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
《胁痛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胁痛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胁痛【概述】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 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之中, 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 现者,均属此范畴。名医案例1 .孑令诩医案(1则)案一:酸苦泄肝、通腑止痛治疗胁痛胆囊炎热在厥阴之胁痛,以酸苦泄肝、通腑止痛之剂收效。个人信息:朴某,女,67岁。医案编号:1017Q0050o初诊:2011年10月12日。主诉:右胁下痛连及背部1年。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患胆囊炎,每发则右胁下痛连背部,亦可连及胃院和左胁。检查:舌红绛苔少,脉弦滑。谷
2、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升高。中医诊断:胁痛,属热在厥阴。西医诊断:胆囊炎。治法:酸苦泄肝,通腑止痛。方药:自拟方。黄连3g,杭白芍10g,郁金10g,乌梅3g,丹皮10g,沙参15g,陈皮10g, 内金15g,火麻仁15g,乌药10g,槟榔10g,炒麦芽10g,麦冬15g,橘络30g,姜黄10g, 川朴10g,砂仁5g (后下),生甘草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11年10月19日):服药后患者自感病情好转。但昨晚右侧肩胛缝刺痛约2小时, 后疼痛自止。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前法加活血通络。桂枝15g,泽兰15g,黄连10g, 杭芍10g,郁金10g,乌梅3g,丹皮10g,
3、沙参15g,陈皮10g,内金15g,火麻仁15g,乌 药10g,槟榔10g,炒麦芽10g,麦冬15g,橘络30g,姜黄10g,川朴10g,砂仁5g (后下), 生甘草3g,鸡血藤15g。7齐I,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2011年10月26日):服药后疼痛大减。舌绛苔黄不腻,脉细。舌绛血分有热。前法 加清热凉血。前方去砂仁加小蓟15g。7齐IJ,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四诊(2011年11月16日):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胃纳增。近日外感后右胁背又作痛。舌 红苔黄偏重,脉显弦。前法加清肝热,活血止痛。前方去陈皮、鸡血藤,加莪术5g,元胡 3g,夏枯草10g。7齐IJ,水煎服,每日1齐
4、I,早晚分服。五诊(2011年11月23日):服药后胁痛未作,饮食尚好,降温后关节痛,左胸背闷楚。舌 红绛苔黄腻,脉两关弦滑。痰热阻滞,筋脉不利,加之“湿流关节”,不通则痛。中医诊断: 胸痹,属痰热结胸证。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止痛。方药:小陷胸汤加减。黄连5g,枳实 10g,槟榔10g,乌梅3g,瓜篓15g,清半夏10g,丹参15g,桑寄生15g,内金20g,陈皮 15g,黄苓10g,川朴10g,丹皮10g,银花15g,沙参15g,麦冬15g,桂枝10g,橘络30g, 姜黄10g,夏枯草10g,火麻仁10g。14剂,水煎服,每日1齐IJ,早晚分服。按:患者胆囊炎,每发右胁下痛连背部,亦可连及胃
5、院和左肋、。弦脉属肝,主痛。舌红绛苔 少,热已伤阴。孔老师用伤寒论六经辨证,辨为热在厥阴,取乌梅丸中黄连、乌梅,酸 苦治蛔厥的方法,活用于此。“腑以通为用”,用乌药、槟榔、川朴,化滞行气。姜黄、橘络 行气通络止痛。二诊肩胛缝是足太阳经所过,刺痛乃血瘀,通则不痛,故疼痛自止。神农 本草经言:桂枝利关节。且桂枝入足太阳经,合泽兰、鸡血藤活血通络。(整理:李娟审阅:徐世杰)2 .姚乃礼医案(8则)案一:调和肝脾治疗胁痛治法:疏肝和胃、清化湿热。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全当归20g,赤白芍各15g,柴胡12g,枳壳12g,法半夏12g,厚 朴花12g,茵陈30g,虎杖15g,炒慧饮仁30g,车前子30g
6、 (包煎),丹参20g,莪术10g, 焦山楂30g,夏枯草15g,甘草6g。14剂,日1齐打分2次服。二诊(2012年1月12日):胁肋胀痛减轻,腹胀基本消失,出现睾丸坠疼,就诊于当地医 院诊断为精索曲张,附睾囊肿。刻下症见胁肋仍有胀痛,劳累后加重,双目干涩,暧气,胃 疑隐痛,矢气多,睾丸坠疼,小便频,有不尽感,大便日行23次,眠可。舌黯红,苔白腻, 脉弦滑。治以养血柔肝、清利湿热为法。拟以上方合二妙散加减。全当归15g,赤白芍各15g, 枸杞子15g,制苍术12g,黄柏12g,茵陈30g,垂盆草15g,败酱草15g,丹参30g,莪术 10g,乌药12g,荔枝核20g,厚朴花12g,夏枯草15
