
6、古井还发现了600多枚桂阳郡的晋简。这些竹简或木简多是政府档案,但是在东晋以后遗址中几乎没有出现。相关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A.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C.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D.湖南民族交融的发展12.晋书儒林传序记载这一时期土人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撰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该时期(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B.佛教与道教开始传播C.“三教合流”的形成D.政局形势的持续动荡13.下图为中国古代文献中“仁”“礼”词汇出现频率变化图。对隋唐时期“仁”的频率变化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道
7、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B.国家统一需要强化思想控制C.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D.社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流14.宋代士人对王安石的为人及其变法的内容多不赞同,称之为小人、权奸,甚至将靖康之难的祸因归于王安石。明朝出现诸多不同于以往的声音,到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再思考,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究( )A.宋代社会风气因循守旧缺乏创新B.明朝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有所放松C.明朝比宋朝的观点更加准确可信D.历史评价易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15.不同学者对于明朝亡国原因进行了历史分析。由此可推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记载出处思宗就个人品行而言本来算不上“亡国之君”,但却不幸遇上了“亡国之运”当其即位之初,明朝已
8、是“元气尽渐,国脉垂绝”。明史流贼传序阉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亡国B.宦官专权导致气数殆尽C.统治者素养低下致国灭D.强化君主专制引发恶果16.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曾对群臣说:“我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清晨开始,直到太阳高高挂起才稍事休息,之后又工作到太阳落山。”朱元璋如此劳累的制度性原因在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社会控制较为松弛C.八股取士的实施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7.明代中前期已经确立了程朱理学的至尊地位,天下臣民百姓崇尚“君子”“圣人”。可是,明朝后期有些学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原因主要是( )
9、A.内阁制的逐渐衰微B.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冲击C.反封建文学的盛行D.批判君主专制思想成为主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周代与商代相比,人们不仅重视祭天还重视祭祖,这是因为周朝创立了宗法制,人们更加重视血缘关系,祭祖则是重视血缘关系的体现,C项正确;天下为家的出现是在夏朝,排除A项;礼乐制度是周代为了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而制定的,它与周人重视血缘关系、重视祭祖不相关,排除B项;民族融合的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数量剧增、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