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docx
《《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会书写4个字,并且要认识6个生字。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 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 兴。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 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
2、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 楼。(板书课题)二、讲授新知1 .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2 .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 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 )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3 )需要读准、读好的1 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 目、更、层。(电脑屏幕显示生字)3 .同桌互相检查,质疑答疑师: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生:(说说对本文大意的 理解,或是对
3、词语、字的认识。)师: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帮帮你。生:(针对自己不 懂的词、句或诗句向全班提出问题,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答疑。)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 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1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老师来读。(2 )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播放古诗画面,配合音乐,学 生评议。)4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 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放录音)5 .你想用什么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小组可以商量一下。(学 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表现
4、,如:朗诵、表演、绘画、语言描述。)让我们再次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屏幕展示动态 画面登鹳雀楼,巩固感知、丰富想象。)6 ( 1 )师:诗人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他的 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吟诵这首小诗?生:(体会朗诵,练习背 诵)(2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默读、自由读、赛读、全班齐读)三、课堂小结师:(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连大诗人王之涣也忍不住要夸夸你们 了!(放录音)(2)老师想再考一考你们,我这里有几首五言诗句,也请你仿照今天学的这 首古诗的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运用已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读古诗
5、)(3)你们读得真棒!希望你们也像诗人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把自己 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篇五引导语: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成名作,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学习这首 诗不需要做太深层次的讨论,只要明白诗中所表达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 理就可以,同时记住这首诗中的生字,掌握并默写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登鹳雀楼拼音王之涣bai ri yl shan jin白日依山尽。huang he ru hai liu黄河入海流。yu qiong qian li mu欲穷千里目。geng shang yi ceng lou更上一层楼。幼儿园登鹳雀楼标准教案教学目
6、标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一、准备: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1 .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陈老
7、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2、出示第三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3、出示第四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3 )现
8、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二、观看课件,学习吟诵古诗登鹳雀楼。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 念。(3遍,和古诗解释)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 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2、请幼儿来表演。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 登鹳雀楼。设计意图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
9、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 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拓展王之涣简介:王之涣(688年一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 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 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家喻户晓。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 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 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鹳雀楼 幼儿园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