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配送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药品配送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配送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品配送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第一节行业背景分析2一、医药行业背景分析2二、我国药品行业配送现状分析16三、国药品行业配送存在的问题21四、我国药品行业配送的发展与对策24第二节项目背景分析31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31二、企业概况及市场经营状况31三、项目承接优势33第三节项目市场需求34一、项目市场宏观需求34二、项目市场微观需求35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 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 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 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
2、重的 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 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 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 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迟缓。特别是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 场的意识与机制。(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 收益特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经 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 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 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 7%,高于同期全国工 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 30年来的平均发
3、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之一。我国医药行业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具有潜力巨大、健康、 快速发展的特性。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 (中药)和生物医药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化学药物、天然 (中药)和生物医药将三分天下,形成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 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1 .化学药物方面我国的化学药物飞速发展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在 此期间,发现及发明了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些最重要的药物。 有机化合物仍然是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高级计算机仪器 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 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化学合成 药物向更加具
4、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 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 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 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 重要的治疗药物。用一些如“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动 听的名词来贬低化学合成药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是不全 面的。2 .中药(天然药物)方面中药是我们祖国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新中国 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中药的发展,最近在全国范围开展了 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大规模普查,发现可供药用的植物、动 物、矿物药已达万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
5、家之一。许 多重要药材如蛔蒿、水飞蓟、安息香,西洋参、丁香等引种 成功。目前我国开展了濒临灭绝的药用动物代用品的研究, 如人工鹿香、人工牛黄等已研究成功。到目前为止,已对200 多种中药与天然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其中包括常用的 中药,如人参、三七、大黄、黄连等。我国药学工作者已从 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物达32种之多,如利血 平、紫杉醇、青蒿素等。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复方新 药增长迅猛。3 .生物制药方面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目前,各种新 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 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目前我们常
6、谈起的是指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基因 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 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 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 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 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 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 性最高的产业之一。开发生物医药,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 空前激烈竞争。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 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药物干扰素a -lbl989年在深圳科技园实施产业化,拉开了国内基因药物 产业化的大
7、发展序幕。我国基因药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 发展阶段:第1期,主要表现为以国家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国家科委以及六大国家级的生物制品研究所领头的企事业 单位,项目集中在肝炎、疫苗类产品;第2期,企事业齐头 并进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涉入的单位众多,国家宏观调 控不利,生物项目重复状况严重,同时国外拥有的主要生物 基因药物我国已能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最为畅销的 十几种基因药物在我国都能生产,如干扰素(ifn)、重组人 生长激素(rhgh)、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 等。2000年6月,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各国政府纷 纷投巨资从事基因序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国和发
8、达的国 家一样将迎来生物基因药物飞越发展的时期。(七)国际医药发展趋势1 .医疗费用大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更高要 求,各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占gdp都非常可观,尤其是发达 国家,如美国13. 6%,英国6.8%,日本7. 2%,德国10. 7%, 中国为2%。2 .新药开发难度高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表现得比其他产业更 加明显。从新药的临床前实验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 花12年;从费用上看,一般在2. 5亿3. 5亿美元之间,如 此巨大的投资需要数年才有回报。研究中的化学医药能够进 入市场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平
9、均概率为1/100001/5000。且 上市新药的平均有效专利期57年,若不能在专利期满以前 收回所有投资,等专利期满后,新药就会由于其他公司的合 法仿制而迅速失去市场。因此,新药开发的风险在增加。3 .天然药物市场好由于人们对化学医药的毒副反应早已心存疑虑,而化学 合成药物在对付一些世界疑难病症上又显得无能为力,世界 各制药公司开始转向天然植物,期望在植物中提取合成新的 药物品种,而且开发费用也比纯化学合成药物少得多。美国 的天然药物市场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 剂也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研究材料已经从动物、植物 发展到昆虫和微生物。4 .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趋于全球化加强医
10、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药物最终市场利益的 关键措施和手段。因此,各大制药企业非常重视对自己开发 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医药的保护不仅限于国内,而且将向 世界范围内进行申请,以期望产品上市后占领国际市场。无 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对自身产品开展知识 产权保护工作。5 .医药全球经营特点日趋明显(1)医药企业不断兼并和战略联盟与以往企业兼并不同的是,现在的医药企业的合并均发 生在都具备较强实力的大公司之间。如瑞典的Pharmacia制 药公司与美国upjohn公司以对等条件合并,如美国辉瑞/华 纳兰伯特以及法玛西亚普强/孟山都,在2000年初英国制药 业两大巨子葛兰素威廉公司和史克必成公
11、司宣布合并,成为 了世界上最大的医药集团,它将控制全球市场7. 5%左右。据 有关报道,美国强生公司计划120亿美元收购阿尔扎公司。 强强联手是现在医药公司实现竞争的一大战略。(2)新的合作局面正在形成目前世界大的制药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合作范围, 使自己的产品能够更稳固地占领市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 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利用其药物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 便宜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研究开发优势,直接在发展中国家 办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 市场。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将不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制药 公司保持与扩大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 的民族医药工业。(3)高
12、新技术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一些高新技术在药物创新过 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通量快速筛选技术、现代生物 技术都将得到普遍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的发 现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制药工业寻找新药带来了巨大的 开发潜力。一批生物制药公司的迅速成长,已成为世界制药 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我国药品行业配送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 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资空间转动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 扩展,因而对配送活动的效率、配送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信 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配送需求的个性化、 多样化和高度化,要求配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 业的经营
