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悸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诊断:心悸(气虚血瘀)。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多发室性早搏。治法:益气养心,活血宽胸。方药:生脉饮合瓜婆萩白半夏汤加减。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瓜篓15g,萩白 12g,法半夏10g,郁金12g,枳壳12g,生黄黄15g,柏子仁12g,炒枣仁15g,丹参15g, 桃仁12g,苦参12g。7齐I,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2瓶,10粒/次,日三 次,口服。二诊(2013年11月11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服药后心悸明显改善,次数减少,仍有时 心悸,乏力减轻。舌微黯苔薄白,脉细滑。原方加草芨10g,生牡蛎30g。14齐I,水煎服, 日一剂。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2盒,1支/
2、次,日三次,口服。三诊(2013年11月25日):患者病情好转。心悸每在傍晚发生,有时心前区不适。舌黯淡, 苔白略厚,脉细滑。生脉饮加味。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黄芭15g,补骨脂 12g,当归15g,枳壳12g,柏子仁12g,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2g,炒枣仁15g,郁金 12g,黄精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3盒,1支/次,日三次, 口服。按:患心肌炎后,正气损伤,遇劳累正气复伤,气虚血行瘀滞,胸中宗气亏损,心失所养故 心悸、胸闷、神疲乏力,舌淡黯唇紫皆为气虚血瘀之征,胸阳闭阻,故胸闷不适,有成真心 痛之势,治疗当益气活血,宣痹通阳,张老师用
3、生脉饮合瓜篓迷白半夏汤以养气阴,宣痹化 痰,加丹参、桃仁、郁金活血化瘀,生黄黄助党参益气,枳壳助瓜篓宽胸,柏子仁、炒枣仁 助生脉饮养心安神,用苦参者,因其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实际是符合中医苦味归心养心的药 性理论,二诊加用草芨以温心阳治疗心动过缓,加生牡蛎以镇心安神,三诊时出现入晚心悸 明显,辨证属阳虚血瘀,故去瓜篓瘫白半夏汤,加温心阳活血之品而取效。检查: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中医诊断:心悸,属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黄芭20g,太子参15g,制附子6g,炙麻黄9g,
4、细辛6g, 川号10g,丹参10g,郁金10g,炒枣仁10g,夜交藤20g,玉竹15g,云苓15g,泽泻15g, 龙齿20go二诊:上方7剂后,心悸气短有所减轻,但劳累后上述症状复作,大便稍干,舌黯红,苔薄 白,脉沉细缓。心率升为59次/分。药中病机,效不更方,上方加肉灰蓉10g、桂枝6g,继 进7剂。三诊:患者心悸症状大减,心率已增至62次/分,但口干症状明显,舌脉如前,上方去泽泻, 加花粉15g、石斛15g,继服7剂。之后一直以此方增损,直到目前仍间断服用中药汤剂,心率始终保持在6070次/分之间, 避免了安装起搏器之苦。按:本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这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脉象
5、多为迟、缓、 结、涩,陈师宗诊宗三味:“迟为阳气失职,胸中阳气不能敷布之候”,以及张秉成“若 肾阳气馁,脉皆为迟”之说,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盖因肾阳为诸阳之 本,心脉循行自然也“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衰微,不能温运血脉而成迟、缓、 结、涩之象,故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另外,“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温运血行, 不能鼓动于脉,亦可见迟、缓、结、涩之象。故治疗上当宗内经“虚者补之,寒者温之” 的原则,以益心气、温肾阳、化瘀滞、通血脉、定心志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化裁; 二诊增强了温肾通阳之力,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桂枝均有增快心率作用;三诊出现口 干加重,
