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章绪论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A.岩土的工程特性B.地质作用C.基础形式D.水文地质条件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A.土力学B.岩土工程C.水力学D.材料力学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
2、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第2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29.2%B.40.1%C.71.8%D.59.9%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A.大气圈B.地壳C.地幔D.地核3.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内圈的是()。A.大气圈B.水圈C.地幔D.生物圈4.海洋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A.70%B.60%C.80%D.90%5.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外的圈层是()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6.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
3、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里面的圈层是()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7.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8.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9.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C.成岩作用D.沉积作用10.下列各项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岩浆作用D.沉积作用11.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D.岩浆岩、石灰岩、
4、沉积岩12.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硬度B.强度C.刚度D.韧性13.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A.沉积岩B.变质岩C.石灰岩D.岩浆岩14.岩浆岩构造不包括()A.层面构造B.流纹构造C.杏仁构造D.气孔构造15.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A.碎屑结构B.斑状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16.沉积岩特有的构造形式是()A.流纹构造B.层理构造C.片理构造D.块状构造17.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称为岩石的()A.饱水系数B.渗透系数C.吸水系数D.软化系数18.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A.抗
5、剪断强度B.抗拉强度C.抗切强度D.抗剪强度19.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A.抗剪断强度B.抗切强度C.抗拉强度D.抗剪强度20.在真空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空隙率B.吸水率C.饱水系数D.饱水率21.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吸水率B.吸水系数C.饱水系数D.饱水率22.可以用来表示岩石抗冻性能指标的是()A.强度损失率B.孔隙率C.饱水系数D.饱水率23.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性质是指()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吸水性C.岩石的软化性D.岩石的抗冻性2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
6、,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A.泊松比B.抗拉强度C.变形模量D.弹性应变25.沿岩石已有的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A.抗剪强度B.抗切强度C.抗拉强度D.抗剪断强度26.岩石抵抗外荷载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A.岩石的强度B.岩石的硬度C.岩石的刚度D.岩石的柔度27.岩石允许水通过的能力称为()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抗冻性C.岩石的软化性D.岩石的吸水性28.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称为()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抗冻性C.岩石的软化性D.岩石的吸水性29.岩石溶解于水的性质称为()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抗冻性C.岩石的溶
7、解性D.岩石的吸水性30.岩石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称为()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抗冻性C.岩石的溶解性D.岩石的吸水性31.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A.差B.相同C.好D.不能确定第3章地质构造1.下列不属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是()A.宙B.统C.纪D.代2.下列不属于地层年代单位的是()A.宇B.统C.界D.代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能是()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平行不整合接触4.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A.沉积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C.风化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
8、、角度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5.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A.较早B.较晚C.无法确定D.沉积岩未经构造变动影响时,较晚6.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有()A.平行不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B.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7.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正确的一项是()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D.根据底砾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8.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正
9、确的一项是()A.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C.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9.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10.下列有关岩层倾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岩层倾向与岩层走向无关B.岩层的倾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C.岩层的倾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D.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11.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
10、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B.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C.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D.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12.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A.平行B.弯曲方向相反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13.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A.平行B.弯曲方向相反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14.未经构造变
11、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A.倾斜的B.垂直的C.水平的D.无法确定15.可以确定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因素是()A.地壳运动B.地形地貌C.走向和倾斜D.走向、倾向、倾角16.背斜表现为()A.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B.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C.向下的弯曲D.与弯曲方向无关17.逆断层即()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18.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A.钻孔分布图、平面图和柱状图B.钻孔分布图、剖面图和柱状图C.钻孔分布图、平面图和剖面图D.平面图、剖面
