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说木叶教案.docx
《‘教案’说木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说木叶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说木叶教案教案说木叶教案教案:说木叶教案一教案:小韩说木叶教案小韩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1、扫瞄全文,勾出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关键句:1)在这里我们乃观察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 的形象。2)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观察用树叶 呢?3)从木叶进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明显在木这一字,其与 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 下木字。4)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 特征。5)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示 意性的问题,这示意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经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 们不
2、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其 次个艺术特征。6) 木不但让我们简单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示意 的颜色性。7)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 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 千里。思路:第1段:列举诗句,引出谈论话题一木叶成为古诗意象。第2段:提出古诗中用树叶木叶而不用树叶的文学现象 (现象)第3段:提出要对木的来历进行思考。(质疑)第4至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解疑)其一:艺术特征之一:木用于秋风叶落季节,含有落叶因素。举例、比较:高树一满树叶子、饱满高木-叶子越来越少、空阔分析缘由:诗歌语言有示意性。详细
3、阐释:树叶一树与叶的形象全都,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木叶-木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想起树干,很 少会想到叶子。叶被排斥到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不 全都,木叶示意着落叶。其二:艺术特征之二:木有微黄、干燥之感。比较分析:树一褐绿色,与叶接近木一微黄色,干燥举例阐述:木叶一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清秋的气息。落叶一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黄叶一长满树上,有微黄颜色,没有干燥之感,缺少飘落之意。落木一比木叶更空阔,洗尽绵密之意。第7段:小结一概念相去无几的词语,艺术形象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段为第一部分,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
4、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 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至6段为其次部分, 说明白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 即:木叶现象一分析木的示意性一结论:一字千里。板书:说木叶林庚木叶一疏朗相去无几一示意性-一一字千里树叶一绵密其次-三课时教学重点:1、探讨意象木叶,体会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示意 性特点(文字的联想意义)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相对稳定的特点, 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教学过程:一、思索:阅读课文,比较两首诗,思索高木和高树两个意象有 什么不同?1、吴均的答柳悻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
5、岂不正是 落木千山的空阔吗?高木则空阔;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 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好像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 一个落叶的因素,2、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前者刚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 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高树则饱满,二、从课文中摘录出所引用的下列诗句,思索诗句中木叶或 落木的意象和树、绿叶、落叶一类的意象各有什么不同特点? 这些文学现象说明白诗歌语言的什么特征?课文诗句: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皇嘉树,橘徐服兮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3、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4、秋风吹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说木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