6、已有阴伤之虞,故去掉利湿的泽泻,加用花粉、石斛以养阴生津。间断服药年余, 适时维护气、血、阴、阳的平衡,虽服药日久,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整理:刘宗莲审阅:陈鼎祺)案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治疗心悸合并水肿高血压性心脏病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之心悸,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剂收效。个人信息:邵某,男,44岁。初诊:1998年8月8日。主诉:喘憋气短6年。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10/120mmHg,平时常在180/100mmHg 左右,因无明显症状,未予相应治疗。1992年开始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尤甚,1993年 曾在驻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给予常规治疗后好
7、转出院。1997年 后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每因劳累而诱发,曾在几家医院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控制后出院。 现仍有胸闷、心悸、气短,稍动则加重,伴倦怠乏力,纳谷呆滞,夜眠欠安,五心烦热,双 下肢稍肿,大便常干,小便短少。检查:舌质黯、舌尖红、苔白,脉沉偶结。查体:血压165/10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90次/分,律不齐,偶闻早搏,P2A2,心尖部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双肺(.); 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按之稍凹陷。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心室肥厚劳损,偶发室 性早搏。中医诊断:心悸,水肿,属气阴两虚,脾虚不运,心血瘀阻,水气内停。西医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一一偶发室
8、早,心功能3级。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药: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生黄黄15g,太子参15g,北沙参15g,天麦冬各10g,五 味子10g,黄精15g,泽泻15g,猪茯苓各15g,车前子20g (包),郁金10g,益母草15g, 丹参15g,柏子仁10g,夜交藤20g,天麻10g,钩藤12g,木香9g。水煎服,共7剂。 二诊:药后胸闷心悸气短明显减轻,尿量增多,五心烦热好转,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守 法再进,上方加赤芍10g,夏枯草12g,再进7齐IJ。三诊:胸闷、心悸基本未作,偶在劳累后气短,水肿己消,夜眠转安,舌黯红、苔薄白,脉 弦。浮肿既消,故去泽泻、车前子以削减利水之力,加炒白术
9、12g以增强健脾之功。因患者 要离京,故带方回当地继续调治。随访半年,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血压亦控 制在正常范围。按:心力衰竭一般多以益气温阳利水为法,认为脾肾阳虚、水泛凌心为其基本病理,验之临 床多有效验。陈老认为,本病脾肾阳虚固属多见,而气阴两虚亦不乏其人,尤其是本病后期, 水肿明显,中西利尿剂迭进,加之温阳药的应用,使得阴津更伤,因此临证在利水的同时应 注意养阴,常选用生脉散加味治疗。本例患者胸闷、心悸、气短、动则加重、五心烦热显由 气阴两虚所致;纳食呆滞、下肢浮肿、大便常干、小便短少为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之象,舌、 脉又现瘀血之征,故而治予益气养阴、健脾化湿、活血利水之法。另
