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
2、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
3、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
4、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
5、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
6、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41年3月26日(有删改)文本二: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
7、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爱国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B. 耿大先生年轻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C. 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了家庭衰败没落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D. 从希望他
8、“碰了钉子”,到“一字不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的爱前后矛盾。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一段的场景描写,勾勒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冷清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 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C. 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密不可分。D. 小说语淡而情浓,事与事之间看似分离,但又以共同的主题和情感串联和聚合,从家族沉浮中窥见民族命运。8. “树”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寓
9、意。9. 请根据文本二中关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评论,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分析。【答案】6. D 7. C 8. “树”指耿家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百年榆树,是这个家族的象征。“树”的被砍伐、焚烧,隐喻了家族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从养树、惜树到伐树、焚树,蕴含着耿大先生对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又暗含着耿大先生深沉的父爱、玉石俱焚的决心。良木被砍伐、焚烧的悲剧是个人和时代的悲剧,饱含悲壮之情,也象征着不屈的斗志。 9. 对话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使耿振华离家参加抗战的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对话中拓宽了抗战的时
10、代背景。“打跑日本”,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对于“打跑日本”的时间不确定性,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和持久。对话展现了耿振华的心路历程和作者的悲悯与赞赏。对母亲的嘱托和表明自己的去向,展现了耿振华的不舍、沉痛、恳切,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爱国青年捐躯赴国难的悲悯和赞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D“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的爱前后矛盾”错。“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称之“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错。周围的人把耿大先生幽禁园中,是害怕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
11、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那就糟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物象的含义的能力。文中“树”这一形象一共出现四次。(1)开篇写到“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以看出“树”指耿家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百年榆树,是这个家族的象征。(2)根据“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
12、挥着伐树。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耿大先
13、生死了”分析,“树”的被砍伐、焚烧,隐喻了家族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3)根据“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
14、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分析,从养树、惜树到伐树、焚树,蕴含着耿大先生对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又暗含着耿大先生深沉的父爱、玉石俱焚的决心。(4)根据“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15、。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分析,良木被砍伐、焚烧的悲剧是个人和时代的悲剧,饱含悲壮之情,也象征着不屈的斗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对话中的显性信息,再探讨其不表现于外的深层次内容。(1)对话内容很短,先是儿子跟妈妈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分析,这句话中表层情节是“弟弟们尽念日本书”,其实质
16、是隐含了贝中国已经被日本占领,根本没有“中国书”可念,已经沦陷的现实,其中一句“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可以看出耿振华的内心想法,他是心有不甘的,所以他才会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这使耿振华离家参加抗战的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2)文中对话简单平实,情节上在母子之间展开,只有寥寥的“妈妈说”“儿子说”,没有过多的描写,内容上也简短明了,比如“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打跑日本”,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对于“打跑日本”的时间不确定性,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和持久。母子的对话
17、后,隐含着当时残酷的社会背景,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对话中拓宽了抗战的时代背景;(3)母子之间的对话是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发生的,儿子耿振华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的。耿振华对母亲的嘱托和表明自己的去向,展现了他对家人的不舍、沉痛、恳切之情。但为了抗战离开家里,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同时也可以看出,土地可以沦陷,但是人心不能沦陷,作者截取了这样的一场看似普通的对话,展现了耿振华的心路历程,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想法和追求和作者对爱国青年捐躯赴国难的悲悯与赞赏,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擅长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
18、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酒楼上鲁迅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我所住的旅馆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我于是立即出街向那酒楼去。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
19、,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转脸向饭桌,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也只能算是一个客子。我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别的酒客上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
20、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这以前呢?”“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21、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的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的下。“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
22、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的心颤动着,要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佯,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
23、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坟旁埋掉了。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