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docx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得分教 师签名批改日期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试验名称:负反响放大电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班级:组号:指导教师: 田明报告人:学号:试验地点N102试验时间:试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处制Word 文档一. 试验名称:负反响放大电路设计二.试验目的:加深对负反响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学习集成运算反响放大电路、晶体管反响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把握集成运算反响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响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 三.试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一台/组信号发生器一台/组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组万用表一台/组四.试验容: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响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响放大电路
2、, 性能要求如下: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输入信号频率围:1KHZ10KHZ.电压输出幅度 1.5V 输出电阻3K五.试验步骤:1. 选择负反响放大电路的类型,一般有晶体管负反响放大电路、集成运算负反响放大电路.Word 文档为满足上述放大倍数的要求,晶体管负反响放大电路最少需要二级放大,其连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可以消退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之间的影响,本设计承受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各级放大器,其组态有多种多样,有共放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本设计可以承受共放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对于负反响形式,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设计承受电压并联负反响形
3、式。2.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下面是电源输入电路,通过并联两个电容的滤波电路形式,以效消退干扰,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否则简洁产生自激振荡。整体原理图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来,整个电路由三级放大和一路负反响回路构成,第一级电路是 NPN 管构成的共放射极电路,通过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Word 文档给其次级的共基极电路,因此两级直接的静态工作点会相互影响。其次级放大电路通过电容输出给第三级。第三级放大电路是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跟随输出到负载。整体参数设计:假设输入电压峰峰值为 50mv,输出电压峰峰值不小于 1.5V,电压放大倍数30 倍。由于存在负反响,为到达设计要求,所以电压开环总放大倍数为 100
4、0 倍左右。第一、其次级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将近需要 30-40 倍。下面,对各级放大进展分析: 第一级:如图,TP3 和TP4 为信号输入接入点,信号通过C1 耦合输入到 Q1 基极。Q1 型号 9013 为 NPN 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 Ft 为60MHZ 以上,电流增益为 100 左右,满足设计要求。前级承受共放射极组态,R1 和 R2 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TP5 电压为 1.2V 左右,那么 TP7 的静态电压为 0.55V 左右。设定集电极电阻R3,使得集电极静态电压TP6 为 4V 左右。理论值计算:U=VCC*R2/(R1+R2)=1.25VBQU=U-V=1.25-0.65=
5、0.6VEQBQBE (on)I=U/R5=0.6mAEQEQU=VCC-I*R3= VCC-I*R3= VCC-0.6*3.9K=2.95VCQCQEQrbe1bb=r+(1+)26(mV)/IEQ=300+4.2K=4.5KRA=U/U =-/r=- (R3/R4/r)/r=-32U1O1iLbe1be2be1其次级:如图, Q2 型号 9012 为 PNP 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 Ft 为50MHZ 以上,电流增益为 100 左右,满足设计要求。前级承受共基极组态,这里要留意的是,R4 是这一级的输入电阻。通过 R6 和 R7 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 TP8 电压为 3.8V 左右, 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馈 放大 电路设计 实验 报告 模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