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外艰,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
2、,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馀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3、。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馀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B.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
4、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C. 吴隐之/字处畎/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D.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外艰,也称丁父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在文中指遭逢父亲的丧事。B. “致”意思是“极,最”,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何意致不厚”的“致”字含义不同。C. “遣”意思是“派遣”或者“让”,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为仲卿母所遣”的“遣”字含义相同。D. “
5、优锡”意思是“优厚的赏赐”,“锡”与离骚“肇锡余以嘉名”的“锡”字含义相同,但用法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隐之侍奉母亲极尽孝道,母亲去世后悲哀伤身超过常礼,让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在她的推荐下,吴隐之多次被提拔。B. 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朝廷让他去广州做官,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情操。C. 吴隐之在卢循侵犯南海时被捉,经刘裕交涉才得以返还。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D. 吴隐之调任为中领军,仍然保持清廉节俭。每月俸禄,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周济亲族,妻子儿女也没有分享他的俸禄。
6、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14. 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只有贫寒不能使自己有所建树的人,才要求填补此地长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贪污受贿。(2)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14. 吴隐之一向清廉前后其他刺史多贪污。朝廷想要革除岭南弊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二十岁就很
7、耿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每日只能喝豆粥,但不吃不该得到的粮食,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不取不义之财。“介立”,意为“耿介”,是一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非其粟”是“不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极,最;招致,招来。含义不同。句意:而这正是君子的最大美德。/哪里想到会招来(母亲)的不满意呢?C错误。派遣;夫家休弃妻子。含义不同。句意:刘裕让他派遣吴隐之回到京都。/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D正确。名词,赏赐;动词,赏赐,赐给。含义相同,但用法不同。句意:常受到优厚的赏赐、丰富的封赠。/
8、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A“在她的推荐下,吴隐之多次被提拔”有误。原文是“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累迁晋陵太守”,可见,韩康伯之母的推荐只是让吴隐之脱去布衣做了辅国功曹,并不是他后来多次提拔升迁的原因。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窭”,贫穷;“求”,要求;“黩”,贪。(2)“门法”,家门传统、家风;“逮”,及,比得上;“替”,改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
9、根据“及在州,清操逾厉”概括:吴隐之一向清廉;(2)根据“求补长吏,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概括:前后其他刺史多贪污;(3)根据“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概括:朝廷想要革除岭南弊政。参考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二十岁就很耿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每日只能喝豆粥,但不吃不该得到的粮食,虽然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不取不义之财。十多岁时,为父亲守丧,常哀号哭泣,路上行人听后为之落泪。侍奉母亲孝顺而恭谨,为母亲办丧事时,悲哀伤身超过常礼。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相邻而居,韩康伯的母亲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泣声,就停止吃饭放下筷子,为吴隐之悲伤哭泣。然后对韩康伯说:“你如果位居
