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的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的格局.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滕王阁的格局1、兴废据现有的史料考证,滕王阁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直到 民国十五年1926经毁于后燹,其间一千多年,创而修,修而毁,毁而 建,迭废迭兴达28次之多,至1989年10月那么第29次重建。唐贞元六年(790),王仲舒第一次重修,已无史料考证其规模。唐元和十 五年(820),王仲舒第二次重修,有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可考。这次重修 之阁,平面呈方形,东西长七丈五(23. 33米),南北阔八丈(24. 88米)。 阁高四丈六(14.31米),包括底层高一丈二,二层高一丈,中柱上通屋脊 二丈四。东西长七丈五,共六开间。附属建筑亦不少。唐大中二年(848)
2、,由纥干众主持重建,韦慰?重建滕王阁记?中有关建筑 的记载非常详细。新阁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南北九丈二(28. 61米); 东西长八丈六(26. 75米),七开间;阁高六丈(18.66米),包括底层高一 丈四,二层高一丈三,中柱上通屋脊三丈三。假设将台座计算在内,上下 三层,自地至屋极,凡增九十余尺。(唐封敖?记?诚如韦?记?所云:“峻 修广袤,非常制所能拟及、“飞晕叠峦,虎踞龙盘,发地呈形,与山同 安。唐大中二年重建之阁,规模宏丽,工程亦最为稳固,经二百六十余 年,直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始加重修。宋阁的雄姿,我们能在?滕王阁 图?(明人项子京天籁阁藏宋画)中得到印证。南宋时,滕王阁改建于城墙之
3、上。范成大云:“余至南昌,登滕王阁, 其故址甚侈,今但于城上作大堂耳。宋人宗子文诗曰:“高阁连城十二 栏。元人姚燧?新修滕王阁记?谓宋阁“其基城为阁大抵非唐屋 矣。虞集亦云:“郡城之上有日滕王阁者,又诗云:“豫章城上滕王阁,及“高阁城头户牖开等句,皆可证阁于宋南渡后已移建于城墙 之上。惜南宋无?记?传世,不知其详,但在建筑风格上有别于唐,那么是 肯定的。元代时,滕王阁两次重建。关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第一次重建,元统 二年(1334)第二次重建落成之阁。明初,元阁犹存,后因年久失修,风飘雨淋,“颓压以尽,遗址颇沦于 江。明正统初年(1436),遗址上筑馆作“迎恩堂,景泰三年(1452)毁
4、 于火,改构“西江第一楼。就建筑而言,大不如前朝。至成化四年 (1468),新建之阁“高四寻,广倍之,深逾于高寻有二尺,四周缭以回 廊,“阁前构堂,高广半之,用延往来宾客。堂左右庖酒之所咸备。阁 后复创观宇,以居习老子教之醇谨者数人,俾供洒扫役工(见谢一夔? 重修滕王阁记?)。明代重修之阁,以嘉靖六年(1527)所修最为宏大。主体 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布局颇具匠心。至明代末叶,阁侧增建“环漪楼。整 个滕王阁范围中,形成一座雅致的江南古典园林,表达了明代人的造园 水平。清代,滕王阁兴废频繁,其规模均不能媲美于前朝,清初顺治十一年 (1654)年,中丞都御史蔡士英所重建之阁,颇有代表性。2、阁址的变迁
5、滕王阁的兴废非常频繁,而阁址的屡次变迂,经考证有五处之多。首先说 说唐代的阁址,即城外之郭,也就是城门之外的地方。唐阁坐落处,即在 背城不到二百步的临江处。北宋时,滕王阁址犹唐阁址。唐宋时,西面的城门为古代的昌门,当时邮 章江门。阁坐落之处,即在章江门西北一百八十步之处,方位比唐人说得更具体了。宋南渡后,滕王阁改建在城墙上,此后经历元代二度重修,直 至明初洪武年间,均未改变阁址。明初洪武年间,元阁犹存。因为江岸崩塌,后为了防御,南昌沿江的城墙 内移去江三十步,阁那么“颓压以尽,遗址亦颇沦于江。从此结束了城 上建阁的历史。明正统间,吴润建“迎恩馆,系因其地筑馆,已非元时滕王阁旧址。景 泰年间,韩雍重修,名为“西江第一楼,依赣江东岸而构,新址渐移 而南,均在城外。后翁世资重修,复旧名曰滕王阁,此后阁址或进或退, 均非旧址。自1926年阁遭兵燹后,清阁址确实切地点便成了史家争议之谜。即便是? 滕王阁考初编?这样的专著,也不甚了然。有幸的是,1985年9月初,南 昌市城建局施工队在沿江路挖下水道时,开掘出清代滕王阁主体建筑故 址,它坐落在今民德路西端与沿江路交叉处偏北50米处现已拓为沿江 大道,紧靠滕王阁中学。这一开掘,确证志书所记载的位置在章江门外 南侧近处是准确的。国运兴盛,1983年第二十九次兴建滕王阁奠基,1985 年重阳破土,1989年重阳落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