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女蜗补天四篇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习 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四个部分。盘古开天地课文讲的是盘古一直睡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里,有一天他突 然醒了,看见一片黑漆漆的,就用凿子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然后手撑天,脚踏 地,天和地就这样分开了。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 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决心填平大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从阿波罗那里取来了火种, 送给了人类,但不幸被众神之王宙斯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最后被大力 神救出。
2、女蜗补天课文讲述的是远古时候的造人之神一一女娟为了拯救水深火 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娴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 怕危险、甘于于奉献的精神。这些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 普罗米修斯、甘于奉献的女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 解和神奇想象。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阅读训练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这是本单元的语 文要素,是单元教学重点,也是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阅读训练要素在课时中 的梯度体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又怎么样了呢?任务二读中想象,
3、感受神奇1.学习第4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回学二&虹二思绘丛哪里你感受到工被食L(2)学生交流。语文要素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4: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 重新合拢。你为什么认为这里很神奇呢?(预设:他的身体能无限制地生长,长久地撑在天 和地之间,盘古真是天生神力啊!)(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给“巍峨”找近义词。句子中的“一根柱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擎天柱)(4)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出示句子5: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
4、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 了。指名读。思考:从“多少年、终于、精疲力竭”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 么?(为了天地成形,盘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精疲力竭”:你什么时候也有过“精疲力竭”这种感受呢?(5)指名读,齐读第4自然段。2.学习第5自然段。(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2)男女生合作读。男生朗读:他呼出的气息一一(女生接读: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以下接读的方式相同:他发出的声音一一他的左眼他的右眼他的四肢和躯干一一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一一他的汗水(3)展开想象读:想象自然界的风、云、太阳、月亮、江河、雨露等带给我们的美 妙感受,再自由
5、读这一个自然段。(4)引导描绘想象中的画面: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请用下面的句 式说一说。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o3.学习第6自然段。(1)齐读第6自然段。(2)引导: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抓住四字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运用词语的情 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并描 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任务三讲述故事,再现神奇1 .借助插图讲述故事的具体过程。(1)出示四幅插图,给图取名字。(例如:盘古沉睡、盘古开天辟地、盘古顶天立 地、盘古化为万物)(2)结合插图,按故事的起因、经
6、过、结果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2 .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讲述故事。(1)用“”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 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2)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故事。3 .分小组讲故事。【设计意图】讲述故事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等能力的训练过程。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借助图片及关键词讲述,能降 低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的难度,让学生敢于讲,学会讲,人人讲。任务四指导书写,延伸阅读1 .指导学生写字。(1)认真观察“撑、竭、累、液、奔、茂、滋” 7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 么。(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7、竭”,右下部分里面是一个“人”字,把捺改为 点;“奔”,上下结构,下部分的“开”要托住“十”;“茂”,下半部分的笔顺是:横、 撇、斜钩、撇、点。(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2 .抄写词语:精疲力竭、血液、奔流不息、汗毛、茂盛、滋润、雨露。3 .课后作业:搜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设计意图】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通过阅读与互相交流,进一步激发学 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以逐步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r劈、顶、踏、撑、倒)/ 田混沌美丽世界盘古沉睡、开天辟地、撑住天地、化为万物【作业
8、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 化为万物的故事。教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1 .多途径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一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在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简单说一说: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 古开天地的结果怎样?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 体上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给四幅插图取名字,再一次梳理盘古开天地的经过,形成清晰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时间为
9、线索去讲故事,帮助学生学习有条理地表达。2 .多策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一一“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提取重要信息的策略,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包括神奇的情 节、神奇的景象等,习得提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借助提问、比较的策略,引导学生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感受盘古的天生神力,感受天地的分开是那么神奇,那么让 人不可思议。借助朗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地朗读, 从而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13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 . .认识“帝、日”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
10、课文。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4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 事。【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 .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复习揭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司马光守株待 兔吗?谁来背一背?(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不读历史人物故事和寓言故事,一起来读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 .认识文体。(1)出示课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课件出示
11、: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充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埋于东海。(2)引导:你们发现这三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文言文,小古文;短小, 语言精练,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3)提问:阅读文言文,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学习新知,归类阅读,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减少学 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陌生感。任务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2、2 .指导读准字音。(1)指导读准多音字“少课件出示:少女少年年少少将少爷少数很少多少少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指导识记“溺”。提示:“溺”读ni,是鼻音。怎么记住这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 +弱=溺;引导:“溺”是什么意思?可以组哪些词?(意思是“溺水,淹没”。组词:沉 溺、溺爱)(3)比较日和“日。日读yu。,不要读成ri; 日比“日”的字形扁一 些。3 .指导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2)提问:除了根据标点形成自然停顿,句子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作适当的停顿?例如: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3)学生练习朗读
