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与鉴赏各类题材诗已融进各个学案前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一、古诗的语言特点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 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 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惯 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1 .语言“变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示例: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
2、等于说“戴锦帽” “穿貂裘”。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 动用法,意为“使变绿”。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 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2 .语言“变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 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示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I。(崔颍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 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 生光彩”,为主宾换位。3 .语言“省略”
3、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 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耍有以下两个特点:答话蕴含问话;意象组合。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答案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 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 劝诫做了铺垫。解析 读懂读透题目的意旨是得分的关键,这道题尤其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我们要
4、特别琢 磨“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味,这不同于“含有”或“表达了”,这个“已包含”暗示着整 首诗多处表达“劝告”之意,只是这一句比较“委婉”,这样就要作如下思考:第二句是不 是有委婉劝告的意味,还有哪些诗句在劝告友人,具体劝告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更直接显 豁的表达,这一句与其他的劝告诗句又有什么关系。第二句的字面意思是,东晋惠远高僧修 行的东林寺你去住过了吗?言外之意是,你被贬之地有名胜古迹,可以寻幽探胜。颔联承接 此意,继续用美景宽慰。尾联照应东林寺,劝告友人东林虽好,但还要以前途为重;佛教虽 可以使人超脱苦难,但不可忘却再上青云的追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5、秋思)作者把多个 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二、古诗的章法结构(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1 .常见章法结构律诗常见结构四分法:起承转合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绝句结构一般结构:起承转合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2 .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1) “起”定基调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 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 明呼应标题。(2) “承”起续境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
6、关联,并紧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 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 切,但它不是“起”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3) “转”造波澜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 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 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 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转”句上做文章。(4)妙“合”主旨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
7、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 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 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感主旨3 .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 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 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歌中的难点。(二)词的章法结构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 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1 .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
8、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 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 而又有特色的开头:(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 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 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 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 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 地,秋色连波,
9、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 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 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 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2 .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 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 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
10、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 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 怀古。3 .词的结尾非常紧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 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间作结。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 后面写果等。学案49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复习任务】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与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联作者,知人世读注释,明暗示间接路*借试题,巧理解读懂古诗宜接路名读标题抓情语明题材 知内容 探意旨直接情语间接情语明主旨
11、【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读懂启示2022全国 甲卷画眉鸟画眉禽宋代欧阳修/文同七言绝句咏物诗从时间上看,多读读 唐诗宋词。从体裁上看,多读读 近体诗,尤其是律诗 (以七律为主)。从题材上看,既要关 注传统的题材诗,如咏 史诗、边塞诗、送别诗, 更要关注新高考背景 下选材由传统到注重 古诗的交际属性的趋 势,熟悉寄赠诗、酬和 诗、干谒诗等题材类 型。从作者上看,多读读 名家作品,尤其是名家 写的陌生作品。从内外结合看,多注 意课内诗歌与课外诗 歌的联系。高考近年来 很注重课外与课内的 关联。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唐代王勃五言 律诗送别诗新高考I卷醉落魄人 日南山约应 提刑懋之宋代
12、魏了翁宋词节令诗新高考II卷送别唐代李白古风送别诗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宋代陈师道七言律诗酬和诗全国乙 卷鹊桥仙赠鹭鹭宋代辛弃疾宋词闲适诗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 司马唐代杨巨源七言 律诗寄赠诗新高考II卷示儿子宋代陆游七言 律诗教子诗【知识图要】活动一 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的 信息有:揭示作品的线索(陆游游山西村;“游”,以游踪为线索) 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欧阳修画眉 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苏轼送 子由使契丹,送别诗)标题信息提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王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读懂 古诗 直接 间接 找准 路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