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镇痛疗法心悟.docx
《针灸镇痛疗法心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镇痛疗法心悟.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针灸镇痛疗法心悟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索中,发明了以“九针”为代表的针具,同时也创造出各种各 样的刺法和灸法来灵活用于临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分工的 精细化和科学技术的信息化同样影响着针灸医学的发展。现代针灸人在继承传统针灸技艺的 同时,也不断结合现代科技产物来创新针灸、推动针灸发展。方教授推崇针灸现代化,认为 现代化针灸使针灸治疗更客观量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针灸的国际化。在继承传统 特色疗法的同时,现代针灸人需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和重新认识这些古人的智慧,使针灸医 生能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这些疗法,在继承的同时有所发展。第一节常用针灸镇痛疗法浅析针灸镇痛是针灸
2、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针灸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方教授常告诫 我们,针灸镇痛取效的关键因素在于根据疼痛病因恰当地选择针灸疗法,其重要程度甚至超 过了穴位因素。虽然针灸能够镇痛已是不争的事实,早被世界医学界认可,但针对不同疼痛 类型恰当选择针灸疗法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阐明不同针灸疗法的适应证、操作要领及其镇 痛机理,可以帮助指导临床医生恰当选择并认识针灸疗法,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有重要意 义。虽然针灸疗法种类繁多,新的疗法不断涌现,但皮肤针、温针灸、头皮针及电刺激法是 方教授临证治疗疼痛的常用疗法。现将四类针灸疗法镇痛机理及应用范围做一简单阐述。 一、皮肤针一一疱疹后遗痛的克星疱疹后遗痛指
3、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局部所遗留的慢性病理性疼痛,属于典型的神经病理 痛。对于这种慢性疼痛,方教授以皮部浅刺结合皮肤针叩刺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皮肤针法是以灵枢所载“半刺”“浮刺” “毛刺”“扬刺”等为基础,经历代医家精研、 改进而成的一种疗法。后世则在古代九针中镜针的基础上,研制出梅花针、七星针、丛针、 皮肤滚针等针具,供医者临床灵活使用。皮肤针的临床疗效可用皮部理论解释,皮肤一一这个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皮部络脉 经脉脏腑”通道,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成为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起效的作用点。方教授 认为皮肤的持续轻微刺激实际上是对细纤维的慢性刺激,通过这种慢性刺激,可提高人体痛 阈。这种
4、微刺激对治疗慢性痛或是疼痛维持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而对急性痛却作用不大。 这也就充分解释了为何浅刺、半刺、腕踝针、皮内针、揪针等刺法和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痛, 对急性痛没有效果。皮肤针适用于神经病理痛,尤其是疱疹后遗痛,方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皮 肤针或滚针治疗疱疹后遗痛效如椁鼓。刺激强度也是皮肤针运用中的作用要点,在治疗疱疹后遗痛时,以弱刺激为主,用较轻的腕 力叩刺,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稍有疼痛感觉,以刺激感觉神经为主。随着针灸用具的改 良,方教授在临床上逐渐用皮肤滚针来替代皮肤针,其操作较简单,力量控制容易,患者痛 苦较小,亦用于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二、温针灸一一慢性炎性痛最适宜温针灸是将针刺
5、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艾绒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 效,其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直达病所。方教授临证时常选用温针灸治疗慢性 炎性痛。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等慢性炎性疼痛性疾 病,因病日久,热象不重且久病必瘀,方教授提出“非重灸不能化瘀”的观点。温针灸兼备 艾、针、灸之效用,三者合而为一,尤其适合临床治疗各类慢性炎性疼痛性疾病。基于“久 病必瘀”“重灸化瘀”的观点,方教授每治疗此类疾病,必要重灸、多灸,至少灸23壮。 此外,温针灸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星掉落或灼伤患者。现代研究结果认为,温针灸的起效机理主要包括针刺和艾灸两部分。针
6、刺病变部位可改善神 经周围的微循环,减轻或消除神经炎症水肿,降低神经敏感性,抑制伤害性信息传导。其次, 针刺可以抑制组胺等化学物质的释放,进而改善或消除化学性神经根炎性病变,起到消炎和 镇痛的作用。另外,针刺的同时施用灸法,由于艾叶燃烧产生大量热辐射可通过针柄达到针 尖,且在病变周围产生热效应,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温度升高,从而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痉挛等,促进慢性炎症 物质的吸收与代谢。除此之外,艾灸的非热效应也可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艾 绒燃烧时产生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光谱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波长相近,因此,艾灸与穴 位红