10、外,考虑到本例患者的 原发病为高血压,故又加天麻、钩藤、夏枯草以平肝潜阳,降低血压,使标本兼治,心脾同 调而收功。(整理:刘宗莲审阅:陈鼎祺)案四:益气养阴,利水渗湿治疗心悸合并喘证先天性心脏病气阴两虚、水湿内停之心悸,以益气养阴、利水渗湿之剂收效。个人信息:杜某,女,42岁。初诊:1998年6月22日。主诉:气短乏力2年,加重伴喘憋1周。现病史: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病史,因长期自觉症状不显,未予治疗。近2 年开始出现气短乏力;3周前因过度劳累出现喘憋、气急、心悸,未予重视;近1周喘憋明 显加重,不能平卧,心悸气短,心中烦热,眼睑及腰以下浮肿,按之没指,纳谷不馨,咳嗽 频作,咯吐大量
11、白黏痰,体倦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检查:舌黯红,苔少,脉沉细促。查体:血压:90/60mmHg, 口唇紫绢,颈静脉怒张;心 界向两侧明显扩大,心率124次/分,心律绝对不齐,P 2 A 2 ,心尖部及胸骨左缘可闻及4 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肝大,剑突下7cm,右肋下5cm, 质地较硬,有触痛,肝-颈静脉反流征( + ),腰以下可见凹性浮肿。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 颤,左心室肥厚,肢导低电压,ST-T改变。心脏超声示:全心扩大,主动脉缩窄,左心室肥 厚,室壁运动下降,二尖瓣反流,射血分数(EF) 40%o腹部B超示:肝大,肝瘀血。 中医诊断:喘证,心悸,水肿,属气
12、阴两虚,脾胃虚弱,水湿内停。西医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心衰III度。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宁心,利水渗湿。方药:生脉散合五苓散化裁。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猪茯苓各15g,车前子20g (包),泽泻15g,蔗葭仁15g,青陈皮各6g,炒枣仁10g,柏子仁12g,夜交藤20g,鸡内 金10g,炒三仙各10g,茵陈15g,败酱草15g。水煎服,7剂。二诊:水肿明显减轻,尿量增多,喘憋、心悸好转,纳谷见增,大便通畅。仍有咳嗽,白黏 痰较多。效不更方,原方加炙枇把叶10g,杏仁10g,继进7齐上三诊:水肿已消,喘憋、心悸明显减轻,己能平卧,纳食尚可,
13、咳嗽、咯痰好转,二便已调。 舌质红,苔少,脉沉细结。上方去泽泻、车前子、惹葭仁,加桑白皮15g继服。以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进退共服药35剂,患者心衰得到控制,心率7090次/分,肝脏缩小 至剑突下3cm,右肋下2cm,射血分数(EF)增加至55%。随访1年,患者病情稳定,并能 从事一般家务劳动。按:本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因长期失于治疗,加之过度劳累,发病较急,来势凶险,病情 危重。中药予生脉散合五苓散化裁以益气养阴,利尿消肿。利尿药常选用猪苓、茯苓、泽泻、 冬瓜皮、车前子、草茂子等,利尿而不伤阴,且不易造成低钾、缺水等水、电解质紊乱。根 据患者肝大及口唇紫缙的瘀血体征给予茵陈、败酱草以疏利肝胆、
14、祛瘀止痛,防止心源性肝 硬化的发生。(整理:刘宗莲审阅:陈鼎祺)2 .孔令诩医案(1则)案一:清心平肝,和胃化滞治疗心悸心律失常心热肝郁胃滞之心悸,以清心平肝、和胃化滞止悸之剂收效。个人信息:刘某,男,40岁。医案编号:1017Q0051o初诊:2010年5月12日。主诉:心悸,食后显著1个月,查无异常。伴眠差,胃不适。检查:舌红尖赤苔薄黄,脉弦滑而细。中医诊断:心悸,属心热肝郁胃滞。西医诊断:心律失常。治法:清心平肝,和胃化滞,止悸安神。方药:自拟方。珍珠母30g,生龙骨15g (先煎),炒桅子10g,酒黄苓10g,杭芍10g,竹 叶15g,橘络20g,灯心草3g,枳实15g,槟榔10g,合
15、欢皮10g,黄柏5g,炒枣仁15g,丹 参10g,莲子心5g,五味子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按:心悸,食后著,是实证。脉弦滑,弦脉属肝,辨为肝郁胃滞。舌尖赤,有心火,心火扰 神故失眠。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胃病可影响心,出现心悸、失眠等。 大承气汤治阳明腑实之神昏澹语即一例。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失眠,胃 不适并见。本案心、肝、胃并治。虽未复诊,仅示一法,以知孔老师辨证之灵活。(整理:李娟审阅:徐世杰)3 .刘志明医案(1则)案一: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治疗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之心悸,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收效。个人信息:赵某,女,39岁。病历号:医