13、: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朗读文言文,除了根据标点形成的自然停顿,对句子内部进行适当的 停顿,学生把握比较困难,因此采取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调的抑扬、句 式的整散等。再在自己的朗读中逐步去琢磨,去领会。任务三理解内容,明白大意1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1)引导:请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课文的意思。(2)自读检测。课件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提问:“炎帝”“少女”分别是谁? “之 “日是什么意思?引导交流: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课件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提问:“溺” “故” “精卫” “理”分别是什么意
14、思?引导:你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吗?同桌之间先交流。指名学生交流。指导理解:观察插图:精卫鸟在干什么?(精卫鸟振翅高飞,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去填塞东 海,想把东海填平)想象情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表演:你能把自己当成精卫,演一演吗?2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泳,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 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 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设计意图】巩固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表演精卫衔木石填 海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语言凝练的文言文变成
15、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景,拉近 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任务四发挥想象,讲述故事1.想象精卫填海的情景。(1)引导:精卫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相机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 海。(2)引导学生想象: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读句子。当刮起狂风,海面上波浪滔天的时候,精卫一一(学生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 于东海)当暴雨倾盆,四周一片漆黑的时候,精卫一一(学生读句子)当大雪纷飞,大地上寒风刺骨的时候,精卫一一(学生读句子)(4)引导学生想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飞翔着,她不 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阻
16、挡不了精卫填海的行为!(5)小组交流: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它说点什么。预设:你坚毅而执着,毫不畏惧!(6)教师小结:坚毅、执着的精卫永远印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想起她就能感受 到古代劳动人民战胜大海的强烈愿望。2 .借助注释讲述故事。(1)默看注释,思考:你从注释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哪些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讲述故 事?(2)尝试把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预设: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他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精卫长得像乌 鸦,不过比乌鸦漂亮多了,红色的脚,白色的嘴,头上还有好看的花纹。3 .借助插图,讲述故事。(1)出示插图,观察: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会变化吗?精卫的动作是怎样的?她
17、 飞翔的姿态又是怎样的?想象:女娃不幸被东海吞噬,她会怎么想?精卫把树枝、石子 投进东海后,海面有什么变化?(2)把自己观察到的、想象到的说一说。4 .同桌互相讲故事,听后评一评:故事的内容讲清楚了吗?【设计意图】神话故事主要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传,学生阅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话 讲述故事是最大的收获。依托文本情境,指导学生讲故事的方法,一是借助注释丰富语 言,二是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板块五梳理故事,背诵课文1 .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直接写了 “精卫填海”?相机板书“衔” “埋二(2)其他语句写了什么?相机板书曰” “游”“溺”“为(3)师生共同梳理故事脉络。
18、相机板书:介绍女娃一一化身精卫一一衔木石填海。2 .依托支架,背诵课文。(1)学生根据上一个环节梳理出的关键词和故事脉络,尝试背诵课文。(2)小组竞赛背课文。四人为一组,比一比谁背得正确又流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呈现关键词语,使其成为学生背诵课文的 支架。多背诵文言文优秀篇章,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板块六指导书写,指导积累1 .指导写字。(1)认真观察“溺、衔”两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溺”,提示:“弱小”的“弱”加上偏旁三点水就是“溺水”的“溺&注 意写好右边的“弱二教师范写“衔”字,提示:左中右三个部件所占的位置基本相等,互相依傍
19、,写紧 凑一些。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认真观察“帝、曰、返 3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曰,写得扁一点。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2 .课后作业:把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讲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说说精卫给他(她)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教师依据生字的结构特点,分层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 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进一步落实“讲故事”这一核心教学目标。【板书设计】13精卫填海坚韧执着衔木石填海J游、溺、为、衔、理介绍女娃化身精卫【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精卫填海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
20、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 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是统编教材的第三篇文言文。“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本课的要求之一,本课如何指导学生讲故事呢?一是结合注释。教师让学生对照原文,阅读注释,说一说从注释中获得了哪些信 息,再以“哪些可以用来帮助自己讲述故事”这一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在互动交流 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信息可以用到讲故事中,那么如何把这些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 呢?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又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引导把 注释中的信息恰当地用在口头表达中,丰富语言,丰富故事内容。二是想象情境。“埋”的意思是“填塞”,创设情境,引导
21、学生想象精卫鸟填塞东海的情境, 再聚焦一个“常”字,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境? 然后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反复朗读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使学生感受 精卫鸟填塞大海时遭遇的艰难困苦,为学生讲述这个情节提供表达的借鉴。这样,学生在 讲故事的时候,通过给原文添枝加叶,所讲的故事更能让别人感受到精卫鸟的坚毅与执着。盘古开天地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神 奇的地方。能讲述故事的经 过,交流对人物的感受O普罗米修斯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 序讲述故事。通过交流故事 市疔动自己的情节而方式, 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格。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
22、容;感受神话中神奇 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卫填海通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 话讲述故事的形式,体会 故事的神奇O女娟补天在默读课文后能说出故事 的起因、经过、结果O发 挥想象,把重点内容说清 、楚、夜生动。聚焦这一语文要素,教师要统整教学资源,通过课后练习题、阅读链接以及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中反复出现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永久 的魅力,人类神话时代飞腾的幻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 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能引导学生根据 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精卫的 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