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将相和.docx
《优秀教案 将相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案 将相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教案将相和程畅小学张壁芝教学类型:新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授课人:张壁芝教具: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2、理清文章的思路。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 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 中得到启发和教育。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及整篇文章的关系。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及整篇 文章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2、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重点、难点
2、: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 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 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大家打 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一一将相和。1、出示课题将相和。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 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 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时期,当时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
3、,就具有关 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 生的。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2、注意几个字:允:yun不念“琦n” ;要及“充”区另一削:xUe削弱xido削铅笔蔺:lin蔺相如阑:Id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 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 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 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每胜。负荆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
4、歉。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听课文录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文章划分结构段,并用小标题归纳段意:第一大段(1-10):写“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二大段(1115):写“海池之会”的故事。第三大段(1618):写“负荆请罪”的故事。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预习思考练习2。3、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 事及整篇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 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 的段意是什
5、么?(完璧归赵、港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则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 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 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 精神及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 文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教案 将相和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