16、案编号:1006H0080o初诊:1993年6月10日。主诉:阵发性心慌5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因情志不舒出现心慌,经休息及服药后病情好转。后心慌反复发作, 曾多次行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速,T3、T4无异常,长期间断服普蔡洛尔,病情无明显 好转,且每逢情绪不愉快时病情加重。近1个月以来,由于工作不顺心,心慌频发,伴有失 眠,头晕,四肢麻木,劳累后加重,起病以来口干,腰酸腿软,食欲不佳,大便干,小便正 常,月经量少,周期正常。刻下症:心慌,失眠,头晕,四肢麻木,劳累后加重,口干,腰 酸腿软,食欲不佳,大便干,小便正常,月经量少。检查:舌质黯红,苔少,脉细弦数。慢性病容,精神欠佳,
17、面色稍黑,体形瘦,稍气急,心 率120次/分,早搏23次/分。中医诊断:心悸,属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茯苓9g,生地15g,当归9g,丹参9g,党参9g,酸枣仁9g,柏子 仁9g,远志9g,天冬9g,麦冬9g,玄参9g,五味子6g,桔梗9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7剂,水煎服,二次/日。二诊(1993年6月22日):患者病情好转。心悸缓解,精神好转。现症:偶有心悸,口干。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守方10齐小水煎服,二次/日。药后随诊,患者一直病情稳定心悸 缓解,心率自测在8090次/分。按:景岳全书
18、曰:“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 有不因乎精。”本病属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心火不降,独 亢于上,则头晕、口干、便干;舌质红,脉细弦数,均为心肾不交,阴虚火旺之象。治疗宜 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法。予天王补心丹加减,用天冬、麦冬、生地、玄参滋养心阴,兼 补肾阴;当归、丹参补血养心;党参、茯苓、五味子补益心气;远志、枣仁、柏子仁、生龙 骨、生牡蛎宁心安神;桔梗一味,乃舟楫之药,载药入胸,正如明代医家李中梓在摄生秘 剖中言:“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诸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治疗10余剂后心悸明显缓解。(整理:刘如秀审阅:刘志明)4 .翁维良医
19、案(5则)案一:活血祛痰治疗心悸扩张型心肌病痰瘀痹阻心脉之心悸,以活血祛痰之剂收效。个人信息:张某,男,57岁。医案编号:1022H0001o初诊:2008年9月4日。主诉:心悸胸闷3年,加重1年。现病史:患者于2005年9月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等症,在阜外医院确诊为 “扩张型心肌病”,予西药对症治疗。2007年以来病情加重,检查发现“肺淤血、全心增大、 心功能减低”等,西药疗效欠佳。心悸时发,活动后气短、胸闷,咳嗽,痰量一般,夜间能 平卧,心烦,出汗多。体型肥胖,双下肢微肿,口唇紫组。检查:舌体胖大,舌质紫黯,舌底脉络纤曲,舌苔黄腻,脉沉细。中医诊断:心悸,属痰瘀痹阻心脉。西医诊
20、断:扩张型心肌病。治法:活血祛痰。方药:自拟方。生黄黄15g, 土茯苓15g,全瓜篓15g,蔑白12g,陈皮10g,法半夏10g, 丹参15g,川芭12g,红花12g,炒白术12g,太子参15g,苦杏仁10g,猪苓12g。水煎服, 日1剂,连服14天。二诊(2008年9月18日):患者精神略有改善,活动量较前增加,水肿消失,咳嗽明显减 轻,痰易咳出,时有心悸、胸闷、乏力、汗多。患者病情略有缓解,治法以补气活血为主。 生黄黄20g,丹参15g,川号12g,红花12g,赤芍12g,白术12g,太子参15g,苦杏仁10g, 茯苓15g,郁金12g,桔梗15g,防风10go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天。
