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学校:丽水二中 审题学校:温溪高中 考生须知:1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最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 1076万,创出历史新高。同 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
2、,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 越难。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为收入下降等不确定性焦虑。在一些人看来,学历没有兑现利好,而是成了身上难以脱下的“孔乙己长衫”:自己受过高等教育, 曾经意气风发,步入社会后发现如此“内卷”,象牙塔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所需,骨感的现实已经支撑不 起丰满的理想。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情绪消沉,不愿意从事比自己预期低的工作,尽管这个工作可能是 自己喜欢的。这种不上不下的“悬浮”状态,让他们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近年来,互联网上颇为流行“XX文学”,比如之前的“废话文学” “林黛玉文学” “鼠鼠文学”,都 属于网络时代的新玩法。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
3、的文字展示个性,寻求点赘,识别圈层。这种玩法互动性 强,手法略显夺张,有时候显得非常“丧”。但自我调侃只是自娱自乐,情绪宣泄,不是洪水猛兽,不必 过于大惊小怪,上纲上线,更不要一味地站在高处批判。如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 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是生活状态一种正常的情绪性反映。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全社会不会对年轻人的困境袖手旁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 表委员们为破解年轻人的难题纷纷建言献策。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一步。全国人 大代表刘希娅提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得随意拔高用人学历要求,在用人上不唯学历,不 拔高
4、学历,不得设置对同等职业教育学历的歧视性门槛。当代青年正处于人生中最丰富、最具活力、最有 冲劲的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情绪图谱中,“焦虑一羞耻一绝望”是一个闭环。全社会应该协 同发力,协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焦虑一勇气一希望”的正循环道路。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钻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 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 中山王过县,征刍菱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 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
5、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 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宓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 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注】李宓: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密”。荀:荀勖, 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也,入晋后领秘书监,进为光禄大夫,官终尚书令。张: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 西晋大臣,文学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B.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
6、闻命/C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D.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1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陈情表“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汉代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并非后世科举体制中所称的“秀 才”。B.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侍郎, 三年称尚书郎。C.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D.中国古代关于“死”的不同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
7、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 他曾多次拒绝出仕。B.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李密到任后,引汉高祖事例,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 做事谨戒。C.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入仕,并在担任河内温县令时,帮助当地百姓成功解决了中山诸王烦扰的问题。 D.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张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I,皇天后土实所共鉴。(2)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
8、14 .清代林云铭古文析义评价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请结合文本 分析李密的“天真”之处。【答案】10.D11.B 12. C13 . (1)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 也都看得清清楚楚。(2)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 他的公正秉直。14 .感情至真至诚。身世不幸的苦情,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的感恩之情,皆出自肺腑,动人心魄。抒情真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用语平实,词意恳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
9、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 从来没有听说过。“明王孝思惟则”是“惟”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C;“则”为名词,作“惟”的宾语,不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 “满一年称侍郎,三年称尚书郎”错误,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李密立即入仕”错误,根据“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可知,不是立即入仕,而是 丧期满上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辛苦”,辛酸苦楚;“非独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
10、所见明知”,否定判断句;“鉴”,明察。(2) “友”,交好;“惮”,忌惮;“公直”,公正秉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可知,感情至真至诚。身世不幸的苦情,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的感恩之情,皆出 自肺腑,动人心魄。文章大肆渲染作者对祖母刘的孝情,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抒情真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文章语言平实,简洁流畅,恰切地表现了自己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参考译文:材料一: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
11、养育,何况我的孤 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 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 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 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 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 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
12、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 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 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 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 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材料二: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 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太傅 钳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
13、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密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伺候应对。中山 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 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 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 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 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李密离开温县令官 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
14、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 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唐代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鹿门:山名,在襄阳。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 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 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
15、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喧闹的人们,暗含诗人内心的 孤独。B.诗歌的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C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16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 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前四句。【答案】15.A 16.开头两句写了 “山寺钟鸣” “白昼”“渡头”等寻常之景,将山寺的僻静与世俗的 喧闹两相对比,唤起联想
16、,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随”“向”“乘”归等寻常动词,写世人回 家,诗人却回鹿门,以人归引出自归,两种归途显示出不同的心境,极富意趣,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 逸志趣。四句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感受,立意初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 “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错,开头两句写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 襟怀。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开头两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意为: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 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诗人写傍晚江行见闻,听
17、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 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 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意为: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山。“随”“向”“乘”“归”等寻常动词,写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 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这四句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 感受,立意初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土、贤德之人,兰亭集序 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是:“,(2)钱塘江和钱江潮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的核心形象,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两句直接描写了钱塘江的澎湃与浩荡。(3) “青青”在古诗文中往往用来形容绿色,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又如“【答案】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毕” “咸” “涛” “堑” “涯” “衿” “澹” “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
19、字,完成下面各题。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了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 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 O喜欢苏东坡,不仅喜欢他的盖世才华,亦欣赏他既智慧又旷达、既幽默又儒雅的无穷魅力。观其一生, 他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最终如同烟云在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 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地看待人生,使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挥毫, 就有惊世的书法流
20、芳千古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 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阴阴的,闷热难当,像是要下雨。B.张伯伯,我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C.她的脸红红的,像熟透了的苹果。D.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20.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再补写两个句子来概括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答案】18.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胜枚举)不过尔尔(平平无奇)黯然失色19
21、.D20.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 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语境说的是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数量很多,故选用“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或“不可胜数”“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没有办法计算它的数目。表示极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可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二处,语境说的是名垂青史的文人人品不错,但是诗文平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故选用“不过尔尔” 或“平平无奇”。不过尔尔:
22、不过如此罢了。多用来形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平平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第三处,语境说的是其他中国文人都在苏东坡的光照对比下显得暗淡无光,故选用“黯然失色”。黯然失色:黯然:暗淡的样子。失色:因受惊、害怕而失去了原有的脸色。指事物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 光。形容心情沮丧,失去了原有的神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词语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的“像”,表列举。A.表推测;B.表比较;C.是比喻词;D.表列举。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仿写补写的的能力。划线句的句式是:他一+动词性短语,就+动宾短语。如仿照“戏
23、墨”“挥毫”,可以仿写“好吃” “穿 戴” “说笑”等动词性短语,根据“创立了中国文人画”“有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这两句苏东坡对后世 的影响的句子,仿写出“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 存” “让和尚成为名僧”等句子。注意:补写两个句子是来概括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何况是给永恒的时间命 名。二十四节气,它们的名字都很美,而最美的名称当属惊蛰。蛰,说文解字解释为“藏也”,就是虫 子藏在地下不吃不动。 ?是春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 春雷惊动了沉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温州市 新力 联盟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