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8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8篇 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很简洁,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我们熟悉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文件,你一定要专心对待,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推举8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叙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究爱好,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打算: 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日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四周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遇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小伴侣知道得真多,小鸟感谢你们告知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观察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课件:
3、鸭、鹅、鸟)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汲取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课件:鹰、蚂蚁、鱼、壁虎)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全部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
4、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课件,猪、牛、兔)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叙述后,老师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 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5、 2、师介绍游戏规章: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五、活动延长: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伴侣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伴侣听,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布满了热忱与奇怪。孩子们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究,在自由的探究中发现,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诞生方式,还知道了它们的成长过程。在游戏环节孩子们通过操作在玩中学,操作中验证。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阅历提升。 大班
6、画牛的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正确记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活动打算: 小熊形象一个,图片三组。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熊图片导入 1今日来了一位动物伴侣,是谁呀?你觉得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2这只小熊记性特殊不好。什么是记性不好? 3小熊记性特殊不好,还闹出了许多可笑的事情呢,你们想不想来听一听?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1欣赏故事(第一段)。老师叙述第一段故事后提问: (1)小熊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它去买什么?(出示图片) (2)小熊担心忘了,所以一路上都在干什么?忽然发生了什
7、么事情?小熊把要买的东西记成了什么?(出示图片) (3)它是怎样把气球、宝剑、冲锋枪带回家的呢?(结合图片、动作理解动词“牵、挎、背”并进行表演) 2欣赏故事(第二段)。老师叙述第二段故事后,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沟通: (1)第二次,小熊记住要买的东西了吗?它怎么又没记住呢? (2)那它买的是什么?这么多东西小熊怎么带回家呀?(结合图片理解动词“夹、顶、抱”并进行表演) (3)妈妈见了大吃一惊,只好再给它一些钱,这次小熊会买对吗?为什么? 3欣赏故事(第三段)。老师叙述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1)第三次小熊买对了吗? (2)可是最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4完整欣赏故事后,引导幼儿沟通: (1)你觉得这个
8、故事中哪些地方特殊好玩?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3)听了小熊的故事,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三、结合生活阅历,说说自己的“记忆“故事,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1小熊记性不好,谁来帮帮它,怎样才能记住妈妈的话? 2你们平时有没有因记性不好而惹出一些小麻烦、小笑话呢? 3今日我们听了小熊买糖果的故事,你能记住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吗?到放学还有很长的一段: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正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
9、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熟悉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布满奇怪,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忱。他们在谈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头。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讨论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洁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沟通。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究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
10、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 多媒体课件谈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爱好。 老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谈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汲取养分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汲取养分。你看,我长得多旺盛。” 老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隐秘?”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旺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感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
11、“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讨论讨论。(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沟通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瘦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隐秘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
12、来做几个实验讨论讨论。(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沟通探究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讨论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讨论。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隐秘,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隐秘?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养分很好。 4.蚯
13、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伴侣。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惜大自然。) 四、延长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长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头。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四周生活,关爱人类的伴侣蚯蚓。孩子们爱好盎然的参加活动,发现了蚯蚓的好玩和奇妙。 2.
14、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留意每个孩子的参加、探究、讨论。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究、讨论、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老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洁,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究辅助材料避开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究的机会。 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能娴熟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把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打算: 1、小木
15、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老师出示木偶图片,今日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伴侣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伴侣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伴侣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老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娴熟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老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小木偶说要带小伴侣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伴侣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老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
16、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伴侣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伴侣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老师和幼儿小
17、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伴侣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 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现自己的作品。 老师讲解并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 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现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长 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课后反思: 幼儿对体育游戏很感爱好,乐观性很高,活动中老师与幼儿的沟通自然轻松。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去“寻宝”,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大班画牛的教学反思推举8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