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docx





《2024年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纵观全文,把握主旨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 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 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 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 比喻句 连 问句 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 的体裁。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 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
2、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阅读原文时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 找正确答案。一种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 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 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 地点、原因等) 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 作出准确的判断。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 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
3、的词句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 词或句子所 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 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 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 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二 审真审题,定向扫描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语文阅读的 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目,把握题目要求,即是把握题目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4、。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 命题者的话。设置题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 绪,往往又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 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 词。只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 意文字数量的要求)。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 +2或1 +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
5、体会,再用两三 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 历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 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总之,题目提示了答题范围,题目规定了答题角度,题目提供了答题思路,题目隐含了答 题信息,题目体现了答题规律。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目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 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 到位 准确 有条理。整合时 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1、弄清题目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目如
6、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目如 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目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目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 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3、弄清题目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 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 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中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
7、 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 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 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多从原文中筛选 提炼 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 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 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 多。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
8、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1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 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 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 为贯穿全篇的线索。2.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大致分六类: D以具体事物或事物
9、的特征为服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不大喜欢一想去看看一赞赏蜜蜂一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
10、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常见的叙述顺序1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 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 吸弓I读者。 插叙:1、补
11、充内云,丰富情节。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 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 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
12、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4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 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 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5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6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分析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方法:(1)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 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2) 了解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 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
13、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格式:“XX” 一词原指,这里指 o表现了 o词语能否调换 1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2.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3.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 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
14、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交代背景或人物关系。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中 初中语文 阅读 理解 答题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