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由汉族、回族、 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使用汉语方言共同创作和传 唱。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花儿”历史久远,有学者甚至指出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五人一组且动作整齐划一 的舞蹈彩陶盆,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余手拉手唱着花儿跳舞的场景。据文献记载,明 代万历年间地方官员高洪在
2、其诗篇古都行吟中写道:“清柳垂丝夹野塘,农人村女锄田忙。 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这首诗作中所提到的“花儿”一词即如今的花儿曲调;又 如河涅花儿曲调中唱到“阿哥们游过十三省,人伙里挑下个你了,其中所提到“十三省”即明 代朱元璋定都后所划分的区域行政建制。因此可推断,“花儿”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花儿”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 的民歌。花儿类似于其他地区的赶庙会或踏青,演唱者以歌会友,或独唱,或一问一答,或互相 对唱,不拘泥于形式,自由而“散漫”,所以又叫“漫花儿”。如果按照歌词格式、旋律特征和传唱习俗,“花儿”可以分为“河
3、涅花儿”和“洪岷花儿”。“洪 山民花儿”仅流传于甘肃康乐和岷县等部分地区,流传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影响力相对较小。相 对而言,“河涅花儿”流传地域最广且涉及民族最多,加上它的曲令丰富、歌词格律独特,所以 影响力最大。而如果按照歌词表现内容,“花儿”大致又可以分为情歌类花儿、生活类花儿和本 子类花儿。其中,情歌类花儿是用来展现男女爱恋之情的歌曲,曲调最丰富动人,常借助于拟人、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占到全部花儿的90%,因此,情歌既是“花儿” 的主体,也最具代表性;生活类花儿是反映西北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类的歌曲,为满足 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歌唱的,实用性较强,在演唱
4、中常采用起兴手法;而本子类花儿多是 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 史文化内涵,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大传花儿”。在“花儿”盛行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四至六月份,为期一周左右。 花儿会期间,各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盛装出行,有的还会背着干粮,他们以歌会友,场面比国际 巨星到场还“攒劲”(西北方言,表示厉害)。“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2006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花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材于章之乐相关文章)材料二世代生活在西北高原的各族人民,都喜
5、欢通过“花儿”的歌唱来尽情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对生活 的渴望之情和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此,“花儿”在传唱中也具有了多种功能意义。情歌是“花儿”的主体,从歌唱内容到情感抒发,其抒情功能均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花儿” 感情真挚浓烈、率直粗犷,既有表现男女青年对心仪之人相思爱恋的,也有表达对爱情誓死不渝 的,还有感情遇阻时宣泄出的撕心裂肺的等等。例如土族花儿土族令,歌词中唱到“房檐上 盘下鸽子窝,咕咕咕叫公鸽子偎母鸽。一晚上想你睡不着,门坎上坐,满天的星星数过。”作品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 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6、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 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11 . B12. D 13.以时间为线索串联全诗,从日暮一直写到夜深。写景抒情有机组合,根据 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衔接自然。以问答作结,使诗作在严谨之 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旧国”在本诗诗句中语意等同于“故乡) 意思是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善用比兴手法”说法有误。“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7、所要歌咏的 内容。本诗中的猿位于全诗末尾,不可能是比兴。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 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 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 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嗷嗷”“猿鸣”远应前 一句的“深山古木 “夜”字关合
8、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 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14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 滚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哺”“冥”“萧”“尊”“酹”“臾”“践”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5 . (1)C第一问:甄英莲。第二问:相关情节“惯养娇生笑你痴”表明英莲出身乡宦之家;”好防佳节元宵后”指英莲四岁 看灯时被拐;”菱花空对雪撕撕”指她被薛蟠强占为妾,改名为香菱,后来遭薛蟠正妻夏金桂欺凌。【详解】(1)本题考
9、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C.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暗示遭摧残而寿天的结局,说的是晴雯,不是袭人。袭人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意思是:性格温柔和顺,命运似 桂如兰。让人羡慕的是她虽然没有和自己喜欢的公子在一起,但是嫁给了伶人蒋玉函也算是有福 气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人物的整体把握能力。癞头僧人评价的对象应该是甄英莲。细分析这四句言词,第一句针对甄士隐而言,甄士隐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英莲,故“惯 养娇生”是说甄士隐对英莲(香菱)的宠爱,甄士隐是一个乡宦官,第一句是说英莲出身
10、乡宦之家; “笑你痴”是对甄士隐的同情。第二句菱花”点出英莲后改名香菱,“雪断断中“雪”与嚼”谐音,暗指薛蟠,道出英莲被呆霸王抢 去做妾一事,且“撕”是“尽”的意思,与“空对”相连,暗示了香菱的悲惨遭遇。在红楼梦原著 中,香菱后来被薛蟠的正妻欺凌。第三句点出英莲失踪的时间为元宵节。四岁那年的元宵节,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 霍起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找,皆无音 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第四句是对甄士隐家的结局的暗示,“便是烟消火灭时”指甄士隐家遭遇大火,甄家因此败落。16 . A17. B 18.含义: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练习书法,已
11、经失去了对中华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的毛 笔书写的传承。表达效果:作者用墨香代指书法,以书香代指阅读,将书法与阅读相比较,将其称为“众香之首”, 突出了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19.第七段回顾了书法曾经的崇高地位,也指出 了当今的艰难处境,作者知道书法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过去那种的辉煌时刻,但仍然认为书法对一 个人心灵的濡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全文的结尾,第七段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提出了希望,丰 富了文章的思想性,也深化了主题。【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窥视”,文中义为“感知”。“窥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中的意思是通过书法感知古人的内心世 界。故选Ao17 .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B.”作者认为魏晋文人所写信函没有价值”中的“没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从第二段“在我看来,魏 晋人手札中多如欧阳修所言,是致睽离,通讯问,史料价值无多。不过魏晋人偏爱写信却为后 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书法珍品,这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可知,作者认为魏晋文人所写信函史料价 值不大,但却是书法珍品。故选Bo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文中画线句“因为我们已经很难嗅到墨香,这种香味和书香一样,都属众香之首”,意思是现在的 人们已经很少写毛笔字,很少练习书法了,书法艺术在民间的流传日渐式微。而书法艺术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它与阅读一样,都属于最高一级的传统文化。在表达效果方面,句子中作者用墨香代指书法,以书香代指阅读,将书法与阅读相比较,指出其 在生活中与阅读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将其称为“众香之首”,指出其重要性耍高于其他的 传统文化,突出了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七段是文章的结尾段落。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书法曾经的崇高地位,“常常会由此展望 唐书的庙堂气色,向往宋书的倜傥诙谐”,也指出了书法在当今社会的艰难处境,“随着庙堂的颓 圮化为泥土,笔歌墨舞也偃旗息鼓。对这一变化,作者是坦然接受的。但作者指出,“对于一些 个体的人来说,在他们的