7、g,甘草6g。20剂,日1剂,分2次服。 三诊(2012年5月16日):服药后症情好转。现间断胁肋胀痛,胃脱隐痛,时有暧气,反 酸,纳可,大便潺,日2次,尿频,尿不尽感,睾丸疼痛,乏力,头疼,记忆力减退,目干 涩,潮热。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5月9日复查:ALT: 49U/L, AST: 44U/L, GGT: 77U/L, ALB: 45g/L, CHO: 5.4mmol/L, TG: 1.5mmol/Lo治以调补肝肾、清利湿热和胃为法。方拟 当归芍药散合六味地黄丸、缩泉丸加减。全当归20g,赤白芍各15g,云苓20g,炒白术15g, 法半夏12g,苏梗12g,乌药15g,益智仁15g,枸
8、杞子15g,生地20g,泽泻12g,山药15g, 茵陈30g,败酱草20g,黄柏15g,甘草6g。14剂,日1齐IJ,分2次服。配合服用知柏地黄 丸。四诊(2012年6月20日):胃院不适已明显减轻。现小便时有费力。舌黯红,边有齿痕, 苔薄微黄,脉左沉细,右细弦。治以调肝益肾散结为法。以上方加入暖肝煎加减。全当归 20g,赤白芍各15g,枸杞子15g,云苓20g,巴戟天12g,肉桂3g,乌药15g,益智仁20g, 丹参20g,莪术10g,厚朴花12g,橘核15g,川楝子12g,黄黄20g,茵陈15g,炙甘草10g。 14齐I,日1齐I,分2次服。配合服用知柏地黄丸。五诊(2012年12月20日
9、):胃院隐痛及右胁疼痛基本消失,尿频、不尽感较前好转。自觉 脱胀,反酸,乏力,偶有胁肋胀痛,纳可,眠差,小腹不适,腰酸背痛,大便干,日1次。 舌黯红,苔薄黄腻,中有裂纹,脉左弦细,右弱。12月17日复查:ALT: 40U/L, AST: 20U/L, GGT: 81U/L,腹部超声示: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4.4cm,被膜整齐,实质回声均匀细腻增强, 肝内管系显示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1.0cm;脾厚3.5cm,实质回声均匀。超声诊断:脂肪 肝(轻度),胆囊壁欠光滑。前列腺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红细胞:6-10个/HP, 白细胞:满视野。治以疏肝和胃、清化湿热、兼以益肾为法。全当归20g,赤
10、白芍各15g, 柴胡10g,枳壳15g,厚朴花15g,黄柏12g,苍术12g,草薜12g,石菖蒲12g,乌药15g, 土茯苓30g,生地24g,败酱草30g,生龙牡各30g (先煎),甘草10g。14剂,日1齐打分 2次服。按:该患者为青年男性,工作压力较大,自我调节失宜,情志抑郁,肝气不舒,乘脾犯胃。 脾运失职,津液不布,湿浊痰饮之邪内停,蕴久化热,留滞于肝,酿成斯疾。据症舌脉,病 机为肝胃不和,湿热内蕴。治以柴胡疏肝散合清化湿热之品。湿热相合,病涉三焦,可上至 头目,下至二阴,二诊时患者出现睾丸坠痛等湿热下注的表现,加入二妙散祛除下焦湿热。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与转化,肝
11、血不足,累及肾精,不能充养脑髓, 而见记忆力下降,故三诊时治以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丸为基础调补肝肾。其中,“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气化不利,故见患者尿频,尿不尽。膀胱的气 化需要肾阳的温煦,故加用乌药、益智仁,两药合用称缩泉丸,有温肾缩尿之功。并在四诊 时加入肉桂以助膀胱气化。五诊时患者前列腺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满视野,乃膀胱气化不行, 湿浊下注所致,加用革薜分清丸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整个治疗过程中,姚乃礼主任医师虽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处方做以较大调整,但是始终抓 住养血柔肝,清化湿热的治法进行,并适当将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终获良效。(整理:吕文良审阅:姚乃礼)案八
12、:健脾柔肝、清利湿热法治疗胁痛抗真菌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肝脾不调、湿热内蕴之胁痛,治以逍遥散加减,调和肝脾,兼 以清化湿热。二诊针对肝肾阴虚之证,同一贯煎相伍,滋阴养血,柔肝健脾收效。个人信息:刘某,女,55岁。初诊:2012年11月29日。主诉:右胁肋胀痛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9月服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灰指甲,月余出现右胁肋胀痛,在外院诊 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服药3周后复查生化: ALT: 130U/L, AST: 45U/L,抗核抗体弱阳性,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损伤,为求中药治疗 就诊于我院门诊。刻下症见右胁肋胀痛,乏力,口苦,时有头晕,食欲差
