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 这是我的一堂校内公开课。上完这课,我的感受很深。 1、 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在长城与运河第二教时的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的本意是增加点学习的爱好,试上时感觉比较好,但在我班的教学中简直显得多此一举:几个学生都说不出“长龙”“银河”指什么。课后细细一想,我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已经够他们紧张的了,再让他们进行大胆猜测,他们自然不敢举手了。我忽视了学生这一个性各异的主体,“开局”的不利自然难免了。2、朗读感悟,进入诗境。本环节主要通过老师范读、课件展现对学生进行朗
2、读训练。课件出示了长城、运河的图片,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培育良好的语感。3、品尝语言,迁移内化。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欣赏录象,激发其情感,让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假如在第一课时多训练一下学生的朗读,我想本环节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的仿写练习。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我国的古今奇迹,但范围不广。假如多为本课做一些铺垫,让学生在课余多搜集些资料,信任他们的诗作会更加异彩纷呈,对祖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会更加强烈;4、趣味作业,拓展实践:本环节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感爱好的个性化综合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我看了一遍,作
3、诗、画画的比较多,搜集、设计的极个别。我想,假如我能做一个综合性的网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些,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吧。 2、 对一些教学情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学习了很久,新课程理念也在我*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很惭愧地说一句:这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在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实践上。这一课学生朗读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当时心中所想的是,我已进行朗读指导了,再个别指导的话,浪费我的于课前的积累,来源于课前的查找,并把这些信息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当作一位伴侣来沟通、来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告知,更应是学生的一种主动猎取知识、探求知识
4、的一种体验、一种过程。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让学生课前去预习、去找资料,这虽然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猎取知识,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将会在课堂上体现出来,为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度过一段精彩的生命旅程,而铺垫。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5 想起来作这节课,是缘于两点。其一,是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语文的课堂我们究竟要给予学生什么?语文的知识;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过程;情感的落差对于文本的阅读,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体验,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体验是“空白”,我是说,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在理解上总是会停留在表像上,那么
5、我们的课堂,对于深度的把握*?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这样一个深度的空间,应该把握怎样一个度?其二,我发现苏教版的长城和运河这首诗很好,而且有很广阔的拓展空间。由于一段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几乎就是*民族历史的缩影。于是,我决定去上这一课。 备课时,我想,用什么去提炼这种“缩影”呢?你想,无论长城和运河,都是*民族的祖先制造的;而且,长城也好,运河也罢,它们“不朽”的是其中蕴含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长城和运河,在地图上,正是纵横的一撇一捺,宛如一个“人”,于是,大写的“人”字立了起来。 诗歌是布满想象的,而这样的想象,对于三班级的学生来说,相当陌生,由于长城和运河,学生了解不多,我想到只能用图片或者录像,
6、所幸让我找到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录像,这就确保了学生的第一层想象,直观的感知;假如只是停留在这,我觉得不够,应该让学生进入第二层想象:走进历史,去体验修筑长城和运河,我们祖先的才智和士气,和为此而付出的血汗和制造。这在课中,我是运用地图,运用故事和相互事物间的比较,去体验这样的感悟;第三层次的感悟是进入精神和文化的境界,展现画、书法,以及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使抽象的意像,具像化。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首诗的语文味体现在哪呢?我想,朗读是重点。朗读要按层次来,三个层次的想象,会产生三层情感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朗读的心理打算,三个层次的阅读应该是一层一层的升华,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
7、,是要留意语文知识的训练。这首诗中,从句型上来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像绸带飘落在大地”这是比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民族的祖先”这显然是设问。假如将这些都在一节课中去体现,可能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我忽视这三种句型和修辞的学习,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三种句型的作用。我想,三班级,还是从词语的积累入手,寻找两个词语积累的点。一个是“连绵起伏”的点,去拓展“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跌宕起伏”;一个是“银光闪闪”的点,拓展“金光闪闪、波涛滚滚”其次,在理解词义这块,我强*词典,利用课件,教给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
8、惯,还有严谨的态度。 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课堂教学的“温度”热起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给学生。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0篇(扩展10) 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9、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打算 挂图,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熟悉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 2、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留意订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10、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白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长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制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
11、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制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民族的祖先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
12、78行)写“奇迹”的制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像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
13、半句“北起首都*,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全都?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分。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
14、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沟通。 5、引读: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2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 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宏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 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
15、龙。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南北,她们蔚为壮丽,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齐答:长城、运河。(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宏伟、壮丽的特) 生:长城很长! 生:运河也很长! (对于孩子那简洁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师:能不能说得详细一些呢?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 (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宏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不禁有些绝望!) 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
16、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奇异。(还是有些绝望) 师:奇异详细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 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 师:太短了!(学生放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 (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 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
17、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 生:(深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反思 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在他们的生活阅历中只有宽广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唯有从书本的插图中去猎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会到其宏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喜爱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阅历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
18、想法,大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得意、自乐。在课文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自然会水到渠成! 小学三班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夫的伟大制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 三、
19、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老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沟通。(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共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 4.竞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制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准时矫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