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docx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二O O 五年二月九日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一、首级掌握(平面、高程掌握)测量1.1. 仪器设备检查状况1.1.1 仪器检定工程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1.1.2 水准仪 i 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1.2. 掌握网布设1.2.1 所布设的首级掌握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掌握,是否能满足下一级掌握进展的需要。1.2.2 所布设的掌握点是否逐级进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掌握,再布设高等级掌握现象, 无特别状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掌握后
2、布设高等级掌握;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掌握, 再布设高等级掌握时,低等级的掌握网与高等级掌握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掌握点点位的精度。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掌握的进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转变局部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书的要求。1.2.4 埋石:a、 掌握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B、 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C、 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
3、体、朝向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书的要求。D、点之记(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 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牢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1.2.6 联测略图:a、 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全都。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C、 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内容全都。1.2.7 观测记录手簿:(1) 一般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4、、测量单位。(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依据封面,检查记录,名目,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根本功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 ),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展检验。留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4) 第一、其次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5) 归零差、2C 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8) 划改有无注明划
5、改缘由,划改方法是否符合要求。须重测、补测的成果有无注明补在那一本那一页;电子记录手簿中,不能将补测成果替补在原不符的观测成果栏,将不符合要求的观测记录删除后再打印,应保存原观测数据,用斜线划去注明缘由及补测的相关页码。(9) 重测、补测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留意有无伪造成果现象。(10) 分组观测是否符合要求,7 个以上方向才需要分组观测,7 个以下方向不能分组观测,有无同一组观测拆成假设个观测站记录数据,4 个以上方向要归零。(11) 水准仪观测前有无检查 i 角,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水准观测的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规定,是否能三丝读数。1.2.8 计算手簿:(1) 手簿的装钉是否按规定:封面
6、、计算说明、检查者记录、名目、略图、起算点数据成果表、平差计算挨次装钉,填写是否清楚,检查者有无签名。(2) 计算使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展验算,使用的计算软件是否说明。(3) 测边成果有无做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平、测区高程投影、高斯投影等改正,8、图根点不必投影改正。(4) 各项误差是否符合相应等级限差规定;导线总长、平均边长、边数、测角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各项闭合差、来回测高差的较差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5) 起算点数据输入、观测数据输入、总点数、点号或点名输入是否正确,先验值输入是否合理,各项限差值输入是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6) 取位是否符合要求(四舍五进原则:小于五时舍去,大于五时
7、进位,正好为五时则偶进奇不进,即进位后为双数则进,否则不进。(7) 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3.1 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1.3.1闭合环或附合边数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等级导线长度(km)(条)(km)(mm)()闭合差三等15123000181.5160000四等10121600182.5140000一级3.612300155114000二级2.412200158110000三级1.5121201512160001.3. 导线测量相关精度要求1等级测角中误差()测DJ1回DJ2数DJ方位角闭合差()61.3.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表 1.3.2三等1.
8、58123n四等2.5465n一级52410n二级81316n三级121224n1.4 图根掌握1.4.1 在首级平面掌握、高程掌握根底上进展图根掌握,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1.4.2 支站点一般不能作为图根点,在支点上摆脚架,有观测记录和有计算资料的可作为图根点,但不能再进展。1.4.3 支导线不能大于三条边,角度观测要观测左、右角,即对后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左角,再对准前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右角,左、右角相加应为 360 度,误差要进展配赋, 闭合差允许为40;边长应往、返测取平均值。附合导线比例尺长度平边均长测回数方
9、位 角闭 合 差()测距导线相对仪器类型6方法与测回数40n级单程观测11.4.4 埋、凿石点的规格、点位密度、点位精度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书的要求。 图根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1.4.4(m)(m)闭 合 差DJ1:500900801:100018001501400011:20233000250二、地形测量2.1 野外地形地物数据采集2.1.1 采集地外表的全部地物点,如房屋、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地下电缆桩、检修井(特别是通讯检修井,外表盖是方形或长方形防的为手孔,外表盖是园形的为人孔)、雨水井、污水井、水蓖、桥梁、涵洞等采集是否齐全,位置、外形是否正确,有无变形。2.1.2 地形地貌
10、采集是否正确,地形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凹地、陡坎顶、坎底、斜坡顶及坡脚等有无采集高程,高程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地形每 10cm10cm 方格内测注高程点不能少于 9 个,坎上坎下和坡顶坡脚均应测注高程), 双线道路中间,图上相隔约 10 厘米应测注一个高程点,变坡的凹凸处也应测注相应的高程点。2.1.3 道路、水域数据采集是否正确。道路应依据相应比例尺测定单线路还是双线道路, 是大车路还是等级大路,应测注路面高程和铺装材料,知名称的应标注名称;街道有渠边石(即路边与人行道之间高出约 15cm 的砌石)的应测定街边线,否则不必表示街边线;村庄内不必绘大车路符号,非等级的水泥路,应
11、测水泥路面宽度, 加注“水泥”二字即可,不必绘大车路符号。河流测注相应的水涯线和高程,河滩应测注高程点;双线沟两边陡坎较宽时,应用斜坡表示;沟宽应以常有水域范围表示,并应测注沟底高程,留意流向的观看和表示;鱼塘有斜坡时应测注水涯线,水库边沿应测注水涯线,各种水涯线的属性不能混淆。2.1.4 植被范围数据采集是否正确。植被范围较大时,应留意测定地类界限和植被的种类,另星植被应测注在相应位置,花圃应实测范围,工厂内或门前等地人工种植的草地,如配种有相应的花丛时,可用花圃符号表示,无花丛时配草地符号加注“草坪”字样,不能用改进草地符号;果树不成果园时不注果树品种名称。2.1.5 外业数据采集前及完毕
12、工作时,应留意测站点的检查,以免造成错误和不必要的返工、补测。2.2. 图面室内检查2.2.1 图廓外注记是否按规定注记,有无错漏,图名在图内有无此单位名称注记,该图名是否合理,一个单位占几幅图时,应以占图幅面积较大的局部起图名,测量日期是否按实际作业时间注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等有关内容注记是否正确。2.2.2 平板测图时,图廓点、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机绘图时,应检查其绘出的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所绘的格网有无变形超限。2.2.3 平板测图时掌握点展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该图幅掌握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每幅图应不少于 8 个图根掌握点(包括等级掌握点)。2.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形 测量 检查 内容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