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唐诗五首之黄鹤楼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学重点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教学难点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黄鹤楼是江南 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 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 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颖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 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题题 诗在上头”。
2、师:其实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 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野望,这节课学 习唐诗五首之黄鹤楼。二、探索新知作者简介崔颖(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 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 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 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颖集黄 鹤楼。背景链接黄鹤楼: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本诗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 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正值仕途失 意、漂泊无依
3、之际的崔颖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 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 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 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 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 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 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 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认准字音崔颖(h a o)千载(z a i)萋萋(qi)古今
4、异义白云千载空悠悠(古义:飘飘荡荡的样子今义:指时间悠长)词类活用此地空余黄鹤楼(名词做动词,留下)整体感知师: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预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 波/江上/使人愁。师:试着翻译全文诗预设: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地方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碧绿茂盛的草木长满鹦鹉 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三、仔细研读1.师:诗的一、二两联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五首黄鹤楼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13 唐诗 黄鹤楼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