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农业产业技术体系.docx
《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农业产业技术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农业产业技术体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麦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22-2022)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小麦产业概况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产量与消费量占世界谷物产量与消费量的30%摆布,而贸易量占世界谷物贸易量的45%左 右。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玉米与水稻的第三大谷物,近年来每年 种植面积在2400万公顷摆布,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OI960年以来,中国小麦产业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面积 下降、总产增加,均以1997年与2003年为拐点,呈三段式波动。 二是单产持续提高,2022年比1960年增长了 5.64倍。三是总产 增加主要由单产驱动。四是集中度高,河南、山东与河北三省常 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3
2、% ,产量占全国的55.5%O五是主产省 份的种植规模与单产均较高。消费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持续 增长,2022年比1961年增加了 1.05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6% , 略高于同期小麦总产的年增长率3.3% ;二是长期产不足需, 1960-2022年55年间仅有11个年份国内小麦供大于求,其余年 份均产不足需。2022年至今向来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 但区内多为山间平原,易受冻害、干旱等的影响,产量年际间波 动较大,平均单产为6000.0 -6750.0公斤/公顷,部份县市可实 现小面积单产9750.0-11250.0公斤/公顷的高产,具有一定的增 产潜力。该区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
3、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10%摆布,增产2亿 公斤。鲁中南井湖河灌结合区:包括济宁、泰安、枣庄、临沂所属 的部份县市,面积约66.7万公顷。该区井灌面积约占80%摆布, 部份麦田用湖水与河水灌溉,目前平均单产为6 750.0公斤/公顷 摆布,部份麦田土壤肥力较好,滕州、兖州等县已创出小面积单 产10500.0 - 11835.0公斤/公顷的高产水平。该区应继续做好地 力培肥,推广深松镇压规范化播种与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至2022 年平均单产提高7%12% ,增产4亿公斤。鲁中旱作区:包括淄博、莱芜、泰安、潍坊、临沂、枣庄位 于山地丘陵区的麦田,面积约3
4、6.0万公顷。该区山丘面积大, 水资源缺乏,土壤肥力偏低,以旱作小麦为主,目前平均单产3 450.0-5 700.0公斤/公顷。未来发展,一是应用抗旱小麦品种与 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山间水库、塘坝等工程建设,增加蓄水,挖掘水源,保 证浇上关键水,提高抗旱能力。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5%摆布, 可增产0.8亿公斤。胶东旱作区:包括烟台、青岛、威海,面积约50.7万公顷。 该区山丘、平原、洼地交织分布,灌溉面积小,目前平均单产为 4500.06000.0公斤/公顷。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层薄、质地 差,水资源不足,应加强秸秆还田、推广深松镇压等保护性
5、耕作 技术,培肥地力、选用抗旱品种,推广抗旱栽培技术;地下水资 源较好的地区,应合理开采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至2022年平均单产提高5% 8% ,增产1.7亿公 斤。3、优势突出,育种成果显著山东省属于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气候资源与土壤资源适 于优质强筋与中筋小麦生产。据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自治 区)商品小麦的综合分析,山东省商品小麦的综合品质高于全国 平均值。随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或者集团,成 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我省小麦加工能力达到 3560多万吨,小麦粉有中国名牌9个,山东名
6、牌50多个,驰 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60多个,小麦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与影 响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育种工作突出,2022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济麦22 ,在22个点产量超过700公斤/ 亩,滕州点3.46亩高产攻关田经农业部专家组实打亩产789.9公 斤,创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 院育成的小麦品种“烟农999”,在招远经农业部专家组实打亩产 817.0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山东小麦之所以产量高,除品种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外, 还有先进栽培技术的支持,“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 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宽
7、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等均 已成为农业部主推技术。(二)我省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虽然山东小麦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但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水平,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增大。近几年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带动了全省小麦生产水 平的普遍提高。2022年我省冬小麦平均单产率先突破400公斤/ 亩,2022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11.7公斤/亩。但是,我省 不同区域间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大面积均衡增产难度 仍很大。主要限制因素包括品种、栽培、土壤肥力、水利等多个 方面,病、虫等生物因素、气象气候因素也很大程度影响小麦的 产量、质量及稳产
