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docx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2003年6月16日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 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 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 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 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 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
2、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 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 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如城市空气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三 废;污染等,但是,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我国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 国土总面积的2/3 ,大部分面积都有水土流失。据2000年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用先 进的遥感技术调查,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 的生
3、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 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 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 程度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2、水土流失有多种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
4、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 或成片地塌落。1/16页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 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 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0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 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3、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各具特点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称为水力侵蚀。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 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地面
5、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侵蚀过程,称为重力侵蚀。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崩塌、崩岗、滑坡、泻溜等。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称为风力侵蚀。 由于风速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 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4、水力侵蚀因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分为面蚀和沟蚀在山区、丘陵区的坡面和沟壑都有水力侵蚀,发生在坡面上的叫面蚀,发生在沟壑中的叫沟 蚀。面蚀包括片状侵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现象。沟蚀主要以沟头前进、 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三种方式,分别向长、宽、深三个方向发展,不断使沟壑加长、加宽、 加深,其结果
6、是不断地割切和吞蚀地面,使地面变得支离破碎,沟壑的面积和体积越来越 大。 5、重力侵蚀包括崩塌、滑塌、泻溜、陷穴、崩岗等各种现象崩塌、滑塌、泻溜、陷穴、崩岗一般都发生在侵蚀活跃的坡面和沟壑中。崩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或沟壁,坡度很陡,有的3545度,有的甚至60-70度,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如果由于沟 底下切,沟坡或沟壁下部被水淘空,上部的土体由于自身的重力没有支撑,就崩塌下来。每处崩塌的土体,少的数十立方米,多的数千甚至上万立方米。滑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有的地方由于地质作用表层与深层土质不同,都向沟内倾斜。表层数米深的土质透水 性较强,深层土质透水性较差或不透水,在两类土层的交接处形成一个滑动面,
7、一般情 况下能基本保持稳定。降雨时,表层土体吸收了水分,渗到下层不透水处,不能再向下渗 透,达到或超过饱和,土体的自身重量增加,就沿着滑动面滑塌到沟中。滑体的深度, 一般45米,深的可到810米,最深的甚至20-30米。每处滑塌的土体一般数百立方 米,多的达到数万或数十万立方米。 泻溜: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两岸的陡壁 上,这些沟壁一般由粘性红土组成,坡度7080度,甚至垂直。红土表层受风化作用,剥 蚀成粗颗粒,脱离母体,其下部没有任何支撑,由其自身的重量经常地、分散地泻溜到沟 中,随水冲走。每次每处数量不大,只有数立方米,但日积月累,给下游河道增加不少泥 沙。2/16页 陷穴:陷穴也是黄
8、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侵蚀现象。在黄土沟头510米范 围内,地面有低洼积水处容易发生陷穴。外形像土质水井一样,大致呈圆形的穴口,直径 23米或56米,穴深56米,甚至2030米,有的下部与沟底相通。产生的原因是: 由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 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 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垂 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为沟 壑的一部分。 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
9、。在 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 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一旦地面植被破坏,暴雨 中坡面水流集中到浅沟,很快形成切沟和冲沟。沟头和沟壁的风化花岗岩石英颗粒大片大 片地崩塌下来形成崩口二开始时崩口宽、深各处10米左右,长2030米,逐步发展 至I宽、深20-30米至I4050米,长100-200米甚至400500米。是沟壑侵蚀的一种 特殊形式。 6、风力侵蚀中的扬起、沉积和沙丘移动现象 扬起:在风沙区和丘 陵盖沙区,风力经常在56级或78级以上,大风过处把地面的沙粒、土粒刮起,随风 搬运到远处。 沉积:被刮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流失 形成 危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