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克己复礼(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克己复礼(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克己复礼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把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3、背诵重点章句。二、教学要求1、背诵 12. 1、3.1、16.2、13. 3 章。2、把握“敏、希、阙如、奚、鲜、期”有文中的意义,理解“归、 目、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倍; 是可忍孰不行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4、熟读课文,品尝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别句式的表达作 用。5、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三、进展要求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见的
2、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 “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见的联系与区 分。四、课时支配: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1、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分尊卑 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2、孔子认为西周是抱负完善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3、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法规、仪节。其特征是 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 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 )o作为原始礼仪,它 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 这种
3、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肯定的社会 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 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 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渐渐变为 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亲密结合的等级制度,是 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 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 “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一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 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 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
4、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详细 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 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善道德 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 就达到了仁的境界。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 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 说一种详细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 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 容。值得留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 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克己复礼 语文版 选修 教案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