8、性。因此,需要加速哺育超高产、广适型小麦 新品种,加速研究各地合用的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实现小 麦生产高产、优质、节本增效,并提高谨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促 进我省小麦生产效率提高再上新台阶。二是小麦生产肥水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收益低。黄淮冬 麦区旱地小麦面积较大,仅山东省就有1000万亩摆布,我省旱 地农田的水氮耦合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近年来,我省 及我国黄淮冬麦区连续遭受干旱的危害,如2022年我省遭遇冬 春持续干旱低温,造成部份地区减产降质,重者绝产;今年恰遇厄尔尼诺年,北方偏干旱,南方雨水大,造成北旱南涝,势必严 重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另一方面,在生产上普遍存在为追求高产 肥水
9、投入过大的现象,既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浪费了肥水资源, 又造成肥水利用效率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结构劣化、环境污 染,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对小麦生产的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发 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急需哺育肥水高效小麦品种,研究科 学的肥水运筹及耦合技术。三是我省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不断增加,次要有害生物上 升为主要有害生物,偶发性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病害。随着种植制 度、气候条件的变化,秸秆还田的推广,以前主要在长江以南发 生的小麦赤霉病迅速向北推进,在我省日益成为主要病害。土传 病害日益严重,纹枯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与白粉病、条锈病 与叶锈病等叶部病害一起成为常发性病害,以前的次要害虫小麦 金
10、针虫危害日益严重,成为小麦生育前期主要害虫。因此,根据 我省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的新趋势,研究其发生特点与规律,建立 监测防控技术平台尤其重要。四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供不应求。2022 年我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曾经超过了全省小麦面积的45% ,近几 年种植面积持续下滑,至2022年强筋小麦面积仅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4% ,当前的情况仍无改善。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包 括: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少、产量低,强筋小麦种植缺乏科学的 区域化布局,商品质量不稳。需要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品 种的产量水平、适应性与品质稳定性,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的规 模化、标准化定单生产。三、促进我省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及
11、对策(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2-2022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22-2022年)与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22-2022年)为指导,按照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与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部署要求,结 合国家与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供给侧改革,以产业发展的 技术需求为导向,紧紧环绕影响山东小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强我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团队的对接,岗位专家与试验站的对接,团队成员与核心指导县(市、区犯勺对接,创新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机制,构建 科
12、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研发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新技术与新 产品,服务小麦生产。(二)促进我省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小麦新品种哺育与育种技术平台建设1.1 新品种哺育 超高产新品种选育:选育与推广适宜于高产田种植的小麦品种,非但对提升山东省小麦单产与总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 引领小麦整个育种的方向。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是:在更高水 平上协调产量三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小麦 的抗倒性与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在适当提高株高的前提下,着力 提高茎秆的质量;合理的株型与叶相是超高产品种的重要形态特 征,有利于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光合产 物,进而提高小麦生物产量与
13、子粒产量,这是选育超高产小麦新 品种重要的突破口。同时,积极参预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关键技 术项目“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为完成项目提出的亩产820公斤目标积极提供候选品种。水肥高效利用新品种选育:山东省中低产田约占总面积的70% ,产量提升相对容易而且提升空间较大,选育与推广适宜于 中低产田种植的小麦品种是提升山东省小麦单产与总产的关键。小麦中低产田的基本状况是水肥条件较差,迫切需要水肥高效利 用品种。水肥高效利用育种主攻方向是:在兼顾节水性的基础上, 重点改良产量潜力与抗倒性,适于中产田种植;提高N/P/K肥利 用效率,在土壤肥力较差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建立并逐渐 完善水肥丰缺耐受性的基础
14、研究与评价体系,优化水肥高效利用 评价指标。优质专用型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是: 兼顾高产、优质、早熟等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在不显著降低产量 水平的同时,兼顾品质的提升,特殊要注意小麦品种品质性状间 的协调性,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的协 调性;重视小麦品种加工馒头、面条、水饺等我国传统食品的适 用性,选育食品专用型优质小麦品种;选育高出粉率、高白度(不 使用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小麦品种;关注消费者的特殊要求, 如紫粒与蓝粒小麦品种的选育。1.2 种质材料创制及份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创建种质材料创制:经系谱分析与DNA鉴定,当前山东省生产 上大面积推广小麦品
