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闫春霞7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高一语文 编写人:闫春霞 审稿人:2009年6月20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 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 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
2、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 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2、作者介绍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 时,迁居下邦(音gui)(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 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 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 授秘书省校书郎。唐
3、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 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 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 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
4、诗篇,即所谓“讽 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3、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 1 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 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 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 “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 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
5、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 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流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学习过程】1 .填空琵琶行选自,作者,朝诗人。诗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O琵琶行的“行”意思是 O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B.C.D.3.A.溪浦口 (pen) 铮铮然(zheng) 虾蟆陵(ha) 江浸月(jin) 下列词语的书写, 曲罢悯然憔悴(jiao)费人(j人)嘈杂(cao)呕哑(ya)六名(yao)荻花(di)钿头(dian)嘲晰(zha)B.转徒江湖C.D.轻拢慢捻东船西舫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钿头银篦漂沦憔悴天崖沦落恬然自安4.A.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使快弹数曲司马青衫梦啼妆泪幽咽泉流添酒回灯 正确的一项是(快:枫叶荻花忧愁暗恨谪居卧病暮去朝来B.歌以赠之C.D.5.A.B.C.凡六百一十六言座中泡下谁最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弦弦博到声声思考入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D.满座重闻皆掩泣6.A.C.7.A.B.C.D.8.A.B.C.D.9.) 赶快。歌:歌唱。言:句。泣:眼泪。正确的一项是( 掩抑: 老大: 去来: 掩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铁骑寒出刀枪鸣擎顿衣裳起敛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低沉抑郁。 排行第一。 离去回来。 掩饰哭泣。 )B
7、.D.门前冷落鞍马稀 凄凄不似何时声 )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写出下列名
8、句的上句或下句。千呼万唤始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相逢何必曾相识O座中泣下谁最多,【课堂检测】1.A.B.C.D.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2 .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
9、仍 不失女子的羞怯。B. “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 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C. “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 与“冷涩”的“涩”相对。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 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3 .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 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
10、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 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C.这一段没有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 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 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4 .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映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 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 在自述时仍流露出对那一段生活的
11、怀念。C. “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 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 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5 .对第四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住近溢江”、“举酒独倾”与琵琶女“守空船”是一样的孤苦。B.诗人在政治上被贬谪,琵琶女在生活上遭遗弃,二者有相通之处。C.诗人与琵琶女同是离开京城来到僻远的今寻阳,都有繁华不再的感伤。D.诗人把全部情感和慨叹凝结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课外拓展】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 旦相似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 两句加以赏析。【课堂小结】【学习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