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第一五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3页,共8道大题,31道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 .本试卷第112题,以及第17-25题答案一律填涂在机读卡上。机读卡上第13-16题 涂 “A” o3 .本试卷第13-16题,以及第26-31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4 .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第I卷(50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 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尚
2、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 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 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 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 秋,非止一箭之进。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 “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言其史传之成就,“”,言其文学之成就。然而从 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
3、”性质的加强,和 “”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 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材料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 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 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国。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 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毋庸质疑,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 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包身工住宿的环境需要 学生从文中筛选重要句子分析,从“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
4、,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 七个猪獴,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可以提炼 出环境特点,从“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地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 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 小便。”这些内容可以分析起床的表现,住居环境逼仄、肮脏、空气污浊、暗无天日等特点 总结。【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 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再次,归纳文章要点,把握文章文意;最后,按照题干要求答题,整理提
5、取有效信息;第3 段最后两句写女性包身工害羞的感觉“很迟钝”,这样的直接描写实际上表现包身工的身心 长期备受摧残,长此以往,精神麻木迟钝,间接的表现包身工长期以来收到的非人的折磨。【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义 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 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 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分析这一句需要从句式、用词、修辞 手法等方面选择要点进行准确分析即可,要侧重于对包身工悲苦命运的把握。从句式表达
6、上,此句式是倒装句式,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所要干的事情的短语放到主 语前面,突出包身工当时的紧张和慌乱,更加突出表现了他们长期被奴役、被剥削的惨状。 从用词上,此句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冲”,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包身工不顾后果的 行为是因为他们长期处在恐惧的环境当中,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压迫者对他们的压迫是长期而 残酷的。从修辞上,此句式运用了 “反语”,句中的“懒虫”,是压迫者对包身工的称呼,作者以 此来讽刺压迫者对包身工的诬蔑和压榨。四、默写。共10分。16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1)群臣吏民,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受 下赏。(2) ,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
7、。(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天下皆叛之。(4)大行不顾细谨,o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5) “今吾且死,,我岂有所失哉? ”复引车还,问侯生。(6)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何功之有哉?【答案】(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 (5).杀人如不能举 (6).刑人如恐不胜 (7).大礼不辞小让(8).我 鱼肉 (9).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0).譬若以肉投馁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 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
8、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 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容易漏掉一些虚词的书写,如 “者”、“而”、“以”等,难写的文句有: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譬若以肉投馁虎。 考生要在平时的强化书写中反复书写。第n卷(50分)五、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邦主簿。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 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蛮夷*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
9、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 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 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乃解。*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默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 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不 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 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
10、獴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 ”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 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 人所思如此。注释默啜:突厥首领名。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下车:官吏初到任。1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蛮夷荷恩荷:承受B.以希圣旨希:迎合C.因造其营以慰谕之造:修建D.时崔宣道代
11、怀古为并州为:治理1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处其居人而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则天意乃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不毁节以求生具告以事 D.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君为我呼入 19.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弟子)密画女人居高楼B.乃禁锢(怀古)随军C.(朝廷)授怀古桂州都督D.下车而罢,(百姓)出郊以候怀古20.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明裴怀古坚持正义的一项是()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请就斩,所不避也飞书招诱,示以祸福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