7、外共振辐射加快了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快速恢复人体正常机能。三、头皮针一一中枢性疼痛治疗新途径头皮针,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汇集了全息理论、中医 经络理论以及现代医学大脑皮质功能体表投影定位理论为一体。古人早就认识到头部穴位与 全身各部位的密切关系,用“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皮部、十二经别等概括头部腌穴治疗全 身疾病的机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针灸工作者相继对头皮某些腌穴和穴区进行探索, 逐渐形成了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标)o目前比较流行的头皮针流派包括焦氏头针(焦顺发)、方氏头针(方云鹏)、朱氏头皮针(朱明清)、 汤氏头针(汤颂延),其理论依据有所不同
8、,特点有所差异。朱氏头针以传统藏象经络理论为 基础;方氏头针和汤氏头针以全息理论为主要依据;焦氏头针以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为主要依 据;国标头针在大部分沿用焦氏头针反射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古代经穴透刺原则而形 成。方教授推崇国际头针,认为其博采头皮针诸流派之长,集思广益,体现了中医学的 经络、穴位等传统理论和特点,又融合了部分大脑皮质定位,使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医 学的解剖学珠联璧合。头皮针取穴以相应的脑功能区投影为主,且现代研究发现,头部针灸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 的传导有关,该部位神经血管极为丰富,对针灸等刺激较为敏感,因而接近骨缝处的头穴针 灸效应更佳。针刺特定刺激区可改善脑的血供、兴奋特定
9、大脑功能区。虽然针刺头皮某些特 定部位,对身体各部位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对脑源性疾病的疗效更为突出。在针灸临床中,有一类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一一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它是丘脑痛的一种, 属于中枢性疼痛。这类疼痛常由中枢系统病变或功能失调引起,病灶多位于脊髓、脑干、丘 脑、大脑皮层等痛觉传导通路,其疼痛剧烈,机制不明,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头皮针对此类 疼痛疗效明显。头皮针治疗中枢性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刺激特定脑功能区, 调节病变部位脑功能活动。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头皮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中枢性疼痛均有治 疗作用,可以成为中枢性疼痛治疗的新途径。当然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出针时易出血或引起 皮
10、下血肿,需特别注意。四、电刺激一一多靶点镇痛疗法电刺激治疗疼痛的历史已有数百年,目前临床常用的电刺激镇痛技术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和 电针。国外于1965年起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及慢性疼 痛,也包括术后伤口疼痛。而国内则根据实际需求,结合传统针灸医学,创造性地将针灸针 作为导电电极,发明了 “电针”。两者的起效机制和镇痛效果非常相似。现代针灸医生更是 将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穴位相结合,创立了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电针疗法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针灸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和最具代表性的产物,长期临 床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类新型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尤其在疼痛治疗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11、 目前普遍认为电针镇痛机制包括闸门控制学说和内啡肽释放学说。闸门控制学说认为高频电 刺激可兴奋AB粗纤维,阻断疼痛信号通过C纤维经过脊髓向高级中枢传导。内啡肽释放理 论证实了低频电刺激可增加中枢及外周U阿片类物质释放,而高频电刺激可增加中枢及外周 5阿片类物质释放。然而,电针疗法或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镇痛机制并非局限于此,这只 是针灸镇痛机理研究的“黑匣子”理论中阐述较为明确的部分。电针镇痛具有多靶点性,是 对人体神经一体液免疫系统的综合干预结果,这种传统神秘而又被赋予现代特色的电针疗法 的内在作用机理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来阐明。第二节 电针疗法的临床运用规律电针是传统针灸和神经电刺激有
12、机结合的产物,是针灸现代化最为成功的产物,也是方教授 在临床上治疗各类痛证时最为常用的疗法。电针于1930年首次在国内正式报道,到现在几 乎全国所有针灸门诊都应用电针仪,这一事实也证明电针疗法应用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而其 他如超声针灸、微波针灸、激光针灸、电热针、红外线灸等的现代化针灸远没有电针疗法那 样运用如此广泛。电针疗法虽然有别于传统针灸,但该疗法的引入,给针灸临床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尤其是近 年来电针镇痛实践和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临证时,方教授视不同疾病或不同疼痛类型,选择 的电针刺激参数各不相同。方教授临证三十余年,总结了临床治疗痛证的电针运用基本规律, 并将科学研究结果很好地反馈于临床,
