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躬耕垄亩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docx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躬耕垄亩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躬耕垄亩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一一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时丹阳郡柴桑县(今九江市西南人)。他生活在 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 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 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 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毅然作出这一抉 择。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 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
2、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 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奉禄)折 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 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据旧县志记载:彭泽县治在现今的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南的凤凰山下。当年城内 有玩月台、九曲池、洗墨池等名胜。陶渊明常与江州名人在此吟风赏月,议论时政。后人在 此建祠塑像,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故址现仅存玩月台遗迹。当年,陶渊明是在“洋洋平津”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回到柴桑故里的。归途中, 他“舟摇摇以轻胭,风飘飘而吹衣”,“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现出“久在樊 笼里,复
3、得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行船靠岸,他远远望见家门,就狂喜地“载欣载奔”,而 后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他走进后园,看到“松菊犹存”,更为兴奋。于是他“携幼 入室,有酒盈备尊,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甚至感到村子周围的树木和溪流也因 为他的到来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陶渊明饱蘸激情之笔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一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里的原因和归途中的感受, 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文情并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而已。”陶渊明刚回家时,由于有僮仆,只偶尔参加田间劳动,以消愁解闷。后来,家境贫 困,雇不起僮仆,非亲自务农不
4、可。他早出晚归,春种秋收,承担全部农活。对于读过书, 当过官的封建文人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妻子瞿氏,与他志趣相同,安贫乐道,励志 耕耘。田野上时时出现“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情景,被当地人民传为佳话。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草盛豆苗稀。 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当年所居的上京村,即现今星子县的玉京山,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地貌特征。 从星子县城乘车至此只需半个小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登东皋以抒啸,临清 流而赋诗”。他在诗中所写的“东皋”、“西畴”、“斜川”等遗址均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躬耕 吟咏 田园 陶渊明 故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