10、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应当举荐选择吴隐之这样的人。”等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于是被任命显贵的官位,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做了辅国功曹。一直升迁到晋陵太守。在郡中为官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去背柴草。升任左卫将军。虽然身居清要显达的官位,但所得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族人。吴隐之家冬天没有被褥,曾经洗了衣服,便身披棉絮,辛勤劳苦如同贫寒的百姓。广州依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箱珍宝,可供几代享用,然而瘴气疮疫泛滥,人们都很害怕,只有贫寒不能使自己有所建树的人,才要求填补此地长官,所以前后刺史皆多贪污纳贿。朝廷想要革除岭南的弊病,隆安年间,任命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离广州二十里远处,有个地方
11、叫石门,有泉水叫贪泉,(相传)喝了泉水的人就会有无法满足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喪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吴隐之于是来到泉水处,舀起泉水喝了下去,因而赋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等他到广州就任,更加砥砺自己清高的节操,当时的人说他故意作假,而他却始终没有改变。元兴初年,皇帝下诏说:“孝顺的行为笃行于家门内,清高的节操砥砺于风霜之中,这确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难于做到的,而这正是君子的最大美德。他身处物欲之地,而能不改变操守,革除奢侈致力于追求节俭,南域得到改观,我要嘉奖他。”当卢循侵入南
12、海时,吴隐之被卢循俘虏。刘裕给卢循写信,让他派遣吴隐之回到京都,过了很久才回来。归途之中,船上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回到家后,几亩小宅地,篱笆墙垣倾斜败坏,内外茅屋六间,容不下妻子儿女。刘裕赐给他车牛,又给他造了住宅,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授予他度支尚书、太常,室内用竹篷作屏风,座位没有毡席坐具。后来调任中领军,清廉节俭并不改变,每月月初领取俸禄,只留下自身吃粮部分,其余都赈济亲族,家人纺线来供给早晚用度。有时困难到极点,就两天合吃一天的粮食,自身常穿布衣并且不完整,妻子儿女不沾一点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改,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在他退休
13、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赏赐、丰富的封赠,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明道二年七月,先是右司谏范仲淹以江、淮、京东灾伤,请遣使循行,未报。仲淹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今数路艰食,安可不恤!”甲申,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廪,赈乏绝,禁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饥民有食乌昧草者,撷草进御,请示六宫贵
14、戚,以戒侈心。又陈八事,上嘉纳之。十二月,丙申,帝谓辅臣曰:“朕退朝,凡天下之奏必亲览。”吕夷简曰:“小事皆听览,恐非所以养圣神。”帝曰:“朕承先帝之托,万几之重,敢自泰乎!”又曰:“朕日膳不欲珍美,衣服多以缯缣,屡经浣濯,宫人或以为笑。”夷简因称盛德。帝曰:“偶与卿等言之,非欲闻于外,嫌近名耳。”八月庚午,上谓宰臣张士逊曰:“帝王之明在择人,辨邪正,则天下无不治矣。”士逊对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若选用得材,又邪正分别,尧舜不易此道也。”十月庚寅,有劝上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上曰:“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
15、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请以玉清旧地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大辟疑者,皆令上谳,岁常活千余。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终身不迁。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选自唐宋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遣使循行”与“便
16、可速遣之”(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遣”含义不同。B. “撷草进御”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进”含义相同。C. “台谏”是唐宋时专司纠弹的御史(台官),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官)的合称。D. “以备不时之须”与“圣心备焉”(劝学)两句中的“备”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仁宗体恤百姓疾苦,江、淮等地遭遇灾害时,同意范仲淹的请求,让他到灾区赈灾,并采纳了范仲淹八条减免租税的建议。B. 宋仁宗忧勤国事又厉行节俭,每次退朝后,亲自批阅奏章,不敢懈怠。衣食简朴,夜晚饥饿想吃烧羊,也告诫自己不要索求。C. 宋仁宗认为明君要善于选拔人才,明辨忠邪