13、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电针。一、电针镇痛的频率选择规律L急性疼痛的电针治疗方案一一“先高后低”方教授在治疗急性疼痛(如急性腰痛、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胆绞痛、急性胃炎、肾绞痛等) 常先选用100Hz电针持续10-15分钟,然后转为2Hz或2/lOOHz电针刺激30分钟,这种“变 频”的电针治疗方案往往收效显著。这是由于高频(100Hz)电针刺激能促进人体内强啡肽的 快速释放,达到即时止痛的目的;低频(2Hz)电针刺激虽起效相对缓慢,但可令体内脑啡肽、 内琲肽等内源性阿片肽物质持续释放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巩固其镇痛的后续效应;2/lOOHz 电针可刺激上述三种阿片肽同时释放,产生协同镇痛效果。如在治疗偏头
14、痛急性发作时,就 往往选用采用电针密波100Hz刺激15分钟后转为疏密波2/lOOHz维持治疗20分钟,必要时 可延长电针刺激时间。2,慢性疼痛的电针治疗方案一一 “首选疏密波”治疗慢性疼痛(如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头痛、持续癌性痛等川寸,多选用疏密波(2/lOOHz) 持续刺激来镇痛。究其原因,一方面因2/lOOHz电针可刺激强啡肽、内啡肽和脑啡肽三种阿 片肽同时释放,释放的阿片样物质与疼痛致敏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降低了该神经对损 伤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镇痛效果。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证实持续给予大鼠100Hz电针达 10分钟以上,其镇痛效果明显下降,说明大鼠已对100Hz电针产生了耐受,
15、这时改变电针 频率到2Hz,镇痛作用再现,且能持续60分钟,说明不同频率电针不易产生交叉耐受,故 方教授在治疗慢性疼痛时多推荐疏密波电针。如在治疗间歇期偏头痛时就直接采用电针疏密 波2/100 Hz治疗30分钟,有别于急性期的治疗。此外,方教授临证时常强调视不同类型疼痛来优选电针刺激的频率。如100Hz高频电针的即 时止痛效应高,但其持续时间较短;2Hz低频电针起效时间长,但镇痛持续时间相对较久。 电针治疗炎性痛时,2Hz、100Hz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而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2Hz电针 的镇痛效应优于100Hz;对于肌痉挛痛,2Hz电针刺激几乎无用,用100Hz能有较好的效果。 二、电针镇痛的
16、强度选择规律方教授强调,痛证的电针刺激不宜过强,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通常可见刺激部位的肌肉微 微跳动、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宜。研究证实,过强的刺激和适当的强度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 势。因为只要达到刺激阈值,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 并且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以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进一步加 大。临证时电针具体刺激强度大小因人而异,但针灸医师应把握刺激强度,以兴奋患者的阈 上刺激为度。三、电针镇痛的时程选择规律电针镇痛中时程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经脉气血运行规律推算针灸的单次 治疗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方教授认为30分钟是比较笼统的
17、标准,临床上应用时还是需 要根据病情、结合频率来灵活应用。通常连续波电针治疗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而疏密波电 针治疗时间可达到45分钟以上。低频电针短时间激活神经兴奋性,而长时程抑制神经兴奋 性。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选用频率2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时间20分钟;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留针时间一般不宜太长,以20分钟左右为好;对于头痛患者,可延 长至3045分钟。四、简便易行的电针替代疗法一一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EAS)是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与针灸穴位相结合, 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TEAS克服了针刺和电针产生
18、 的可能刺激痛等某些缺点,更易被惧针者和儿童接受,且便于操作,目前在针灸临床上已广 为应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电针仪类型较多,功用各有侧重。老一代的电针仪如华佗G6805仍在临床 有所应用,但此类电针仪属于恒压型,电流受电阻影响较大,通过调节旋钮实现,不能较好 地定义和控制刺激的精确强度,容易导致振幅过大或过小,且这样的电流输出可导致一端电 极有跳动而同导联的另一端电极无反应,具体的波形有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方教授多 选用韩氏多功能电针治疗仪(俗称为HANS电针仪)用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该治疗仪属于 恒流型,电流输出稳定性好,同导联的电极两端刺激稳定,但其波形中缺少断续波。HANS 电针仪的
19、市面型号有HANS-200A(初始模式为经皮模式)、HANS-200E(初始模式为经针模式)。 HANS-200E型电针仪电流调节模式为微调,以0.1mA步进,适用于颜面部等敏感部位以及敏 感人群的电针治疗;HANS-200A型电针仪虽能转换成经针模式,但是两个电极电流输出不稳 定,故临床使用时方教授还是推荐使用各款电针仪的初始模式。新型电针仪具有多种穴位刺激形式,即鳄鱼夹式和贴片式。前者通过夹持毫针后输出电流进 行穴位刺激,相当于电针刺激,适合于专业针灸医师使用;后者经皮肤输出电流刺激,属于 经皮穴位电刺激,除专业医师使用外,适合于基层单位和一般家庭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 痛效应强,其整体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镇痛 疗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