21、按:肥人多痰湿,乃血瘀、气虚、痰湿,治疗多益气活血、健脾祛痰。患者体型肥胖,平素 嗜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湿,痰浊闭阻脉络,致血脉不通而瘀血内生;痰湿困脾则损伤脾胃, 脾气不足推动无力,亦可导致痰浊瘀血阻滞。痰瘀痹阻心脉,损伤心气心阴,从而产生各种 并发症。通过化痰逐瘀补气治疗 达到祛邪扶正,疏通经络的作用。(整理:李秋艳审阅:翁维良)案二:益气养阴治疗心悸扩张型心肌病气阴两虚、痰瘀互阻之心悸,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收效。个人信息:魏某,男,55岁。医案编号:1022H0002o初诊:2008年9月4日。主诉:心悸胸闷20年,加重4年。现病史:患者于1990年开始反复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双下肢水肿
22、、纳差、乏力等,2004 年症状最重。先后在唐山各大小医院诊治,检查发现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传 导阻滞等,疗效欠佳。今年在阜外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给予强心、利尿、扩管等治疗, 并建议做心脏移植手术,病情略好转,但劳累或感冒后上述症状发作。来诊时症见心悸、气 急、胸闷,动则气喘,下肢水肿、胃胀、纳差、乏力、口干、咳嗽痰多,色白质黏,口唇指 甲紫弟。检查:舌质紫黯少津,舌苔微黄腻,脉细涩。中医诊断:心悸;水肿,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处方一:自拟方。黄连40g,元胡80g,郁金80g,三七20g,枣仁30g。处方二:生 脉散合冠
23、心2号加减。麦冬10g,五味子10g,川笃15g,丹参15g,地龙12g,红花12g, 珍珠母20g,陈皮12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苦参12g,莲子心12g,太子参12go水 煎服,日1剂,连服14天。二诊(2008年9月18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水肿、腹胀明显减轻,心悸次数减少,无 气急,夜间咳嗽,痰量减少,仍感疲乏明显,不能活动,动则气喘,睡眠差,食纳少,口渴 明显,舌质紫黯少津,舌苔少,脉细涩。处方一:自拟方。西洋参30g,赤芍80g,元胡100g, 郁金100g,三七30g,枣仁100go处方二:生脉散合冠心2号加减。麦冬10g,五味子10g, 玉竹15g,丹参15g,当归
24、12g,红花12g,珍珠母20g,车前草15g,柏子仁15g,北沙参 12g,姜黄12g,白术12g,太子参15g。按:扩张型心肌病伴有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乃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用生脉散合冠心2 号加减,加用养心安神的宁心散。本患者患病10余年,久病伤及气阴,病情迁延,致气阴 两虚。心气不足,不能主令血脉则血脉受阻,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气虚则 不能行血,加重血脉受阻;阴虚则出现津液不能上承等。故症见心悸、气急、纳差、口渴、 失眠、乏力、下肢水肿,舌质紫黯少津,脉细涩等。病机关键在气阴不足,瘀血阻滞,故治 疗始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整理:李秋艳审阅:翁维良)案三:益气活血
25、治疗心悸窦性心动过缓气虚血瘀之心悸,以益气活血之剂收效。个人信息:李某,女,67岁。医案编号:1022Q0163o初诊:2013年9月26日。主诉:间断性心悸不适十余年。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8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左肩背部疼痛,头晕。自年轻 时自测心率小于50次/分。2012年8月:心悸就诊于阜外医院急诊,怀疑房颤,但因心率 过缓未予药物治疗。2012年11月:心悸于466医院就诊,ECG:阵发性房颤,输液治疗后 症状好转(药物具体不详)。2012年12月:心悸不适再次发作,予稳心颗粒两袋,半小时 后症状好转。后口服中成药及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症状改善不明显,心悸胸闷,左肩背部疼 痛