12、图和柱状图19.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A.褶皱B.向斜C.断层D.节理20.褶皱要素中,组成褶皱中心部分的岩石是()A.核B.翼C.转折端D.枢纽21.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22.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性未受到破坏B.褶皱是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C.褶皱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为老地层D.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23.下列关于枢纽的叙述不正
13、确的一项是()A.组成褶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B.枢纽可能是直线C.枢纽可能是曲线D.枢纽肯定不是折线24.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A.无法确定B.上老下新C.上新下老D.同一时代25.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且断层面倾角较陡的断层为()A.正断层B.平推断层C.逆断层D.阶梯断层26.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A.正断层B.平推断层C.逆断层D.阶梯断层27.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A.断层线B.地平线C.层交线D.构造线28.下列可以作为判别活断层证据的一项是()A.地层的重复、缺失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
14、缝C.断层三角面D.呈条带状分布的泉29.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断层的标志的一项是()A.擦痕和阶步B.牵引构造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底砾岩30.下列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的一项是()A.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C.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D.地层的重复或缺失31.下列有关节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理B.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张节理C.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剪节理D.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节理32.下列有关节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节理B.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
15、即张节理C.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剪节理D.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理33.节理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可以分为()A.张节理和剪节理B.张节理和顺层节理C.走向节理和顺层节理D.侧向节理和剪节理34.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A.钻孔分布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B.地质柱状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C.踏勘路线图、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D.测点分布图、踏勘路线图、地质平面图35.地质图上符号“ ”代表的意思是()A.向斜B.背斜C.断层D.节理36.地质图上符号“ ”代表的意思是()A.褶皱B.正断层C.平移断层D.逆断层第4章第四纪沉积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下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
16、的一项是()A.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B.风化作用均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C.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D.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2.风的剥蚀作用包括()A.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B.吹扬作用和冲蚀作用C.溶蚀作用和磨蚀作用D.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3.岩石的风化可以分为()A.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B.物理风化、生物风化、水理风化C.化学风化、水理风化、生物风化D.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理风化4.岩石受温度变化或机械破碎成各种大小的碎屑的风化作用,称为()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水理风化D.化学风化5.岩石在水和各种溶液的作用下所引起破坏的风化作用称为()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
17、.水理风化D.化学风化6.岩石在生物活动作用下引起破坏的风化作用称为()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水理风化D.化学风化7.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A.越来越弱B.越来越强C.不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8.形成冲积土的地质作用是()A.雨、雪水的地质作用B.洪流的地质作用C.河流的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9.形成淤泥质土的地质作用是()A.河流的地质作用B.湖泊的地质作用C.洪流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10.形成残积土的地质作用是()A.河流的地质作用B.湖泊的地质作用C.洪流地质作用D.风化作用11.形成坡积土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C.洪流的地质作用D.河
18、流的地质作用12.化学沉积物常形成于下列哪个海洋带中()A.次深海带B.深海带C.浅海带D.海岸带第5章地下水1.积存并运动于岩土空隙中的水是()A.地下水B.河水C.湖水D.井水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B.裂隙水、包气带水、岩溶水C.潜水、孔隙水、包气带水D.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3.地下水按赋存条件的分类可分为()A.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B.裂隙水、包气带水、岩溶水C.潜水、孔隙水、包气带水D.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4.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A.孔隙水B.潜水C.承压水D.包气带水5.在潜水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
19、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A.水力梯度B.埋藏深度C.含水层厚度D.潜水水压6.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地下水是()A.孔隙水B.潜水C.承压水D.包气带水7.泉的种类很多,其中由含水层被河流侵蚀切割形成的泉是()A.侵蚀泉B.接触泉C.断层泉D.溢出泉8.当承压含水层被断层切割,沿断层带可形成的泉是()A.侵蚀泉B.接触泉C.断层泉D.溢出泉9.地下水引起渗透破坏的两种主要形式是()A.流土和潜蚀B.风化和潜蚀C.流土和冲刷D.潜蚀和冲刷10.地下水渗透破坏形式的潜蚀破坏其实就是()A.流土B.风化C.管涌D.流沙11.地下水渗透破坏形式的流土破坏又可
20、称为()A.冲刷B.风化C.管涌D.流沙12.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这种工程地质现象称为()A.冲刷B.风化C.管涌D.基坑突涌13.地下水对建筑结构材料腐蚀的种类分为()A.结晶腐蚀、分解腐蚀、复合腐蚀B.结晶腐蚀、分解腐蚀、冰冻腐蚀C.分解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D.结晶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第6章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1.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C.纵波和横波均为体波D.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某一地区地面以及地面各种建筑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称为()A.地震烈度B.场地烈度C.基本烈度D.设防
21、烈度3.根据地表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特征,自移动盆地中心到边缘,三个地表变形区不包括下列哪个区:A.均匀下沉区B.弯曲区C.移动区D.轻微变形区4.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B.面波只在地表传播C.纵波和横波均为面波D.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5.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A.激发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B.形变地震、构造地震、激发地震、陷落地震C.强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D.海洋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激发地震6.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国家 开放 大学 期末 复习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