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捡钱后结合“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小伙子慌忙 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概括出“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 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结合“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 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 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可概括出“决定放钱,内心悔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首先看浅层含义,文中写到了自然界的风,比如“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 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
2、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因此题目表层含义是“指自然界的风和 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再看深层含义,这“清风”也喻指理发师傅的一番教诲,“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 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这番话让做错事的小伙子醒悟,改正了错误。 这是深层含义之一。再看深层含义之二,“清风拂面”也是“我”的感受,理发师傅不仅用自己的话教育、点醒了小伙子,并 且还说“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他的大度、包容、爱护,以及小伙子的 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最后从主题上看,这“清风”也指理发师傅的美好品格、理发师傅 一家的相亲
3、相爱、小伙子的知错能改等,喻指美好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后迁江苏按察使。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嘴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翻按治。鹤翻请 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上日:“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朕南巡时, 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 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通关节。榜发,士论
4、哗然,舆财神入学宫。伯行疏上其事,命尚书张 鹏翻、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嚼礼会鞫。词连嚼礼,伯行请解嚼礼任付严审。嚼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 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翻等寻奏晋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嘴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切责鹤翩等掩 饰,更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覆按,仍如前议。上命九卿再议。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 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嚼礼胺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嚼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 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遂夺嚼礼官,命伯行复任。五十二年,江苏布政使缺员,上以湖北按察使牟钦元擢任。未几,伯行劾钦元匿通海罪人张令涛署*中,请逮治。会
5、刑部檄搜缉海贼馀党,崇明水师捕渔船,验船照为令涛兄元隆所领。伯行欲穷治,是时令 涛在嚼礼幕,元隆称病不就逮,狱未竟而死于家。上命总督赫寿察审,赫寿庇令涛,以通贼无证闻。复命 鹏翻及副都御史阿锡鼐按其事,鹏翩等奏元隆、令涛皆良民,请夺伯行官。上命复审,且命伯行自陈。伯 行疏言:“元隆、令涛通贼,钦元庇匿,致案久悬。臣为地方大吏,岂得不究? ”既命解任,鹏翩等仍以 伯行诬陷良民、挟诈欺公,论斩,法司议如所拟。上免其罪,命伯行来京。旋授户部侍郎。雍正元年,擢礼部尚书。三年,卒,年七十五。遗疏请崇正学,励直臣。上轸悼,赠太子太保,谥清 恪。(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6、确的一项是()A.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喝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 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B.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喝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 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C.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喝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 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D.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喝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 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7、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考一次, 考中者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B.疏,又称“奏疏”,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君王陈述对某事看法 一种文体。它与“表” 一样,都是上行 公文,但“表”与奏疏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言情的成分。C.文中“调” “夺” “擢”三个词语在古代都与官职变动有关系。“擢”指升官,“夺”指削去官职, 而“调”多指官职的平行变动。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比如李隆基的谥号是“玄宗”, 张伯行的谥号是“清恪”。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伯行为官清正
8、。他敢于跟徇私枉法的人作斗争,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幸而康熙皇帝是个明白人,虽 曾免去他的职务,但每次都是在关键的时候保护他,才使他得以很好地发挥作用。B.张伯行善于变通。在任江苏巡抚时,正赶上康熙皇帝准备免去地方财政因自己南巡时造成亏空的赔 偿,张伯行趁机将各府州县无处落账的钱粮一同报上,结果皇上一并免去了赔偿。C.张伯行铁面无私。江南乡试舞弊案牵连到和他一起审案的嘎礼,他要求对嘎礼解职严审,嘎礼也罗织 罪名参劾他,结果双双被免。在审查结果对张伯行不利的情况下,皇上最终还是恢复了他的官职。D.张伯行深受器重。江苏布政使缺员时,皇上亲自提拔任用牟钦元补任,但张伯行却死抓住钦元藏匿罪 人一事不放。张
9、令涛等人上奏认为张伯行该判死罪,皇上不仅没有治张伯行的罪,还提拔了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伯行欲穷治,是时令涛在喝礼幕,元隆称病不就逮,狱未竟而死于家。(2)元隆、令涛通贼,钦元庇匿,致案久悬。臣为地方大吏,岂得不究?【答案】10.C11. D 12. D13. (1)张伯行想要一直追查到底,这时张令涛在喝礼府内任职,元隆托病不接受逮捕,案子未结却死于 家中。(2)元隆、令涛勾通贼人,由于牟钦元的庇护藏匿,致使此案很久都没有着落。我作为地方长官,怎能不 追究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喝礼阻
10、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 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 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遣”的宾语为“官往审”,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审”后面断开,排除AD;“得”的宾语为“其情”,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情”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比如李隆基的谥号是玄宗”错误,“玄宗”是庙号。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张令涛等人上奏认为他该判死罪”错,原文为“鹏翻等仍以伯行诬陷良民,挟诈欺公,论斩”,张令 涛没有上奏。故选Do【13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穷治”,追查到底;“是时”,这个时候;“就”,接受;“狱”,案件;“竟”,结束。(2) “通”,勾通,勾结;“庇匿”,庇护藏匿;“悬”,没有着落;“为”,担任、是、作为; “岂”,难道。参考译文:张伯行,字孝先,是河南仪封人,是康熙二十四年的进士。经过考试被授予内阁中书的官职,后来升 迁至江苏按察使。康熙四十八年,调任江苏巡抚,正赶上布政使宜思恭因为司库亏空被总督嚼礼弹劾罢官,皇上派尚书 张鹏翻前来查问惩办。张鹏翩请求责令前任巡抚于准和宜思恭偿还十六万,其余的部分用在任官员的俸禄 和差役人员的伙食费来抵偿弥补。皇上说:“江南亏空钱粮,并非
