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痛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面痛面痛是指以面颊部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面风痛”、“面颊痛二多发于一侧面部, 仅有极少数两侧面部俱痛,疼痛发作具有突发性、周期性的特点。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多 见,女性略多于男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初起时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 长,久则疼痛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疼痛程度越来越重。面痛病情顽固,自愈者极少。 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本病多因面部经络气血痹阻而发。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筋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而致;或风热邪毒浸淫阳明, 运行不畅引发;或外伤碰损阳明筋脉,或久病入络,致气滞血瘀,而发面痛。【辨证论治】辨证以面部疼痛突然发
2、作,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持续数秒至 数分钟为主症。疼痛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多,额部较为少见。伴面部潮红、流泪等,甚至面 部肌肉抽搐。患侧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多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哈欠等碰及触发 点而诱发疼痛。疼痛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L风寒证常有面部受寒病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2 .风热证 常在感冒发热之后,面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3 .气滞血瘀有头面部外伤史或面痛日久,多见痛处固定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则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风寒者宜疏风散寒;风热者宜疏风清热;气滞血瘀者活血化瘀。 取面颊
3、局部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配穴 额部痛加攒竹、阳白、丝竹空;上颌痛加颈髅、上关、迎香;下颌痛加承浆、颊车、 翳风;风寒加风池、列缺;风热加曲池、外关;气滞血瘀加三阴交、膈俞。方义 四白、下关、地仓为面部穴位,有疏经通络,通痹止痛之功;合谷、内庭可疏通阳明 经气,清泻阳明风热;太冲与合谷相配可祛风通络,止痛解痉。额部痛加攒竹、阳白、丝竹空,上颌痛加额髅、上关、迎香,下颌痛加承浆、颊车、翳风, 为局部取穴,疏通气血,活络止痛;加风池、列缺疏风散寒;加曲池、外关疏风清热;加三 阴交、膈俞活血化瘀。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寒者加灸。先取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面部穴位宜
4、轻刺激。每日1 次,留针 4050mino【其他疗法】1 .耳针 取面颊、额、颌、神门。每次选23穴,强刺激,留针2030min。每日1次。2皮内针在面颊寻找扳机点。将皮内针刺入,外用胶布固定。23日更换1次。3 .穴位注射 在面部寻找压痛点。每次选23点,用维生素B、维生素B2,或1%普鲁卡因 注射液,每点注射药物0.5ml。23日注射1次。4 .刺络拔罐 选颊车、额修、地仓。用三棱针点刺后,行闪罐法。隔日1次。5 .火针 在面部寻找压痛点。在最痛点处,用细火针烧红后,快速刺入0.20.5寸深度,然 后在上、下、左、右相隔0.5寸处,点刺0.1寸深度。每刺1次后,要烧1次针。案例分析李某,男
5、,78岁,2001年3月5日就诊。主诉:左面颊部间断疼痛10余年,自觉受凉、 劳累则发,以往疼痛时间短暂,发作次数较少,曾误认为牙痛而拔牙后疼痛不减。近年来症 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如刀割火灼,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繁,难以忍受。曾在当地治疗, 症状无明显改善。今晨又发作1次,以左侧内眼角、鼻部及口角处为主疼痛剧烈,不敢眨眼、 洗脸、攥鼻涕,并难以进食。持续约56分钟。就诊时检查:左眼结膜充血,左眉棱骨有 压痛,余无阳性体征。患者形体消瘦,精神疲惫。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三叉神 经痛。针刺取穴:鱼腰、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每日1次,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并配合卡马西平片O.lg,每日2次口服,共10次疼痛停止。追访半年,未见复 发。(刘晓娟.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56例J.四川中医,2003, 21 (6) :78.)分析:该患者为面部外感风寒,气血痹阻,郁久化热,反复发作面痛。取面部阳明经穴四白、 下关、地仓和奇穴鱼腰可疏通面部气血,通络止痛,以治疗面部疼痛;合谷、内庭上下配合 能疏风清热,清泻阳明。诸穴合用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配合口服西药卡马西平片可 增强疗效。仅治疗10次便痛止病愈。【按语】1 .针刺治疗面痛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止痛作用。2,对继发性面痛,应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