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doc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基础知识过关】思维的相关知识1、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拓展延伸】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特点直接性和形
2、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注意: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特征内涵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关键词:见而知揭示出推断出计划预测例子:考古心电图、脑电图等预知天气数据分析与预报震情实验概括
3、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关键词:共同处从整体上总结出共性在于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关键词:抽象创新主动自觉有选择的例子:“月晕而风”“础润而雨”3、思维的基本形态相辅相成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感觉、知觉、表象联系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
4、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相关知识1、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确定性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
5、;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二)矛盾律:一致性“自相矛盾”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三)排中律“两不可”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
6、一真。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2、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可预见性、结果可检验性。特征阐释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尊重实践检验
7、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3、内容: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分析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适度原则,认识发展过程即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4、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
8、展规律。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概念的相关知识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
9、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意)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意)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4、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否定定义”比喻定义(2)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
10、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多少”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5、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反对关系(a+bc)。6、外延错误:划分不全、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判断的相关知识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注意:肯定判断不一定是真判断。3、表达语句: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
11、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4、分类(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性质判断:即是或否的判断,有或无的判断。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a是b的同学)、非对称性关系(a认识b)、传递性关系(a大于b)、反传递性关系(a是b的父亲/A是b的同学,b是c的同学)。类型举例
12、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对“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对“大/小于关系”“重/轻于关系”“多/少于关系”“侵略”“剥削”“在之上/下/前”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都是偶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跳过b也对“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大于”、“在之前/之后”、“早/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反传递关系:跳过b不对“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大两
13、岁;非传递关系:跳过b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2)复合判断:1)联言判断:既又,不但而且,2)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或者或者,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一定要把认识对象都揭示出来。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a、充分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例题: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b、必要假言判断:是事物产生某种情况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例题: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c、
14、充分必要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然不会产生该种情况。概念、判断、推理的关系:判断是由概念构成,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知识整合】复合判断常用联结词语真假复合判断联言判断“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选言判断相容选言“或者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全假不相容选言“要么要么”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以上是真的,或者没有是真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如果那么”充分:前真后真后假前假(肯前后)(否后前)必要:前假后假后真前真肯后前十否前后充要:前真真前假假后真真后假假肯肯否
15、否必要条件“只有才”充要条件“当且仅当”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一、推理的相关知识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2、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3、正确推理要求: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前提和结论存在一种逻辑关系)。4、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
16、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3)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简单判断推理(1)换质推理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质推理的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2)换位推理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位推理的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第二,将前提
17、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3)主项谓项周延问题: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否、特肯、单否。不能直接换位、但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全肯、单肯。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称否定判断。2、三段论推理(1)含义和结构: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三段论由三个判断构成,两个前提,一个结论。三段论由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中项(M)”: 结论中不出
18、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2)基本规则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结论必为特称。(3)意义: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
19、,维护真理。【拓展延伸】易犯三段论推理规则1)四概念错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2)中项中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犯大项不当扩大。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我不是班干部,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小项不当扩大。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工具,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复合判断1)联言推理:所有的联言支为真则结论为真。2)选
20、言推理: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一个为真。不相容选言判断肯定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一部分选言支,则可以肯定剩下另一部分选言支。3)假言判断:充分假言判断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必要假言判断肯后肯前,否前否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前肯后,肯后肯前,否前否后,否后否前。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分类:分为完全归纳(涉及全部对象)和不完全归纳(未涉及全部对象),前者为必然推理,后者为或然推理。常用方法:求同法、求一异法、共变法。【知识整合】(1)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
21、归纳推理关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含义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考察对象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超出了前提范围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必然的,可靠或然的,不可靠联系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
22、,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适用范围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在无法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与思维 高中 政治部 选择性 必修 逻辑 思维 知识点 核心 考点 易混易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