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docx
《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 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 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 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则是中 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在 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 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 化贡献。本文就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的一些 基本情况作一些说明,供各位从事礼仪教育 实践和礼仪研究的同仁参考。一、儒家的礼仪教育学说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他不仅把礼 乐诗书易春秋列为教学内 容,而且把这种以“礼”为核心的教育作为 国家政治制度、人伦道德秩序建设的基础。 因
2、此,儒家重视礼制建设,形成了非常重要 的学术观点。第一,“道德仁仪,非礼不成”。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礼论等最为详尽。首先,礼仪将礼分为“吉礼、凶礼、 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为五礼。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因为祭祀是 “国之大事”,所以吉礼为五礼之首。包括 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 以及四方百物的祀典,都属于吉礼。凶礼,一般指丧葬,也包括对天灾人祸 的哀吊等。军礼,主要指战事,包括校阅、出师、 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还包括一些需 要动员一些大量人力的活动,如建造城邑, 田猎等。宾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 乡饮酒礼、立储等。其次,礼记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 到政治、法律、
3、道德、哲学、历史、祭祀、 文艺、教育、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 方面,它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 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主要资料。第三,礼记的版本。礼记的版本分经本、经注本、注疏 本、校本、释文本五类。小戴礼记是最 早的经本。南宋时岳珂所刻的十行本,附有 释音和注疏,称为岳本,此是注经本。明代 嘉靖年间闽中李元阳用十行本重刻的,世称 闽本。明万历年间,国子监用闽本重刻的, 每卷首有监臣田一儒、吴士元等校刊重修字 样,世称监本。崇祯年间用监本重刻的,书 末有“明崇祯十二年岁在屠维单阚古虞毛 氏镌题字” 一行,世称毛本。以上三本都是 注疏本。校本有惠栋校宋本,宋刊本礼记正义 七十卷。
4、浦堂十三经正误中有礼记正 误十五卷。释文本有通志堂本,即经典 释文礼记音节。东汉末,郑玄为礼记 作注,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清代阮 元的十三经注疏。其中以阮元的十三 经注疏、孔颖达的礼记正义最完善, 供学者研究之用。第四,礼记各章的内容简介。1 .曲礼分上下两篇,它记录具体细 小的礼仪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义制度的言 论。2 .檀弓分上下两篇,记述孔子及其 弟子讨论丧礼的言论。3 .王制,记述古代君王封国、爵禄、 职官、祭祀、丧葬、刑罚、选拔、官吏,学 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4 .月令,本篇仪一年十二个月,逐月记载当月的各种天气情况、天子应关心的 农事及其天子所宜的居处、车马等。5 .曾子问,本篇记
5、述孔子与弟子曾子之间有关丧礼的问答。6 .文王世子,本篇记述天子教育太子的礼仪、内容以及尊师重教的制度。7 .礼运,本篇重点叙述礼的发展演 变和运用问题。8 .礼器,本篇叙述礼的作用、制礼 和行礼的原则,礼的各种表现及其表现形式。9 .郊特牲,本篇记述各种祭祀、朝 觐、天子出行、婚礼等礼仪以及对其礼义的 阐释。10 .内则,本篇主要叙述家庭内所应 遵循的各种礼仪准则。11 .玉藻,本篇记载天子、诸侯的服 饰、饮食、起居之礼以及其他礼制。12 .明堂位,本篇记述诸侯在明堂朝 见周天子时所处的位置及周公的功绩等。13 .丧服小记,本篇详细记述了关于 丧服的制度。14 .大传,本篇记述宗法制度、祭祀
6、 天地山川的礼仪和服制。15 .少仪,本篇记述各种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行为活动的礼仪。16 .学记,本篇阐述了儒家关于兴学 执教的道理以及教学活动的基本教义,是中 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17 .乐记,本篇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公 孙尼子所作,是儒家关于音乐的理论著作, 其中讨论了音乐的起源、效果、作用等重要 问题,是中国古代有关音乐和文艺理论的专 著。18 .杂记,分上下两篇,上篇记述诸 侯以下土阶层的丧事礼仪,下篇记述丧礼、 祭祀、婚姻、避讳等礼的规定。19 .丧大记,本篇记述国君、大夫、 士子的丧礼。20 .祭法,本篇记述有虞氏以至周代 以下关于制作祭祀群神的礼仪。21 .祭义,本篇主要阐述