26、,头晕,纳可,眠差,入睡困难,二便调。检查: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沉细缓。中医诊断:心悸,属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治法:益气活血。方药:自拟方。蜜麻黄3g,黑附片10g (先煎),细辛3g,高良姜6g,郁金12g,黄连10g, 苦参10g,陈皮10g,远志10g,赤芍12g,五味子10g,珍珠母20g (先煎),丹参15g,红 花12g,酸枣仁15g,续断12g,茯苓15g。30剂,水煎服,日工齐I,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2013年11月29日):患者,药后症减,平均心率:51次/分,最低心率38次/分。 舌质黯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缓。治疗继以益气活血为法,处方:
27、党参12g,麦冬10g, 五味子10g,远志10g,茯苓15g,郁金12g,黄连10g,莲子心5g,桂枝12g,高良姜6g, 细辛3g,丹参15g,菟丝子12g,狗脊15g,续断12g,枸杞子12g,合欢皮15g。30剂,水 煎服,日1齐!J,分早晚2次温服。按:窦性心动过缓,心肾阳虚,气虚血瘀证,治宜温通心肾,益气活血。患者素体心肾阳虚, 心气鼓动无力,表现心悸胸闷;气虚血液运行无力,瘀阻心脉,不通则痛,表现左肩部疼痛;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表现头晕、眠差。脉沉,病在少阴,舌黯红边有齿痕,为气虚血瘀。 窦性心动过缓,证属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温通心肾,益气活血。 麻黄附
28、子细辛汤始于仲景的伤寒论,为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阳虚 外感的主方。麻黄辛温性清扬,不但可以解在表之寒邪,还可以温通心脉,选用蜜麻黄,缓 其清扬之性;细辛为少阴经引经药,温通心肾,通达内外。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走十二 经,不但可以温补心肾之阳,还可以助麻黄、细辛温通心脉。良姜、桂枝、肉桂辅助温阳, 郁金、黄连、苦参、莲子心清心,反佐制过于温燥,党参、生黄黄、茯苓益气,赤芍、红花、 丹参活血通脉,麦冬、五味子、玉竹、远志、珍珠母、酸枣仁、合欢皮养心镇静安神,菟丝 子、狗脊、枸杞子、续断补益肝肾。(整理:李秋艳审阅:翁维良)案四: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心悸房室传导阻滞阴阳两虚、瘀血痰浊
29、阻滞之心悸,以温阳活血、养阴化痰收效。个人信息:杨某,男,19岁。医案编号:1022Q0170o初诊:2008年12月11日。主诉:胸闷心悸2月余。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不适。患者8岁(1997年)时,因感冒、发 烧就诊,发现心电图、心肌酶异常,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 后出院,无不适症状。2005年10月,正读高二,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伴体位变动 后有眩晕,就诊时诊断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治疗一月余,西医专家建议安装 心脏起搏器。考虑患者年龄较小,专家建议中医治疗。检查:舌淡,苔白腻,脉沉缓。Holter: 24小时心率99813次,
30、平均心率69.8次/分(44126 次),最大R-R间期2.0秒,室性期前收缩83次,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断:心悸,属阴阳两虚、瘀血痰浊阻滞。西医诊断: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治法:温阳活血、养阴化痰。方药:自拟方。处方一:太子参12g,麦冬12g,百合15g,莲子心10g,苦参10g,陈皮10g, 法半夏10g,白术12g,茯苓15g,红花12g,姜黄10g,生黄黄12g,桂枝12g,炮附子10g (先煎),桔梗12g。14齐山水煎服,日1齐IJ,分早晚2次温服。处方二:红参30g,五味 子40g,玉竹50g,良姜30g,延胡索100g,赤芍80g,三七粉30g,郁金100g,黄连80
