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试时间:3月9日9: 0011: 30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3月月考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根据周礼保氏的记载和历代相关注疏,文字教育首在明解“六书”,即通过六种构形方式和原 理来了解文字形体、读音和义项,明确用法,一一和语言中的“词”对应,也称之为“小学”。文字教育 始于识读,重在应用,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标
2、准来书写,要进行贯穿小学教育始终的 长期训练,以及持续进行的考核。传统“六艺”中列具“书”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书,书写。说文解字释云:“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著”,指文字的具体应用,如 记事记言、属文作、著述等,竹帛指书写材料。“如”,说文解字释云“从随也”,意渭书写要恪守 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亦即后世“正字”和“正体”的标准,兼有文字与书法两方面内容。析言之,一是 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形音义,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与理解;二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上、书写 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象形字与“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书写特征等等;三是在书 写方法、标准的潜移默化下,理
3、解并认同秩序和法度之美,随着书体演进而调整认知,推演新的书写审美 旨趣和技术标准,这就是大篆、小篆、隶、楷诸正体规范的先后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发展主线。如果说商代 的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所代表的原始书法美出于“集体无意识”的创造,那么由西周金文建立起来的正 体大篆所代表的秩序之美则出于礼乐文化陶冶化育的自觉审美。从商周时代开始,书法即已深深地打上文 化的烙印,实缘乎此。正体的产生及其对秩序之美的崇尚,表明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与日益高涨的 人文精神有直接关系。“著于竹帛”的涵义有四。其一,摒弃不同地域的方言而采用通行的“雅言”,又名“正音” “通 语”。论语述而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4、也”,孔子用雅言讲学,书面语也会自 然而然地用之,以消除方言的隔膜,使之四方通达。其二,记事、记言都有一个把口语转化、润色为书面 语的过程,其修辞能力、经验要通过长期的阅读和训练才能满足于社会需求,以实现较好的知识传承和社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代误入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则 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 如韩。非以韩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节
5、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注】跳跑科头:跳跑,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C.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D.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6、无二岁之所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凑,辐,连接车轮的辐条;凑,水流汇聚。辐凑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B.漕庾,漕,水运;庾,粮仓。漕庾是古时官府为方便通过河流转运粮食而修建的粮仓。C. “夫攻楚而私其地”的“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的“私”意思相同。D. “则从道绝”“绝”和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劝说魏王,楚国虽有富足强大之名,但实则空虚,士兵虽多但易向北逃跑,魏向南攻楚必胜。B.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诸侯兵力弱粮食缺,却听信宣传合纵者的甜言蜜语,只会
7、勾结起来互相吹嘘。C.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优越。D.魏王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显示张仪权谋策略高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2)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i圭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14 .张仪游说魏王、韩王,采用了哪些相同的游说策略?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 C 12. A13 . (1)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安定国家,这可是件大好 事啊。(2)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
8、,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14 .军事威胁。言语离间。利益诱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 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 食。“山居”,生活在山野之中,作为谓语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C;“地方”作“不满九百里”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O占有。/偏爱。句意: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我的妻子偏爱
9、我。D.正确。断绝。/横渡。句意: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向北逃跑”错误,“北”是逃跑败退的意思,士兵容易逃跑败退。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亏”“益”,使动用法,使吃亏,使受益;“适”,取悦;“嫁祸”,转嫁灾祸;“安国”,安 定国家;“此善事也”,判断句。(2) “长”,长远;“须臾”,一时;/圭误”,贻误;“过”,严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大王不听臣
10、, 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跳跑科头,贯颐奋戟 者,至不可胜计也。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可概 括出,军事威胁。结合“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人之甘言好 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日: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让误人主者, 无过于此者矣”可概括出,言语离间。结合“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先事秦则安矣今王 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可概
11、括出,利 益诱惑。参考译文:张仪为秦国连横之事,游说魏襄王说:“魏国的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四周地 势平坦,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更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守境的小亭 和屏障接连排列,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 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 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再说诸侯组织合纵阵线,说是为了使社稷安定,君主尊贵,兵力强大,名声显赫。现在合纵的国家想 要联合诸侯,结为兄弟
12、。然而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尚且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 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的计策,这明显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发兵进攻河外,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合纵的通道一断,那么大 王的国家再想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国若是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一定不敢 不听从。秦韩结为一体,那魏国灭亡之期就不远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归 顺秦国,归顺了秦国,那么楚韩必定不敢轻举妄动;没了楚韩的侵扰,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家也一 定不会有忧患了。再说,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抑制楚国的又莫过于魏国。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 实际