7、敬奉双亲的 孝道、敬顺尊长的悌道。22 .祭统,本篇从多方面记述祭祀的 意义。23 .经解,本篇记述儒家六经对人们 的教化作用。24 .哀公问,本篇记述鲁哀公与孔子 关于礼与政之间的问答。25 .仲尼燕居,本篇记述孔子与弟子 对礼的本质、内容、作用,以及行礼的意义 与违礼的弊害等问题的讨论,论述了礼与乐、 礼与德行、礼与行政的关系。26 .孔子闲居,本篇记述孔子与弟子 子夏对王者之德的讨论。27 .坊记,本篇记述孔子有关如何有 效防范人们违德、违礼、不忠不孝、犯上乱 伦、贪利忘义等方面的言论。28 .中庸本篇是阐述礼制、心性、 天人关系等重大学理问题的哲学著作,被后 入独立成篇,收入四书。29
8、 .表记,本篇记述有关君子的持身 之道,虞夏殷周四代之治,侍君之道。30 .淄衣,本篇论述了君臣之道、君 臣之德,以及尊师好贤等问题。31 .奔丧,本篇记述身在异国他乡回 家奔丧之礼以及其他丧礼。32 .问丧,本篇记述父母刚死到虞祭 时孝子守丧的悲哀心情和表现。34 .服问,本篇记述有关丧服服制问 题。35 .间传,本篇记述服丧的人内心感 情与在外貌、居住的表现。36 .三年问,本篇阐述为父母服孝三 年的理由。37 .深衣,本篇记述深衣的制度、意 义和用途。38 .投壶,本篇记述有关投壶的礼仪。39 .儒行,本篇记述儒者衣食住行的 礼仪以及德行修养。40 .大学,本篇记述大学之道,以及 修身齐
9、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原则。被后儒独 立成篇,收入四书。41 .冠义,本篇记述士冠礼的意义。42 .昏义,本篇记述士的婚礼意义。43 .乡饮酒义,本篇记述乡饮酒的礼 仪。44 .射义,本篇记述射礼及其意义。45 .燕义,本篇记述“君臣燕饮之礼, 上下相尊之义”。46 .聘义,本篇记述聘礼的意义。47 .丧服四制,本篇记述古代丧服制 定的四个原则。三、儒家礼仪教育的启示儒家文化历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占 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化,注重礼仪和礼仪教育, 对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与 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功过得失本文 尚不及惶论,但仅就礼仪教育某些值得借鉴 的地方谈两点不成熟的看法。第一,礼义是
10、礼仪的灵魂,礼仪教育必 须根据礼义来确立。礼仪属于德育的范畴,表现有德义、德 仪、德行、德容、德表等等要素。其中“德 义”最为重要。如礼记讲,礼是用以“正 君臣,亲父子,和长幼”的,只有“君臣正, 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儒家 的礼仪教育,旨在建设一个“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知礼义、懂礼节、行礼仪的仁 礼道德与社会秩序,通过礼仪教育和教化, 使人们生活、活动在一种由礼制规定的等级 社会、道德规范中。所以,儒家强调,上至 天子,下至庶人,接受礼仪教育,躬行礼仪 规范,都要“内知德义”,如果徒有外在德 表,即盲目学习、模仿某种礼仪行为,那就 不是礼仪教育的真实意义了。其实,我们现代的
11、礼仪教育,它作为现 代社会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道德教育,表面 上同样要求人们做到“容体正,颜色齐,辞 令顺”,但在德义、礼义上,我们的时代发 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现代社 会的道德精神要求,为了建立现代社会的文 明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其礼仪规范 应该赋予现代世界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的 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礼义备”。 我认为,加强现代礼仪和礼仪教育的理论建 设,应该是我们今天推进礼仪教育的必须重 视的一项重要课题。第二,中小学礼仪教育,应该成为德育 的必修课。在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实践 课程非常必要。首先,因为我国对外开放不 断深入,无论是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等
12、社会舞台的领导者还是普通劳动者,乃至 旅游者,都要懂得一般性的现代社会礼仪, 所以做一个明礼义,知礼节,懂礼貌的人, 做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全面提高人的文 明素养,应该从基本礼仪规范抓起。其次, 道德教育不是空洞无物的说教,“明礼义、 知礼节、懂礼貌”,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表 现,而这些是需要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养成 的。中小学开展现代礼仪教育,是将道德教 育生活化、社会化、实践化的有效途径与措 施。礼仪是文化的表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 文化特质,不同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故 有不同的礼仪规范。但是在中小学开展现代 礼仪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应该拒绝继承和 发扬我国古代礼仪教育的优秀传统,因为我 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文化 礼仪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