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发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发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预警信息发布.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高考预警信息(发布) 2023高考预警信息(发布) 高考是中国大陆地区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的唯一途径,其意义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2023高考预警信息(发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高考预警信息 据教育部,高考是广阔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3年高考接近,广阔考生正在乐观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阔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一、组
2、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1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加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惩罚金人民币6000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
3、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阔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行行 案例某省2021年一般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
4、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信任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格处理。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方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果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
5、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惩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们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为幻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违纪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章各项要求,听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偿失。 四、
6、虚假宣传不行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考试命题专家授课、强化包过、某某同学被录用到某名校这样的宣传文案和招生广告常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从公开的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和价格欺诈行为问题。虚构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过分的夸大和宣传、以学生和受益者的名义来进行虚假宣传已成为培训机构实施欺诈惯用的把戏。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示意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示
7、意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加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举、证明。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输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行能保证考生“包过”,也不行能提供“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考生切勿听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五、“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行碰 案例2022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预警 信息 发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