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杜甫的诗.docx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杜甫的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杜甫的诗.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的诗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 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 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 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 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 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
2、爱的充分展 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 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 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 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 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 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 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
3、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 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 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 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 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 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 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 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学 讨论 当代文学 杜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