14、居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空间,让飘逸着灵性和率意的古典翰墨,安然回归”,作者此处指出书法对一个人心灵的濡养作用,从而突出了书法在当 代对个人的重要性。在内容上这段文字总结了全文,指出了书法曾经的庙堂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同时指出其对于 个人心灵濡养的作用。这一段文字既是总结,又提出希望。“在他们的居所,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空间,让飘逸着灵性和率意的古典翰墨,安然回归”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 推崇,既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性,也深化了主题。20 . (1)C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但仍有诸多问题阻碍了研究的发展。【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含义和辨析并
15、修改病句的能力。C.“无论是.还是都.”关联词语搭配得当,该句没有语病。D.“屈指可数”意思是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各学科方法 在古道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很少,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故使用正确。“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 经济优裕的生活。根据文中“西南茶马古道研究虽然热闹非凡”可知,该成语符合语境,使用 正确。以低沉委婉的旋律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在没有爱人陪伴的寂静夜晚,寂寞无聊的男青年倚坐在 门槛上,一遍一遍地数着漫天的星辰,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传达着他深深的爱恋之情, 同时,也把平日里铁骨铮铮、耿直豪爽的西北汉子面对情人时那柔情似水、缠绵怫恻的动人一面 展
16、现出来。“花儿”的传唱分两种场合,一种是在平日劳作或在山野间赶路时,另外一种是在每年农历四、 五、六月间举行盛大的“花儿会”中,而将“花儿”作为交友或传情的媒介这一传统已有两三百 年的历史,至今不衰。据统计,现如今流传于西北各地的“花儿会”多达上百处,“花儿会”规 模不等,少则数千人,多达数万人。每逢这时,远近的花儿爱好者纷纷赶来,一起登山对歌。花 儿会有众多地点,多选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古刹所在地,其中以每年六月初六甘肃莲花山和青海五 峰山的花儿规模最大。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 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在河州花儿中,有一类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的本
17、子歌,也被称为“整花”或“本事花”,这类作 品内容丰富、故事连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按照讲述内容的不同,又分为纯本子类花儿和以本 子起兴类花儿。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代表作品 如三国演义,这类花儿很像小说和戏剧的内容简介,只取其中某一章节的具体情节来作高度 提炼,使听众一目了然。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 而后半部分则让歌手即兴随意地抒情叙事,用以表达多方面的情感。作为纯本子类花儿的变体, 它不仅能反映歌者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最能考验演唱者的歌唱技艺,代表作品如杨 家将薛仁贵征西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
18、类花儿的传唱使人们得以接受道德教化、 传承历史文化。(取材于佟鑫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花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B.使用汉语临夏方言进行传唱。C.形成的确切时间存在着争议。D.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是花儿的传唱区域。B.舞蹈彩陶盆佐证了花儿成型于明代初年。C.漫花儿源于其演唱形式灵活而自由散漫。D.花儿会是男女青年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歌彰显“花儿”感情真挚热烈的特点。B.土族令表现了西北汉子的丰富情感。C.登山对歌道具
19、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D.纯本子类花儿既内容丰富又叙事性强。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子花儿的一项是() A.道德经B.水浒传C.西游记D.杨家将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花儿”的价值。二、文言文阅读阅读登泰山记,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 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 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20、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 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 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樗端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 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 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21、。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 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6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 限:门槛B.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C.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D.僻不当道者 僻:偏僻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阴,济水东流当其南北分者8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回视日观以西峰C.世皆谓之天门云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D.或日,此东海也或得日或否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齐河、长清,穿泰山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10 苍山负雪,明烛天
22、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灯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D.其远古刻尽漫失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2)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是作者在登泰山之前,富有层次感地描摹泰山的概貌。B.第二段重点写登山之难和登上山顶后所见,是为突出泰山的高峻。C作者记述游程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三条山谷为中心贯穿全篇。D.文章第五段描绘泰山严冬景观,多用两三字短句,用语简洁凝练。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次乐乡县
23、注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注】乐乡县: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1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征”是指独自在旅途。B. “旧国”语意不同于“故乡C. “边城”意思是“边远之城”。D. “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日暮相关何处是”的基调。B. “荒烟”和“古木”都从侧面烘托距离之远和夜色之浓,手法独到而且画面逼真。C.诗人采用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收尾,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北京市 通州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