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叙州区二中2023年春期高一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 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 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
2、。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道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 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 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 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 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 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
3、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 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 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节选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学通与乡土中国)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 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 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 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 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
4、、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 的戏等他去时就结束了,他很不甘心”等,相关的其他情节和人物通过郑店王的心理活动来呈现。这一情 节安排精巧,也使叙事紧凑、情节集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原文“出了竹番村,一轮残月隐在天空,东边云层一抹绯红,日头立马就要蹦出来。郑店王的脸渐渐舒 展开来,嘴里还哼起几句跑调的滩簧”到“几乎呈湛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再到“月光 如银”。作者对整个故事的描写,不仅仅只有人物的言行举止,也有对于月光的景物描写。而这里对月 亮、月光的额外描写,也有利于舒缓叙述节奏,使叙述更灵动。根据原文“几乎呈湛
5、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最后躲到乌云里。郑店王高一脚低一脚地走 着,好几次险些摔倒。可刚出城不远,后面隐隐有亮光,原来是顶客轿上来了”可知,由于月亮躲进云 层,迫使郑店王借着客轿的灯光顺利回家。而“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照在自家的院子 里,只见轿子里走出一个熟悉的人影”中,借着明亮的月光,郑店王发现乘客轿的人是儿子。由此可知, 文中对月亮的描写还推动了文章情节的发展。文中,当清晨郑店王出发去看戏时,“出了竹岳村,一轮残月隐在天空,东边云层一抹绯红,日头立马就 要蹦出来。郑店王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嘴里还哼起几句跑调的滩簧”,在郑店王去姚城看戏的过程中,明 月相伴,衬托了郑店
6、王可以看上好戏的心情。而“他乐了,心里喊:老天保佑,这轿正和我同路。今 天这日子择得好,不仅看了戏还借了光”则体现了他得以借光行路的得意。最后,“不知什么时候,月亮 像一团圆圆的火球照在自家的院子里,只见轿子里走出一个熟悉的人影”时,“郑店王指着儿子,气得不 行”却因为发现儿子坐轿挥霍而愤怒。月亮一直伴随着郑店王的心路历程。由此可见,随着月亮由落下到 隐藏再到高悬,展现了人物由愉快到得意再到愤怒的过程,烘托并塑造了郑店王吝啬的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40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
7、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 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 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 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日:“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
8、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 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 左右日:“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子罕日:“吾唯不能用子 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 者,奚益于吾亡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 肖,其
9、亡何也? ”日:“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 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11 .下
10、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毕朝周室”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 “智于汤、武”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C. “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D. “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种、隰朋而成为五霸 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
11、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 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 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 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14 .请简要概括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答案】10.C11. B 12. B13 . (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
12、来尽忠呢。(2)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14 .要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 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身死不葬”为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后面断开;“虫”是“流出户”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D;“何者”是一个问句,应单独断开;“其所任”是“异”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毕朝周室”的“
13、毕”是“全部”,句意: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 “六王毕,四海一”的 “毕”是“完了”,句意: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错误。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智于汤、武”的“于”是“比”的意思,句意:比汤、武明智。/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于”也是“比”的意思。句意:冰,是水凝集而成的,却比水的温度还 要低。C正确。“伯牙子鼓琴”的“鼓”是“弹奏”,句意:伯牙弹琴。/ 虎鼓瑟兮鸾回车”的“鼓”是“弹 奏”,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D.正确。“善哉乎鼓琴”的“善”是“好”,句意:弹得太好了。/ “素善留侯”的“善”是“与交
14、好、友好”,句意:一向和留侯张良友好。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错,结合“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 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可知,是论述贤者效忠君王需要途径。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接”,交接;“无以”,没有用来的人;“奚由”,宾语前置句,“由奚,从哪里,通过 什么途径;(2) “善”,善待、友好;“亡”,逃亡;“贵”,看重;“独”,难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由“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
15、而后至也”可概括为:要识别人才。由“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可概括为:要尊重人才。由“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 “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 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 “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 其得贤佐也”可概括为:要任用人才。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土人。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制吗?与妇人 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 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
16、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 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 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 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 急了。”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使者 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 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祖
17、。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 于危亡了吧!”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 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 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 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 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 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
18、,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 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 不愧疚吗? ”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 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跟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 些不贤的人。”子路说:“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 ”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 他,不贤
19、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 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鸥坞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 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B
20、.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 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 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 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16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一句在景
21、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案】15.D16.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 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 角度。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 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
22、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 意仔细辨析。D项,“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错误,原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雨是昨夜 下的雨,不是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 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艺术技巧分析的能力。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远近结 合,动静结合,色彩搭配,叠词等,能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所描写角度及内容即可。注意从顺序,着眼点
23、和 艺术手法的角度作答,“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 荷花散发幽香,从写景顺序看,白鸟在空中翻飞,水中红蕖,“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 景,俯仰、远近层次分明;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看,“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细细香”香气绵 长,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画面色彩绚丽动人,引人入胜;从手法看,动静结合,白鸟在空 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时时见”“细细香” 使用了叠词。【点睛】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 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二中 2022 2023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