15、种的同质化程度较高,遗传基础狭窄。这不 仅给小麦生产带来潜在风险,从长远看,也妨碍育种的突破性进 展,育种后劲不足。我国小麦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并创造了大量 新种质,但总体上讲,在育种中真正好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种质 很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新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难以作 为亲本直接利用,而育种家喜欢利用综合性状好的育成品种与高 代品系做亲本。因此,未来项目规划期间,创造目标性状突出并 且综合性状好的育种亲本材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 育种家在育种环节中需要加强与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要开展 育种亲本材料的创制与持续改良,重点创造目标性状优异、综合 性状好,在育种上“能用”、“好用”的材
16、料,增加异质性,拉近种 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利用之间的距离。特殊是综合利用细胞工程、 份子染色体工程技术等,将小麦近缘物种的优异基因导入小麦, 创制渐渗较短外源染色质片段并携带目标基因的渐渗系或者易位系,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优异基因,丰富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份子标记分析与标记辅助育种:获得重要基因的份子标记与克隆出重要基因是小麦份子育种的基础。近期,随着小麦及其近 缘植物基因组测序的陆续完成,科学家已经开辟了高通量、低成 本份子标记技术,如单核昔酸多态性(SNP)技术、多样性微阵 列技术(DArT )、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 )等,实现了份子 标记的大规模、自动化检测,为小麦育种提供了良好的
17、份子基础。但是,尽管获得了大量基因/QTL的份子标记,却难以在育种中 有效利用。这些基因/QTL或者标记必须与具体材料(携带这些 基因/QTL或者标记的种质材料)结合起来才干在育种中利用, 并且目前用于基因/QTL分析的种质也往往因为农艺性状差而不 被育种家选作亲本。本研究的主攻方向:一是在对大量种质资 源进行初步观察鉴定的基础上,筛选目标性状优异的核心种质进 行多年多点的精准鉴定评价。将材料与目标性状相结合,对重要 亲本材料的重要目标性状如高产、优质、抗病、水肥利用效率 等,进行高通量的DArT、SNP、DNA芯片等份子标记分析与 关联分析,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开辟功能性遗传标记,做 到
18、理论研究 2022年一度达到677万吨,这两年估计增速有所减缓。(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趋势1、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长期战略需 求据预测小麦产量每年递增1.7%才干满足到2050年全球需求 的增长,而目前的增长率仅为L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 的发展,耕地逐年减少,而人口仍在增加,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 长,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据预测,未来20 年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小麦产量需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 1.4% ,而主产麦区产量潜力年均增长率仅为0.8%。至2022年我 国年小麦需求量约为1330亿公斤摆布,2022年我国小麦总产 1221亿公斤,缺口达109亿公斤
19、。据统计,2022/2022年度我国 小麦国内总消费量为13160万吨,2022/2022年度为12920万吨, 增加240万吨,增幅1.86%。因此,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 供给是我国小麦生产及产业发展的长期任务。2、优质专用与绿色安全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向来比较重与育种实践相结合。二是完善高效的常规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核心是由传统的“表型”评价选择转向“表 型+基因/QTL”评价选择。在深入鉴定种质资源的基因/QTL基础 上,结合性状表现,选择含有目标性状基因/QTL的种质作为重 点亲本,设计杂交组合,采用聚合杂交、有
20、限回交等方式组配亲 本,借助份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育种目标性状融合在一起,选育 出突破性小麦新品种。1.3 小麦新品系鉴定技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体系内相关专业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的人材与地 理条件优势,根据小麦育种需要,建立小麦冬春性、抗寒性、抗 旱耐盐性及抗病性鉴定系统,积极探索并实施小麦育种材料生物 技术加代、水旱轮选、异地鉴定系统,提高育种效率,为山东省 实现小麦育种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平台支撑。2、农机农艺结合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针对我省小麦生产中秸秆还田与整地播种质量差、播种量 大、水肥利用效率低、农机农艺一体化程度不够高等关键生产问 题,从土壤、栽培、播种、农机等多个方面进行联合攻
21、关,采用 对照试验、代表性田间试验、关键技术与综合技术结合、技术攻 关与示范推广相结合、试验研究与生产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技术路 线,研究创建秸秆还田质量保障技术、宽幅播种与单粒匀播高产 节本技术、小麦抗逆稳产高产与肥水高效利用技术、农机农艺配 套一体化技术等技术体系,综合集成小麦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 体系,促进我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增效。主攻方向是: 从秸秆还田质量保障技术、肥水运筹及耦合技术、农机农艺配套 一体化技术等三个方面突破当前我省小麦生产的技术瓶颈。2.1 宽幅精播栽培增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小麦种植变条播为宽幅单粒匀播,改变了传统小麦条播浮现 的疙瘩苗断垄、对水肥吸收不均、幼苗
22、参差不齐、光照不匀、造 成粒瘪穗小减产的现象,落地种子粒距纵横相等连成片,均播的 种子对水肥空间均衡吸收利用,个株茁壮与群体协调同步发展提 高亩产量,节种节水节肥绿色环保增产。研究宽幅单粒精播条件 下小麹羊体、个体的生长规律、增产幅度、增产的生理生化初里、 不同地区不同地力条件下农机农艺结合配套技术研究。在研究的 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示范推广。2.2 小麦肥水耦合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理论研究研究我省不同生态区小麦高产麦田水分需求规律,根据不同 生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土壤蓄水、生物节水、农艺节 水与化控节水等技术,构建小麦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制度与节 水灌溉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域小麦养分的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 产业 发展 展望 农业产业 技术 体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