13、上空虚得很;它的士兵虽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败退,不敢打硬仗;如果出动魏国军队向南讨伐, 必定能战胜楚国。这样看来,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安定 国家,这可是件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听我的意见,秦兵出动,即使想归顺也不可能了。魏王说:“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错了。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封 赏,春秋两季贡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张仪替秦国组织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 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
14、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部加上不足三十万。而秦国穿着盔甲的军队 有一百多万,战车有千辆,战马有万匹,勇猛的士兵,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持戟冲锋的,多得数 不清。秦兵与靖山东面的六国兵士相比,好比勇士孟贲与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士乌获对 付婴儿一般容易。各国的诸侯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缺乏,却去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他们 勾结在一起相互吹嘘,个个都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 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不侍奉秦国,那么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 侍奉秦国就安全,不侍奉秦国就危险。所以替
15、大王着想,还不如侍奉秦国。秦最大的希望没有比得上使楚 国削弱了,而最能削弱楚国的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国的地势决 定的。现在大王面向西侍奉秦国来进攻楚国,做秦国的城邑,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 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说:“幸亏您教导我,我们韩国愿做秦国的 一个郡县,为秦王筑行宫,春秋供奉祭品,做秦国东边的属国,并且把宜阳献给秦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 州。鼓
16、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 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注】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苏辙与之短暂相聚。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七度过中秋”对“一何久”做了说明,凸显了往昔诗人与兄长离别七年,佳节难以团圆的苦闷和无 奈。B.七年离别,短暂相聚,“岂意”凸显出相聚的欢愉,但遗憾的是兄长即将启程前往凉州,诗歌情感基 调复转悲凉。C.词中“无赖”指月亮无情,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 意思不同。 D.王粲滞留荆州才华难施,借登楼赋表达眷恋故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
17、苏辙化用此典故抒发离 情。16 .词中三处写到月亮,请分别赏析。【答案】15.B16.第一处回忆之月,去年中秋诗人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抒发思念之情。第二处现实之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第三处未来之月,“依旧照离忧”想象明天分别之后,明月当头,依旧倾泻出两地的别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8. “兄长即将启程前往凉州”错误,“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意思是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 来凉州曲调,凉州指的是曲子名,并不是苏轼即将去的地方。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
18、愁”,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抒发思念之 情。“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写月亮不为人留,表现出作者即将与亲人离别时 的愁苦之情。词人由西去之月无法挽留,想到“盛筵必散”,今夜热闹一时,明夜却是“孤帆水驿”,各散一方,想到 未来天上明月“依旧照离忧”,依旧倾泻出两地的别愁。其凄凉景况可想而知,其情感稍显低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和妻子阴阳相隔,“” 一句写出时间之长,” 一 句又写出相隔距离之远。(2)论语泰伯中阐明君子必须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忍,因为他责
19、任重大,道路遥远的句子是 a, O(3) “芙蓉”这一富有美感的意象常被文人用于传情达意,如“,【答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涉 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示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示例三:制菱荷以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茫” “弘” “黄” “裳”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去,老北京有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开春赏 花,
20、不能不去这四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京城春花的代表。那时候/到那里赏花,就跟现在年轻人买东西 要到专妻宣理二戈二叁续人的讲究。老北京人赏花讲究的是要“拔出萝卜带出泥”,连带出北京自己 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味儿来。每一种花要有一座古寺依托,方才剑鞘相合,鞍马相配, 。ZZ/ZSZZZ/Z/SZSZ/ZSZ/ZZ/Z/ZZZZZZZiVZZN/ZZZv*ZZZZZZZVZwVXZZiV/iV/,崇效寺的牡丹,以种植的面积铺展成片而令人 。当然,那里的绿牡丹更是名噪京城,因为那时候开绿色花瓣的牡丹,满北京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花之寺的海棠,被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的笔下 有过描述,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
21、名为花之寺。天宁寺的芍药,和寺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不过,法 源寺的丁香,应该更有名一些,清诗形容那里的壮观:“杰阁丁香四照中,绿阴千丈拥琳宫。”说丁香千 丈之长是夸张,但簇拥在法源寺的一片丁香花海,的确是京城 的景观。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答案】18.相得益彰赏心悦目独一无二19 .花之寺的海棠,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的笔下有过描述,她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20 .运用类比手法,强调老北京人赏花很讲究;“拔出萝卜带出泥”巧用俗语,
22、写出老北京人注重通过赏花 品味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味儿;语言朴素平实,生动形象,有地方特色。【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境指花和古寺相互依托映衬,更见效果,可填“相得益彰”。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 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语境指成片的牡丹让人看了心情美好,可填“赏心悦目”。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畅。 语境指法源寺的丁香花海景观没有一样的,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 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被的笔下”搭配不当,把“被”改为“在”;二是“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
23、”偷换主语导致成分残缺,前面加上“她”。【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划线句把老北京到四座古寺庙赏花和年轻人买东西要到专卖店进行类比,强调老北京人赏花像年轻人买东 西一样很讲究;“拔出萝卜带出泥”巧用俗语,写出老北京人赏花的时候还能品味北京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赏花本 身也带上了文化色彩;类比和比喻的客体很是生活化,“是老北京人的讲究”等语言朴素平实,生动形象,有地方特色。(二)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目,即书的纲目、眉目,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徐岱先生在小说叙事学中论云“叙事之于小说犹如旋律之于音乐、,以及意象之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