12、官吏侵吞私用。我南巡的时候,各地督 抚大肄挪用国库银两,而下级官员不敢说话。如果责令现任官员补偿,我内心实在不忍。”命令详细核准 皇帝南巡时所用款项并详细奏报。张伯行又上疏,奏明各府州县现无着落的钱粮十万八千,皇上命令一律 免于赔偿。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发榜以后,读书人议论喧哗,抬着财 神进入学宫。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皇上命尚书张朋鸟翻、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嚼礼会审。供词中牵 连嚼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嚼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嚼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 状上奏。皇上命二人都解职,张鹏翻等不久奏报赵晋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嚼礼暗中受贿
13、事属诬 告,张伯行应撤职。皇上责备张鹤翻等为喝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 张朋鸟翩等人的意见相同。皇上命九卿再议。第二天,召九卿等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如果没有张伯 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嚼礼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 被嘴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 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于是夺去嚼礼的官 位,命张伯行复职。康熙五十二年,江苏布政使一职缺员,皇上将湖北按察使牟钦元提拔就任。不久,张伯行弹劾钦元将 通海盗的罪犯张
14、令涛隐藏官署中,请求逮捕治罪。赶上刑部下檄文搜缉海盗余党,崇明水师捕住一条渔 船,查验船照,知是令涛的哥哥元隆所领。张伯行准备一追到底,这时令涛在嚼礼府内任职,元隆托病逃 避逮捕,案子未结却死于家中。皇上命总督赫寿调查审理,赫寿庇护令涛,以通贼事查无实据而上报。皇 上又命张鹏翻及副都御史阿锡鼐调查此案,张鹏翩等奏报元隆、令涛都是良民,请求夺去张伯行的官职。 皇上命复查,并让张伯行自己陈述。伯行上疏说:“元隆、令涛通贼,由于钦元庇护藏匿,致使此案久悬 未决。我作为地方长官,应该在事情刚刚发生时即加以防止,怎能不追究呢? ”张伯行解任之后,张鹏翻 等仍以他诬陷良民、挟私报复,要求斩首,刑法部门讨论
15、同意这一建议。而皇上却免了张伯行的罪,调他 到京城来。不久,张伯行被授为户部侍郎。雍正元年,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三年,去世,七十五岁。张伯行留下遗疏,请求推崇儒学,奖励直臣。皇上悲痛悼念他,赠太子太保,谥清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纾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纤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 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祚:帝位。14 .下
16、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 起敬。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 客观公正。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 己的情怀。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 国运衰微。15 .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本句是写在蜀汉“气数”已尽的情况下,诸葛亮虽志在复汉大业,但终因军务繁忙
17、,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美,也是对诸葛亮未遂平生志向的深切哀惋,从中寄 寓了诗人自己漂泊失意的慨叹。【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说法错误。“指挥若定失萧曹”,是诗人盛赞诸葛亮那胸有成 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都为之黯然失色,而并不是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 曹”。故选B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理解,结合前句“运移汉祚终难复”,“运”是“运数”之意,“祚”是“帝位”之意,“复”的意思是恢复、挽回。因此,尾联的意思是,诗人抱
18、恨汉朝运数已终,再难挽回蜀汉称帝大业,长 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最终竟未成功;而意志坚决的诸葛亮,终因军 务繁忙而殉职。从情感上来理解,诗歌首联说诸葛亮“大名垂宇宙”,诗人对着诸葛亮的画像不禁“肃清高”,即为诸葛 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颔联又对其丰功伟绩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三分天下是诸葛亮苦心筹划的结 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颈联是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 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但是,尽管诸葛亮的 功业如此伟大,才能如此卓绝,品格如此清高,最终却“志决身歼军务劳”。前三联
19、越是盛赞诸葛亮之“大名”,诸葛亮的结局就越是令人叹惋。因此,“志决身歼军务劳”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美和未遂平生志向的深切哀惋。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 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 首,以抒情怀。结合诗人此时自身的遭遇:漂泊半生,功业未成,寄人篱下,生计艰难,可知这一句 里,也寄寓了诗人自己漂泊失意的慨叹。(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
20、是:,O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3)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O【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涯” “作” “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不仅是人文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镜子。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付梓,修订增补了近 千条新词语。每一条新词都是一分变化,为读懂今日之中国提供了索弓I。由
21、“弯道超车”等看到科技攻关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艰难的过程, 所以才要努力去“弯道超车”。实现“超车”,最终的决定因素一定是人。现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人员 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 50岁,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5%以 上。这种对比的变化,又怎会不让我们对中国的创新充满信心?由“共享经济”等看到社会风貌的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这十年 是各种新潮文化不断走入人们生活的十年,手中的方寸屏幕,已可连接(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 方),满足各种需求,这种便捷性是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地方难以想象的。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互 联
22、网市场,意味着消费领域的创新往往在中国首发,这种“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来说还将持续之未来也 会成长为中国的软实力之一。而在新事物到来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并未缺席。此次增补的“见贤思 齐” “文以载道” “乡梓” “束脩”等词,充分说明我们没有忘记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还要让优秀的 传统文化也成为一种时尚。17 .根据括号中的解释,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19 .以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语言不仅是人文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镜子。B.每一条新词都是一分变化,为读懂今日之中国提供了索引。C.这
23、种对比的变化,又怎会不让我们对中国的创新充满信心?D.而在新事物到来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并未缺席。【答案】17.锲而不舍日新月异四面八方18.这种“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将持续,未来也会成为中国的软实力之一。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原文“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可填“锲而不舍”。第二空,根据原文“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可填“日新月异”。第三空,根据原文“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可填“四面八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赘余,“对”引出对象,“来说”赘余,应改为“这种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将持续”。搭配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绵阳市 南山 中学 实验学校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