13、,纳可,睡眠差, 大便干,排便困难,大便呈球状。既往行子宫全切术,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病史。检查:舌黯,苔黄厚腻,脉沉细弦。中医诊断:胁痛,属肝脾不调、湿热内蕴。西医诊断:药物性肝损伤,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子宫全切术后。治法:健脾柔肝、清利湿热。方药:逍遥散加减。全当归20g,赤白芍各15g,云苓20g,生白术30g,柴胡10g,茵陈30g, 虎杖15g,垂盆草20g,丹参20g,太子参20g,阿胶珠12g,生地20g,生龙牡各30g (先 煎),炙甘草10g。14剂,日1剂,分2次服。二诊(2012年12月10日):患者病情好转。胁肋胀痛缓解,但遇劳加重,神疲乏力,潮热 阵作,伴有微汗,纳眠可
14、,大便干,排便费力。察其舌质偏红,少苔,脉左关弦滑,右沉细。 治拟滋阴柔肝健脾、清利湿热。方以逍遥散合一贯煎加减。全当归20g,赤白芍各15g,茯 苓20g,生白术45g,生地24g,北沙参12g,枸杞子15g,麦冬15g,石斛12g,川楝子10g, 茵陈20g,虎杖15g,焦槟榔10g,阿胶10g (烽化),丹参20g,炙甘草10g。14齐I,日1 剂,分2次服。随访(2012年12月26日):经向患者本人电话随访,病情基本痊愈。右胁肋胀痛明显缓解, 偶尔发生;查肝功:ALT: 29U/L, AST: 21U/L。按:子宫切除术,伤损气血,损伤脾胃。脾胃论中指出:“人以脾胃元气为本”“元气之
15、 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 之所由生也”。患者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药毒侵袭,损伤肝脏,肝失疏泄,脾运失职,湿 浊之邪内停化热而滋生湿热,故见口苦,舌苔黄厚腻等湿热内蕴之象。可见本病的外因为药 毒侵袭,内因为肝脾不调、湿热内蕴。对此,治疗上一方面以逍遥散加减调和肝脾,另一方 面以茵陈、虎杖、垂盆草清利湿热。二诊时患者右胁肋胀痛,潮热阵作,舌质偏红,少苔, 右脉沉细皆为肝肾阴虚之象,且患者年过七七,肝肾已虚,故治疗上合用一贯煎等,辅以滋 阴养血之品进行治疗。处方用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切中病机,效果明显。(整理:吕文良审阅:姚乃礼)3 .余瀛
16、鳌医案(1则)案一:疏肝软坚、育阴化瘀、和中健脾治疗胁痛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亏、气滞血瘀之胁痛,以疏肝软坚、育阴化瘀、和中健脾收效。 个人信息、:顾某,男,39岁。初诊:2014年1月12日。主诉:慢性乙型肝炎5年余。现病史:5年前单位体检发现患乙型肝炎,曾经某医院干扰素以及服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 散等治疗而乏效。近1个月来,肝区经常疼痛,形体消瘦,急躁易怒,纳谷欠馨,胃胀满时 呕,大便干结,每2日一行。面色黯黄,舌质紫黯、苔薄腻,脉沉涩有弦意。检查:肝大胁下2.5cm (右叶),脾大3cmo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乙型肝 炎e抗原(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 ),丙氨酸氨
17、基转移酶174U/L。红细胞2.71X10 12/L, 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40X10 9/L,血小板30X10 9/L,直接胆红素18.9 口 mol/L,白蛋白 28g/L,凝血酶原时间36.8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4.3s,甲胎蛋白35ug/L。尿常规检查正 常,大便潜血试验阳性。中医诊断:胁痛,属肝肾阴亏、气滞血瘀。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治法:疏肝软坚,育阴化瘀,和中健脾。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柴胡10g,香附10g,生地30g,丹皮10g,龙胆草10g,鳖甲20g (先煎),青皮5g,陈皮5g,清半夏10g,太子参12g,茯苓10g,山药18g,丹参15g,鸡 血藤15go
18、用此方加减4个月余,诸症悉愈,肝功能明显改善,肝脾大小基本上恢复正常。按:余老师治疗慢性肝病胁痛十分赞赏清代陆定圃有关肝病立方遣药的见解,其言:“盖此 证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地黄、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当归、白芍、柴 胡、桓子、炒麦仁)、魏玉璜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干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之 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之类,俾肾水涵濡,肝木肝气得舒,肝火渐熄而 痛自平。若专用疏泄则肝阴愈耗,病安得痊。反对遇肝炎胁痛动辄使用疏肝利气之品,诊 治当精确辨证,据证加减施治。并认为肝炎患者,右胁肋下疼痛较甚者还可选用清代林佩琴 类证治裁所载述之二方。因于肝郁者,用清肝