13、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配送服务,以适应配送 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药品配送就是依托一定的配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 存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 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库 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 、乙 rm o(一)药品行业配送的现状从目前国际药品配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 场结构的基本形态。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 超过40%,但药品批发企业商总共只有70家;日本药品销 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为12%,也不过147家药品分销 企业。美国的现代配送体系以大型制药企业和批发企业为轴 心
14、,药品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 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账。日本 是以共同配送配送为平台,使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药 品库存量大为减少,有的企业甚至达到零库存,大大降低了 药品的流通费用,加快了资金的流通速度。虽然我国药品配送兴起发展至今已有一段时日,但更多 的只是概念的炒作,缺乏对药品配送的真正理解和切实执行。 国内药品配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还仅仅是“仓储”,而没有 把它们提到配送管理的高度。配送和运输只是药品配送的一 个具体环节而已,真正的现代药品配送的核心应该是依托一 定的配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 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
15、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 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 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二)我国现阶段药品配送的现状1.概念模糊,对药品配送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传统医疗体制的影响,人们对医疗配送产生了一些 误解。典型的误区有:(1)药品配送就是医药企业;(2)药品配送就是药品配送;(3)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4)配送业就是储运业。不少业内人士的观念仍停留 在传统配送阶段,把现代配送简单理解为运输货物,把配送 中心理解为仓库。2 .营运手段较为初始目前,我国药品配送企业都是采用普通的仓库、车辆和
16、人员积累模式,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流通 模式落后。而配送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甚至以手 工为主的商品储运,效率低下,方法落后。面对不断增加的 商品吞吐量,以及日益复杂的配送作业,这种作业模式不能 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配送成本不合理,错误率高。3 .配送服务水平不高我国医药市场开放较比其它产品市场要晚,发展较慢, 我国药品配送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环节多,费用高, 效益差。目前,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采用多层次分销模式。 也就是说,在该地区的核心城市的大型药品配送批发商以其 强大的存储和运输能力覆盖本地的面积,城市、县两个,三个 级别的医药批发商销售、地方、市、县药品批发商分销
17、能力 和掌握地区客户资源在当地的医院、诊所和药店和另一端零 售商出售。由此可见,多层次分销模式的效率并不高。从一级批发 商到最终的门店,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不可能快速准确及 时地将药品送到相应的门店或终端客户手中;使得提高服务 水平和质量变得困难。4 .信息化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基础网络建 设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阶段,我国医药流通信息管理水平还 比较滞后,大多数配送企业只局限掌握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 没有与客户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系统。另外,大部分的医药生 产企业、流通企业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药品编码库,各个 领域的配送编码自成一派,无法实现电脑联网管理。这就使 得其没有能力全
18、面展开配送信息处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 配送成本控制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送增值服务,很多资 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5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药品配送企业在配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 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 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第一节行业背景分析一、医药行业背景分析(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 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 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医药、放射性医药、医疗器械、卫 生
19、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对 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 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 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 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 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 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 6%,成为国 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
20、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 三方药品配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 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6 .第三方药品配送发育不成熟目前,大多数企业以自办配送模式为主,提供的配送服 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企业自办配送费用支出大,成 本高,效益低,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联合组建配送公司或利 用第三方配送,但意识不强。第三方配送企业目前在中国的 医药行业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医药配送通常都是由医药批 发企业完成的。第三方配送能力的不足表现在:(1)配送网络单一,没有从第三方配送系统规划配送 网络的角度设计。(2)信息化能力低下,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 化来提高效率。
21、(3)药品配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 方式,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 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自建药品配送体 系并不具有规模优势,同时由于供应链中多种企业复杂的竞 争关系也不具有激励其他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委托配送 配送的积极性。而第三方配送,前提是既不生产也不经营药 品,所以一开始就能够保证“清白之身”,有了公信度,才 能发挥公用性,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并发挥其专业性。7 .重复建设问题一些投资者普遍“小而全”的经营理念,受其影响,些医药流通企业认为只有自己独立的配送体系,而不是与其 他企业合作,进行重组,对于投资配送项目仍然存在一定的 误解。目前
22、,在省市地区建立几十个医疗配送中心的现象仍 然很普遍,这些配送企业由于规模太小,配置的边际成本高, 很难实现规模经济。止匕外,由于药品配送的特殊性,市场需 求十分有限,很多时候会造成资源闲置,设备利用率下降, 行业内可能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等问题。三、国药品行业配送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与国外相比仍然显得十分稚嫩,存 在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 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药品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的市场 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药品流通企 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低下。药品行业配送并没有实现我们所谈 到的行业配送实体,没有形成行业集体或局部区域化的集约 式的配
23、送配送中心。(一)配送零散,配送费用过高由于药品行业现有的特性,以及医疗机构采购管理不规 范,造成多家企业供货,供应生产商商品存放多处。社会、 企业车辆过多运输、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仓储费用增大、不能降低配送成本,造成行业配送费用过高(二)政策限制下无法建立配送中心国家对药品的经营管理的政策上多有限制,造成生产企 业不能直接进入流通市场,必须经过经销商这一环节为自己 的产品投放市场。这样增加了一部分费用让利于经销企业, 造成产品价格上涨,无法建立真正的配送中心(三)职能不明确,且专业化人才不足在药品行业,采购部门不属于配送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这样也就造成采购的盲目性,有些商品库存过大,有些商
24、品 补货不及时,库存不合理,不能很好的配合配送为销售服务。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在配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 专门从事医药配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 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目前,随着中职、本科、 硕士、博士配送教育体系的形成,为我国配送业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环境,制药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个既具有现代管理科 学知识又具有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配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药品配送持续快速发展,企业也逐步向大型化、 实力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医药配送人才的紧缺却越来 越成为了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医药精密器械、液 态针剂、血制品、低温保存制剂等对配送要求非常专业及苛 刻,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配送 项目 背景 需求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