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本原理02剖析.docx
《生态学基本原理02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02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生态系统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了解生态学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生态系统教学难点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教学时数4本章重点L生态学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组分3 .生态系统分类4 .食物网5 .生态危机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生态学概念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ecology) 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 环境的学科。1866年,德国的动物学家黑格尔(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生态学 是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interaction)的科 学。后来,一些著名生态学家也对生态学进
2、行了定义。1966年,smith认认为生态学 是研究有机体与生活之地相互关系的科学,所以又可把生态学称为环境生物学 (evironmental biologo y)著名美国生态学家Eo.dum(1956)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 是研究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认为,生态学是开放系统。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人能 量和物质,经过转换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三、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改变过程称为生态演替。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协调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相互作 用。系统演替过程所涉及到的有
3、机体的变化,所需的时间以及达到的稳定程度,均 取决于生态系统内在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理位置、气候、天文、地质等外在环境因 素。普通来说,环境因素的变化只能改变演替的模式和速度,而当外界干扰特殊强 大时,生态系统的演替会受到抑制或者终止。当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量大 于输出量时,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 的演替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最终导致顶极生态系统的形成,使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数量、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生 物产量达到相对平衡,生态系统进入成熟的稳定阶段。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告诉人们:首先,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有方向、有次序的
4、发 展过程,是可以预测的;其次,演替是生态系统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可 控制的:第三,演替的自然趋势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的体现。第二节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时刻进行着能量的流动 和物质的循环,所以,我们看到的生态系统只是某一时刻或者某一片断过程。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 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如果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其总生物量增加,反之则 生物量减少。生态平衡是靠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的
5、。物种循环与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 是对系统发出的信号,会导致系统向进化或者退化的方向变化。但是变化的结果又 反过来影响信号本身,使信号减弱,最终使原有平衡的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普 通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同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它必须依赖于由 外界环境的输入,如果输入一旦住手,系统也就失去了功能。当开放系统具有了 调节功能的反馈机制后,该系统就成为控制系统。生态系统本身是个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它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或者维持一个 生态系统的平衡。反馈(feedback)是指系统的输出变成为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得输入,一个系统 如果其状态能够决定输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的存在。反馈有正反馈
6、和负反馈之 分,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维持平衡,而正反馈不能维持稳定,它可使偏 离加剧。也就是说,正反馈不能维持稳定,惟独负反馈才干使系统维持稳态。普通系统越大,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但是,生态系统的 调节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极限的话,平衡将受到破坏,产生严重后果。二、生态破坏的因素1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林火、泥石流和水旱灾害等 往往在短期内使生态系统破坏或者毁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自 然恢复或者更新。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故意识“改造自然”的行动和无意识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为因素如砍伐
7、森林、疏干沼泽、围湖造田和环境污染等,其都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起生态失调。所谓的“生态危机”大多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此类生态失调。生态平衡的破坏往 往出自人类的贪婪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者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甚少 而冒然采取行动。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 地退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人类的贪婪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者对生态 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甚少而冒然采取行动。三、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物种和 生态系
8、统以及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是指来自陆地、海洋、其他水体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生态复合体中 的生命有机体的变异性,包括种内多样性、种间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特征,同时,生态系统的变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组成成份。生物多样性的产出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多种服务功能(例如,食物和 生物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功能。除提供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这一重要作用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独立于人类关注的问题之外的 内在价值。生物多样性有几个层次的含义: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在栖居于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个体的基因,包括
9、一个物种内个体之间和种群之间的差别;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种类的多样性,目前被科学家实际描述了的仅约1.4 106种,但据多方面估计,在近期历史上的数量在5 106 5 107种之偶尔 更多;生物群落或者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一个地区内(例如,草原、沼泽和森林地区等) 各种各样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使营养物质得以循环,也使水、氧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由 此影响气候)等物质以及其他诸如碳、氮、硫、磷等得以循环。因此,生物多样性也 包括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的不同作用,例如,植物的 作用是吸收能量,而草食动物的作用在于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控制。(二)生
10、物多样性的保护重要性1 .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现状:1)地球物种90%为陆生,其中80%在热带,但热带森林每年以15 X104平方公 里的速度消失。几十年后,热带森林及物种很快消失。2)人类浮现以前,物种灭绝速度是1个/4年,现在是75个种/每天。3)关键地区(热点地区)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大陆漂移、造山运动、冰川袭击 等形成的18个热点地区(hot spots),仅占地球面积0.5% ,却拥有近50000种特有植 物,占世界植物总数的20% o但目前这些地区的原始生境遭破坏严重,90%原有生 境已经丧失或者正在丧失。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普通要考虑:丰富性、特 殊性、受
11、威胁程度和经济价值。2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仅植物而言,在已知的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大约有4000-5000种处于濒危或者 受威胁状况,其中约有5%的种类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灭绝。(三)人与生物圈1 .人类一生物圈的组成部份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各种效益,包括供给功能、调节功 能、文化功能以及支持功能。供给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产品,如食物、燃料、纤维、洁净 水,以及生物遗传资源等。调节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如维持空气质量、 气候调节、侵蚀控制、控制人类疾病,以及净化水源等。文化功能:是指通过丰富精神生活、
12、发展认知、大脑思量、消遣娱乐,以及美 学欣赏等方式,从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效益。支持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和支撑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如初级生产、 创造氧气和形成土壤等。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178个国家,包括118位 国家首脑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地球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 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期内保持稳定状
13、态,这种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 衡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是在生态系统的发展演替中,凭借其内部组成都分之间 和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不断调整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而逐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密切相连的。因为,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当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可以起代 偿作用,以便使系统保待相对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愈多样,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愈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就愈强。固然,生态系统 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外界干扰的忍耐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 或者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
14、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从而引起生 态失调,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通常把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压力的极限称为“ 阈限”,例如,草原应有合理的载畜量,超过了最大适宜载畜量,草原就会退化;森林 应有合理的采伐量,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必然引起森林的衰退;污染物的排放量不 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死亡 等,引起的生态失调问题。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不同定义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基础生态学分 支和领域。生态学原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重 要分科之一。初期主要研究植物,后来逐渐涉及动物和人类
1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并向生态学的不断渗透,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动力,使其成为多学科、较活跃的 科学领域之一。目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2 .生态学基本原理一生态学三定律美国环境学家小米勒(G. T. MiUe, rJr.)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是: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 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该定律为哈定(gh.ardin)所提出,可称为多效 应原理。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可 称为相互联系定律。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基本原理 02 剖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