12、迎之人A.B.C.D.21.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怀古审理案件,宁可触怒女皇武则天,也不违反法律使无辜者蒙冤。B.裴怀古不惧被杀拒绝担任突厥伪职,后脱身逃回朝廷。C.由于裴怀古采取正确措施妥善处理反叛之事,岭外安定。D.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官,百姓拥戴裴怀古。【答案】17. C 18. B 19. D 20. B 21.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 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 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项“造”,至IJ,意思:于是亲
13、身到他们营寨安抚晓喻。 故选Co【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 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此题要求考生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意思:当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和尚净满被他的徒弟怂恿/今天有 人立了大功你却打击他副词,才;意思:武后的怒气才消除了/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意思:不变节求生/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被动句式的标志,被/介词,替;意思:当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和尚净满被他的徒弟怂恿/你帮 我把他请进来。故选Bo【19题详解】此题是对特殊句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14、,此题让考生选出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 不正确的一项,考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辨析补充成分是否正确,在文言句 式中,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此题D项“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 出现在文章结尾处,根据此文句的前后语境,“(崔宣道)下车而罢,(崔宣道)出郊以候 怀古,意思是:当时崔宣道代他为并州长史,刚到任就免职,也到野外等着。故选Do【2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也是对传主性格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阅读文 本的过程中,标注传主在某年某月干了什么事情,担任什么官职,然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传主的性格特点,选择题可通过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写他申明赏
15、罚条例,突出他为了 安抚招降而采取的策略,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过五岭,预先用公文说明祸福, 侧重于他招降的业绩,裴怀古担心让崔宣道感到难堪,就派人赶迎接他的人回去,侧重于 他善解人意的性格。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 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 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 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 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D项“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
16、官”表述有误,崔宣道代裴怀 古治理并州,由于朝廷又任命裴怀古任并州长史,所以崔宣道刚到任就免官了,原文并没有 说崔宣道是治政不佳被免官,此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o【点睛】裴怀古是寿州寿春县人。仪凤年间,上书给朝廷,补授下邦县主簿,接连升监察御 史。姚州、偏州的少数民族首领反叛,皇上下命裴怀古前往安抚招降他们。他申明赏罚条例, 归降的反叛者每天以千来计算,不久俘虏了叛军首领,于是平定了南方。当地的少数民族人 和汉族人为他立碑记下他的功劳。当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和尚净满被他的徒弟怂恿,暗地里画 了一个女人住在高楼里,被净满开弓的射杀,藏在经笥里。不久,又到宫里上奏净满咒诅皇 上(武则天),说净满大逆
17、不道。武则天下令裴怀古查究这事,杀了这和尚。裴怀古查出他 的冤情,向武则天申诉,武则天不听,裴怀古于是说:“陛下的法令不应该分亲疏,对天下 所有的人是一样的,难道要让我杀死无辜的人来迎合圣上的旨意吗?如果净满有反叛的情 况,我有什么理由来宽恕他呢?我现在谨慎守护公正的法律典,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的。”武后的怒气才消除了。圣历年间,阎知微出使突阙的时候,怀古做了他的监军。到了突厥殿廷,突阙首领墨啜胁迫 阎知微要作可汗,准备封裴怀古作伪官,裴怀古不接受,墨啜要杀他,他抗争道:“宁愿坚 守忠诚而死,不变节求生,我请求去死,决不回避。”于是就被囚禁在军中,冒死趁机逃亡, 回到并州。当时始安县叛贼欧
18、阳倩拥部众数万,抢掠州县。(朝廷)让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 还没过五岭,预先用公文说明祸福,贼寇前来投降,他们陈述是被官吏逼得造反。裴怀古知 道他们是诚恳的,于是轻装前往。手下有官员说:“夷人难以亲近,不可亲信他们。”裴怀 古回答说:“依仗忠诚守信可与神明相通,何况是人呢? ”于是亲身到他们营寨安抚晓喻, 欧阳倩等人大为高兴,全部归还了所掠夺的东西归还公府。各路酋长平时持两端观望的,全 都归附他,五岭以南就平定了。又历任过相州刺史,转任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之处官民爱戴。神龙年间,朝廷召他为左羽 林大将军,还未到任,又任命他做并州长使。官吏百姓知道他回来了,扶老携幼出城到郊外 迎接他。当
19、时崔宣道代他为并州长史,刚到任就免职,也到野外等着。裴怀古担心让崔宣道 感到难堪,就派人赶迎接他的人回去,可是来迎接的人就更多了,他被百姓思慕就如此。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 的银字。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2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片春愁待酒浇”中“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
20、消愁。B.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C. “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D.词末一 “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23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下面对这句词 妙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句是作者询问船上游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B.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的生活。C.此句表达了一种倦游思归的情感。D.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答案】22. C 23. A【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
21、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 细致把握诗歌主耍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C项,“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错误,“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意 思是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 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此处写风雨意在渲染凄凉的氛围。联系全诗作者意在抒发思 归的愁绪,“仕途不得志的苦恼”于文无据。故选C项。23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评价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
22、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 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何日归家洗客袍? ”运过自问的方式, 抒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何日”“洗客袍”表明作者长时间在外,生活漂泊,辛苦劳顿, 抒发了渴望回家的急切心情。通过写“笙”和“香”这类居家事物,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既温 馨又温暖,表达作者对在外漂泊生活的厌倦之情,更显对家的渴望。A项中“此句是作者询 问船上游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表述有误,是作者以自问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思 归之情。故选Ao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陆游归梦寄吴橘,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
23、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吴橘, 归吴的船只。2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 胜景。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间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 似之处。2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橘”,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第一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