19、汤(白芍、当归、川号、柴胡、丹皮、山 桅);怒伤肝而胁痛加重者,用香附汤(香附、当归、川茸、柴胡、青皮)加减。如属肝燥 胁痛,不宜浪用青皮、枳壳、香附、豆蔻等药,亦不宜用大剂龙胆草苦寒泻肝之品。慢性肝炎有明显肝脾肿大者,可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施治,主法当以软坚、滋阴、疏肝相结合。 从问诊中获知患者久服香燥利气之品,肝阴耗损,肝气郁结,久则瘀滞于肝脾,渐则肿大, 食谷欠馨,胃胀满,时呕,大便干结,系肝胃不和之征。方用鳖甲、莪术软坚消肿;柴胡、 香附、青皮、陈皮、赤芍、白芍、丹参、鸡血藤以疏肝化瘀;大剂地黄以滋阴;太子参、山 药、白术、茯苓、半夏以健脾、调中、降逆。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泻火存阴。方药运用
20、体现 了补肝之体、助肝之用,兼以活血软肝的思想。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疫毒伤肝、肝脾不调、湿浊瘀阻之胁痛;治以调和肝脾,兼以解毒化痰、 活血软坚法;后随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加入滋阴柔肝息风之品;先后治疗2年,病情稳定, 逐步好转。个人信息:霍某,男,67岁。初诊:2008年11月6日。主诉:右胁胀痛10月余。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胀痛,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 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予软肝健脾中成药(具体不详),疗效不理想。 2008 年 10 月 31 日复查:ALT: 131U/L, AST: 71U/L, TBIL: 29.5 H mol/L, D
21、BIL: 11.3 U mol/L, CHE: 508U/L, AFP: 5ug/ml, ALP: 270U/L。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脾 大。现为求中药治疗就诊我院。刻下右胁肋胀痛,乏力,双下肢水肿,以左下肢为甚,足踝 较明显,口干,口苦,纳可,眠差,二便调。既往曾患亚急性重症肝炎(甲型),后治愈, 期间输血史。饮酒史30余年,偶有大量饮酒,发现肝硬化后已戒。检查:舌体略胖,舌黯红,苔黄,中根部厚腻,脉弦细,左弦细缓。形体消瘦,肝掌,蜘蛛 痣,触诊脾脏轻度增大,质硬,无触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中医诊断:胁痛;朦胀。属疫毒伤肝、肝脾不调、湿浊瘀阻。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
22、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大。治法:调和肝脾、解毒化痰、活血软坚。方药:逍遥散加减。全当归15g,赤白芍各12g,茯苓30g,炒白术15g,柴胡10g,广郁金 12g,太子参30g,炙黄芭30g,鳖甲(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丹参30g,莪术10g, 茵陈30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炙枇杷叶12g。并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饮食调护: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忌一切生冷硬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情志调护:保持心 情舒畅。二诊(2009年3月26日):服上方右胁肋胀痛减轻,精神渐好,口干苦减轻。刻下右胁 肋胀痛,腹胀,乏力,午后双下肢轻度水肿,尤以两踝为著,偶有口干口苦,矢气,
23、呃逆, 纳可,眠差,易醒,二便调。舌黯红,苔黄厚腻,脉弦细缓。3月26日复查:腹部超声示: 肝硬化;肝多发囊肿;胆囊多发结石;脾大(脾脏大小较前回缩)。治法同前,酌 加理气和胃之品。仍以逍遥散加减。当归15g,赤白芍各15g,茯苓30g,白术15g,柴胡 12g,太子参30g,炙黄芭30g,丹参30g,莪术10g,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g, 旋覆花10g (包煎),厚朴花10g,木香10g,焦槟榔10g,炙鳖甲45g (先煎),鸡内金10g, 生牡蛎30g (先煎)。三诊(2009年9月9日):乏力缓解,右胁肋胀痛、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刻下上腹胀痛, 食用油腻食物后加重,口苦乏
24、力,偶有手足心发热,双下肢时有酸痛,纳可,眠差易醒,矢 气较多,二便调。舌黯红,苔黄厚腻,脉细弦。仍以调和肝脾、解毒化痰、解瘀软坚为法。 上方加减:去旋覆花、虎杖、鸡内金。加入黄连10g,木瓜15g,金钱草30g,焦山楂30g。 四诊(2010年5月20日):双下肢酸痛基本消失,腹胀略有好转。刻下乏力明显,时有腹 胀,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口干口苦,双下肢微肿,纳可,眠差,二便调。舌黯红,苔 不均,脉弦细,右缓。治以健脾柔肝、化痰解瘀软坚为法,拟逍遥散合一贯煎加减。全当归 15g,赤白芍各15g,茯苓30g,白术15g,柴胡10g,炙黄茂20g,生地30g,枸杞子12g, 北沙参12g,麦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胁痛 中医 内科学 医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