17、,并且施行政令一定要让天下人都认为适宜,没有听取臣子让其独揽大权的谏言。D. 宋仁宗心怀敬畏,爱惜民力。在遭遇水灾旱灾时,在宫中光脚祷告,拒绝扩大御苑,穿着洗过多次旧衣,体现了仁爱之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今数路艰食,安可不恤!(2)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14. 宋史评价宋仁宗:“为人君,止于仁。”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评价进行分析。【答案】10. 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 11. B 12. A 13. (1)宫廷中半天没有吃食会怎样?现在多处地方粮食匮乏,怎么可以搁置一边而不体恤灾民呢?(2
18、)君臣上下恻隐之心,宽厚的政务,用来巩固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 14. 仁宗本性仁爱宽厚,一遇水旱,有时在宫廷里秘密祷告,有时在大典下赤足站立祈祷。仁宗体恤百姓疾苦,江、淮等地遭遇灾害时,同意范仲淹的请求,让他到灾区赈灾。仁宗谦恭勤俭,爱惜民力,衣食简朴。仁宗勤政爱民,政务宽厚,时刻不敢懈怠。仁宗不求虚名,多做实事,也是以此告诫臣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的言论本来是对的,然而处理天下事情,恰好不要专门从朕这里发出指令。如果只从朕这里发令。“卿言”是主语,“固善”是谓语,“然”是转折连词,用于句首,连接下一分句,其前应断开;“措置”是谓语,“天下事”是其宾语
19、,其后应断开;“正不欲”“专从朕”都是谓语“出”的修饰成分,作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若”是表假设的连词,用于下一分句句首,“若”前应断开。综上,应断句为: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以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遣”,派遣/休弃。句意:请求朝廷派遣使者巡查。/(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B.“含义相同”错。“进”,进献/进谏。句意:范仲淹采摘乌昧草进献给朝廷。/偶尔有人进谏。两句中的“进”含义不同。C.正确。D.正确。“备”,防备/具备。句意:来防备不定时的需求。/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20、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并采纳了范仲淹八条减免租税的建议”说法错误,由原文“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又陈八事,上嘉纳之”可知,范仲淹先上奏请求减免租税,后来又上书陈述八件事,这些事不一定全是减免租税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食”,动词,吃;“艰”,缺乏;“恤”,体恤。(2)“恻怛”,哀伤,恻隐;“忠厚”,宽厚;“有以”,用来的;“培壅”,养护,巩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为人君,止于仁”的意思是:身为国君,要尽力做到施行仁政。结合“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可知,仁宗恭顺节俭仁爱
21、宽恕,出于他的天性。一旦遭遇水灾旱灾,有时在宫廷里秘密祷告,有时在大典下赤足站立祈祷。据此概括为:仁宗本性仁爱宽厚,一遇水旱,有时在宫廷里秘密祷告,有时在大典下赤足站立祈祷。结合“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廪,赈乏绝,禁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可知,仁宗体恤百姓疾苦,江、淮等地遭遇灾害时,同意范仲淹的请求,让他到灾区赈灾。据此概括为:仁宗体恤百姓疾苦,江、淮等地遭遇灾害时,同意范仲淹的请求,让他到灾区赈灾。结合“朕日膳不欲珍美,衣服多以缯缣,屡经浣濯”可知,仁宗每天的膳食不想要美味佳肴,衣物多数用双丝织成,多次洗涤成为旧衣。据此概括为:仁宗谦恭勤俭,爱惜民力,衣食简朴。结合“朕退
22、朝,凡天下之奏必亲览”“朕承先帝之托,万几之重,敢自泰乎!”“岁常活千余”可知,每次退朝后,凡是天下的奏章,仁宗一定要亲自批阅。说自己承载先帝的托付,还要处理繁重的政务,不敢轻松自在。每年常常使一千多被误判死刑人活下来。据此概括为:仁宗勤政爱民,政务宽厚,时刻不敢懈怠。结合“非欲闻于外,嫌近名耳”可知,仁宗不想在宫外扬名,厌恶追求名声。据此概括为:仁宗不求虚名,多做实事,也是以此告诫臣子。参考译文:明道二年七月,在这之前,右司谏范仲淹因为江淮、京东遭遇灾祸,请求朝廷派遣使者巡查,没有答复。范仲淹请求说:“宫廷中半天没有吃食会怎样?现在多处地方粮食匮乏,怎么可以搁置一边而不体恤灾民呢?”甲申,皇
23、上派范仲淹前往江淮,进行安抚。范仲淹到达后打开粮仓,赈济食用缺乏、断绝的人,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上奏请求免除庐、舒两地的折役茶和江东百姓的盐税。有饥民吃乌昧草充饥,范仲淹采摘乌昧草进献给朝廷,请求给六宫达官贵人看,以此戒除奢侈之心。又陈述八件事情,皇上嘉奖并采纳了。十二月丙申,皇上对辅佐的大臣说:“每次退朝后,凡是天下的奏章,一定要亲自批阅。”吕夷简说:“如果这样的小事都牵涉到君王,恐怕不能调养圣上的神明。”皇上说:“朕承载先帝的托付,况且还要处理繁重的政务,哪里敢轻松自在呢?”又说:“朕每天的膳食不想要美味佳肴,衣物多数用双丝织成,多次洗涤成为旧衣,而有的宫人认为很可笑。”吕夷简因此称赞皇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