31、go 1齐I,研为细粉,每次3g,每日3次。二诊(2009年2月19日):患者病情好转,胸闷、气短好转,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一:太子参12g,麦冬12g,百合15g,莲子心10g,苦参10g,红花12g,姜黄10g, 生黄黄12g,桂枝12g,炮附子10g (先煎),桔梗12g,黄精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分早晚2次温服。处方二:人参50g,郁金100g,延胡索100g,五味子30g,三七30g,良 姜30g,草芨25g。1齐I,研为细粉,每次3g,每日3次。按: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证属阴阳两虚、瘀血痰浊阻滞;治宜温阳活血,养阴化痰。心 阴阳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有形实邪阻
32、滞从而出现心悸等症状。治疗当正邪兼顾。本例即以 生脉、百合滋心阴;桂枝、附子温阳;姜黄、红花活血;陈皮、法半夏、白术、茯苓健脾豁 痰。散剂入药,服法简便,节省药材,患者依从性好,是翁老喜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本 例患者所服散剂益气温阳活血,补汤剂之不足,从而取得了较好效果。(整理:李秋艳审阅:翁维良)案五:益气活血温阳治疗心悸冠心病气虚血瘀之心悸,以益气活血温阳之剂收效。个人信息:郭某,男,80岁。初诊:2013年1月24日。主诉:心慌胸闷反复发作15年,加重3个月。现病史:于1998年出现持续房颤,口服乙吗睡嗪100mg,每日3次,后房颤缓解转为窦律, 一直口服乙吗睡嗪抗心律失常治疗。201
33、2年出现阵发房颤,加大乙吗嘎嗪用量,心律控制 尚可,在2012年10月底发现心率过慢(50次/分),停用乙吗曝嗪,停药后房颤恢复,平 素一直口服他汀类降脂药、降压药及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情持续无好转,故来我院门诊求 治。刻下症感乏力明显,活动后心慌胸闷憋气,气短,无胸痛,纳食可,眠可,二便可。 检查:舌黯红,苔中间黄,脉结代缓。辅助检查:2012年11月22日动态心电图:最慢心 率34次/分,最快心率100次/分。2013年1月15日心电图:房颤,T波改变,心率:53 次/分。中医诊断:心悸,属气虚血瘀。西医诊断:心房纤颤,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药:北沙参12g
34、,丹参15g,赤芍12g,郁金12g,陈皮10g,法半夏10g,桂枝12g,细 辛3g,炒白术12g,高良姜10g,玉竹12g,红花12g,党参12g,麦冬10g,茯苓15g,酸 枣仁15go二诊(2013年2月21):服上方后心慌乏力减轻,上楼后气短症状减轻,小便可,大便有便 不尽感,纳可,眠可。舌黯红,苔黄腻,脉结代。心电图:房颤,ST-T改变。处方:生黄黄12g,党参12g,北沙参12g,玉竹12g,五味子10g,元胡粉5g冲服,莲子 心5g,茯苓15g,陈皮10g,法半夏10g,郁金12g,黄连10g,酸枣仁15g,丹参15g,百 合15g,珍珠母20g,元参12g,炒白术12g。(加
35、五味子,元胡,莲子心,百合,珍珠母, 元参,去赤芍12g,桂枝12g,细辛3g,高良姜10g,红花12g,麦冬10g)三诊(2013年3月21日):现患者诸症平稳,脉搏可增至60次/分,自觉症状改善,现活 动有增,走路较前快,纳可,眠安,大便日3次,成形,小便调,舌黯红,苔薄黄,脉结代。 2013年3月19日心电图:房颤,心率60次/分,ST-T改变。处方:生黄芭12g,党参15g, 北沙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12g,桂枝12g,郁金12g,细辛3g,高良姜6g, 陈皮10g,法半夏10g,元胡粉5g冲服,珍珠母20g先煎。四诊(2013年4月10日):病情稳定,仍活动后不适
36、,大便次数频,舌黯红,苔薄白,脉 结代。处方:生黄黄12g,党参15g,北沙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12g,桂枝 12g,郁金12g,细辛3g,高良姜6g,陈皮10g,元胡粉5g冲服,珍珠母20g先煎,炒 白术15g,黄连6g。从2013年5月8日至2015年4月26日患者病情稳定,定期复诊,共复诊34次,继续以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法治疗,在上方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微小变化进行加减变化治疗。 三十九诊(2015年4月26日):患者急走时有气短症状,夜间23点自觉胸闷,含服速效 救心丸能改善,纳眠可,夜尿2次,大便干,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心电图:房颤,ST-T 改变。2015
