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枕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落枕(附:颈椎病)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失枕”、“失颈”、“颈部伤筋”。 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多见于成年人,中、老年患者落枕往往是颈椎病 变的反映,且易反复发作。西医学的颈肌劳损、颈肌风湿病、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半脱位或肌肉筋 膜的炎症等疾病所引起的颈项强痛、活动障碍,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使颈部脉络受损,气血瘀滞 于局部而发;风寒侵袭颈背部,寒性收引,使筋脉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 通则痛而致。由于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经和足少阳经所主,因此,手三阳和
2、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阻滞, 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辨证论治】辨证 本证以突感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 肢放射,颈项压痛明显为主症。L风寒袭络颈部强痛、活动不利,伴恶风畏寒,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气血瘀滞 有损伤史或见于晨起后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 病侧,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舌紫暗,脉弦涩。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落枕穴、阿是穴、大椎、后溪、悬钟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膈俞;肩痛者加肩鹘、外关;背痛者 加肩外俞、天宗。方义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通络、解痉
3、镇痛的作用;大椎穴属于督脉,位 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手太阳、足少阳经脉循行 于颈项侧部,后溪属于手太阳经,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针之可疏通项背部经气;悬 钟是足少阳经穴,能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诸穴同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 舒筋通络止痛。加风池、合谷能祛风散寒;加内关、膈俞可行气活血。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针,嘱患者活动颈项部,一 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诸穴可配合温针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留针30min。 【其他疗法】1 .耳针 取颈、颈椎、神门。毫针中强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每日1次,
4、留针 3060mino2 .指针 取患侧承山穴。医者用拇指重掐至局部酸胀,边指压边嘱患者活动颈项。适用于病 症初起。3,拔罐 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较轻者直接拔罐;疼痛较重者可先在局部用三 棱针散刺数针,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再加拔火罐,可行走罐法。4 .皮肤针用梅花针叩刺颈项强痛部位及肩背部压痛点,使局部皮肤潮红为宜。5 .耳部放血配透穴疗法取上耳根部软骨突、合谷透后溪。局部常规消毒,用26号1寸毫针 在上耳根部软骨突处点刺46下,以不穿透耳廓软骨为度,出血后用手挤捏,出血量约lmlo 再取患侧合谷,常规消毒,用28号3寸毫针向后溪透刺,得气后施以泻法,强度以患者能 忍受为度,同
5、时令其活动颈部,作对抗运动,以自觉有几下“咔嚓”声为最好,留针lOmin 后起针。6 .电针 主穴取后溪、养老;配穴取风池、肩外俞。用皮肤电极法,连续波,采用中度电量 刺激,以见到颈项肌肉颤动为度,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每次通电2030min,每日12次。案例分析患者,男,52岁,汉族,干部。1984年6月18日晨起稍觉左颈及肩背部不适,上班后逐 渐加重,午后疼痛难当、活动受限遂就诊。检见左颈、肩、背及肩胛间肌紧张度明显增强并 有压痛。治法:取风池(患侧)、完骨(患侧)、阿是穴、养老(双侧)、天髅(患侧)、秉风 (患侧),毫针刺,施以中等强度刺激,待得气(酸、麻、胀)后,留针30分钟。同时,要 求
6、主穴进针3分钟后,即嘱患者转动颈部,其强度和频度均逐渐增加,以能耐受为度。针后 一切复常。分析:本病多因睡眠姿势不当,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使颈部脉络受损,气血瘀滞于局部 而发;风寒侵袭颈背部,使筋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治当以舒筋通络、活 血止痛为原则。故取取风池、完骨、阿是穴、天髅、秉风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取养老疏 通经络,宣通气血。诸穴共用使气血行,瘀滞散,疼痛消,而转动自如。【按语】L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常立即取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局部取穴,强调“以痛为腌。远 端穴位要用强刺激,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针后可配合推拿和热敷。2 .睡眠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枕头高低要适度,枕
7、于颈项部,避免风寒等外邪的侵袭。3 .中老年人反复出现落枕时,应考虑颈椎病。附: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 颈部交感神经等而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综合证候群,称其为颈椎骨性关节病,又称“颈 椎病综合征二其部分症状分别见于中医学的“项强”、“颈筋急”、“颈肩痛”、“头痛”、“眩 晕”等病症中。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慢性退变(髓核脱水、弹性降低、纤维环破裂等)、椎间 隙变窄、椎间孔相应缩小、椎体后缘唇样骨质增生等压迫和刺激颈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而 致。【病因病机】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
8、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 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本病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辨证论治】辨证以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变好发于颈 之间的椎间盘,其次是颈67、颈4s之间的椎间盘。颈椎病按其受压 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开始常以 神经根受压迫的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后逐渐出现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功能或结构上 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X线颈椎摄片可见经椎体有唇
9、状骨刺突出,小关节及椎间孔周围骨质密度增加,颈椎前突生 理曲度消失。1 .风寒痹阻 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 发冷,遇寒加重。或伴有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2 .劳伤血瘀 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 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 脉涩。3 .肝肾亏虚 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 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则 活血通络。取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颈夹脊、大椎、风池、天柱、后溪配穴 风
10、寒痹阻者加风门、风府;劳伤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 俞、足三里;上肢及手臂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 太阳;恶心、呕吐者加天突、内关。方义颈部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的作用;大椎穴属督脉,为诸阳之会,刺之能激 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风池为足少阳经穴,局部取穴,后溪属手太阳经穴,又为八脉交 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天柱属于足太阳经穴,为局部取穴,三穴相配可疏调太阳、督脉、 少阳经气,通络止痛。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补益肝肾、 养血柔筋;加
11、曲池、合谷、外关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明目止痛; 加天突、内关调理肠胃、降逆止呕。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并可加灸;大椎穴直刺1L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 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 针刺。每日1次,留针2030min。【其他疗法】L电针 取颈部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中俞、大杼、天宗。每次选24穴,针刺得气后通电,刺激20min。每日1次。4 .穴位注射取肩外俞、肩中俞、大杼、天宗。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mI,或用1%普鲁 卡因注射液2ml,每穴注入0.5ml。5 .皮肤针用梅花针叩刺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使皮肤发红并有少量出血,然后再 加拔火罐。6 .耳针取颈椎、肩、颈、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肝、肾。每次选34穴,毫针强 刺激,留针2030min;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按语】L针灸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尤其是缓解颈项部、肩背部、上肢部的疼痛及头痛、头晕等, 疗效显著。可单用针灸,但配合推拿、牵引、外敷则疗效更佳。2 .要注意颈部保健,尤其是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工作12h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 局部,以放松颈部肌肉。3 .平时睡眠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枕头高低要适度,枕于颈项部,以免落枕而加重颈椎 病病情。4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之邪侵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