37、年4月17日阜外医院动态心电图:房颤,平均心率46,最慢心率30,最快心 率100,偶发室早,部分ST-T改变,大于2秒停搏221次,最长RR间期2.3秒。处方:三 七粉3g,生黄黄15g,黄精12g,北沙参12g,玄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玉竹15g, 丹参15g,川葛12g,红花12,赤芍12g,郁金12g,元胡15g,茯苓15g,黄连10g,细辛 3g,苦参10g,高良姜6g,草芨6g,生慧米15g,生地20g,火麻仁15g。宽胸丸:每次1丸,2次/日(8am4pm) 口服。四十诊(2015年7月17日):患者心脏症状稳定,近一月汗出较多,舌红,苔黄腻,脉结 代缓。上方加蕾、
38、佩各10g,浮小麦30g,麻黄根10g。四十一诊(2015年8月27日):目前服药后胸闷明显减轻,不需要服用速效救心丸,中等 速度行走可,咳嗽有痰,难咯出,睡眠可,大便23次/日,成形,汗出多,颈部、腋下、 大腿根汗出尤多,舌黯红,苔白腻,脉结代。2015年8月19日我院动态心电图:房颤,平 均心率46次/分,最小心率30次/分,最大心率83次/分,大于2秒停搏1次,最大RR间 期2038毫秒。超声心动图:二三尖瓣反流(少量),左心及右房扩大,肺动脉高压(轻度), EF: 60%o方药:三七粉3g冲服,生黄黄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北沙参12g,刺五 加10g,丹参15g,川茸12g
39、,红花12g,赤芍12g,郁金12g,元胡15g,黄连10g,细辛 3g,高良姜12g,草芨10g,蜜麻黄6g,炒白术10g,炒神曲15g,地龙12g,陈皮10g。宽 胸丸:每次1丸,2次/日(8am4Pm) 口服。按:翁老师认为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瘀,可因气虚、阴虚、阳虚、血虚由虚至瘀;也可因 气滞、寒凝、痰湿等由实至瘀。因此活血化瘀是贯穿冠心病治疗的主线。人体阴阳平和,阴 平阳秘,则健康无疾。阴阳失调,则疾病丛生,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中医认为色泽鲜 明者属阳,晦黯者属阴;语声高亢洪亮者属阳,低微无力者属阴;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者属 阳,呼吸微弱、声低气怯者属阴;口渴喜冷者属阳,口渴喜热者
40、属阴;脉之浮、数、洪、滑 等属阳,沉、迟、细、缓等属阴。患者气短乏力明显,活动后发作心慌胸闷憋气,脉结代缓, 均为阳气不足之象,故翁老师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为法治疗:党参、玉竹、北沙参、麦冬益 气养阴,桂枝、细辛、高良姜温阳,丹参、赤芍、郁金、红花活血化瘀,陈皮、法半夏、茯 苓、炒白术健脾化湿,顾护脾胃,酸枣仁养心安神。此后一直在此方基础上根据病情变化进 行加减治疗,服药1年余。患者病情一直稳定。今年4月患者病情略有反复,胸闷略有加重, 急走时有气短症状,并且复查动态心电图:最小心率30次/分,最快心率100次/分,偶发 室早,部分ST-T改变,大于2秒停搏221次,最长RR间期2.3秒。心率过
41、慢及停搏次数过 多,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较大,但患者不愿安装起搏器,考虑其无眩晕或晕厥发生,故继续 中药治疗。细辛、高良姜、草芨温阳散寒;生黄黄、黄精、北沙参、玉竹、玄参、麦冬、五 味子益气养阴,黄连清热燥湿,寒热并用,使温阳而不化热伤阴,平衡阴阳;三七粉、丹参、 川苜、红花、赤芍、郁金活血化瘀;元胡行气止痛;茯苓、生慧米健脾化浊;其大便干,加 生地、火麻仁润肠通便。(整理:李岩审阅:翁维良)5 .张贻芳医案(1则)案一:益气养心、活血宽胸治疗心悸心律失常气虚血瘀之心悸,以益气养心、活血宽胸收效。个人信息:孟某,女,62岁。初诊:2013年11月4日。主诉:心悸胸闷10天。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因劳累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神疲乏力,在外院做24小时动态心 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最慢49次/分,最快122次/分,室早306次/24小时,室上性11次 /24小时。未予西药治疗。检查:一般情况可,口唇紫黯,双肺(),心律不齐,58次/分,偶闻早搏,舌淡黯,苔薄 白,脉细滑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