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分课编排)(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分课编排)(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分课编排)(附参考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 , ”,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 , ”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 , ”,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 ,
2、 ”。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晳推脱不愿表达,孔子为了打消曾晳的顾虑回应道: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 ”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 ”。10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 , ”。11在子路、曾皙、冉有
3、、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 , ”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乐,可以担当大任。谏逐客书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强调国君要以包容的态度治理国家的句子是: ,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 , ”这样的不良印象。5.谏逐客书中
4、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指出“ , ”,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6谏逐客书中总结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贤纳士,靠任用客卿取得成就的句子是“ , ”,强调了重用卿的重要性。7谏逐客书中以太山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 , ”。8谏逐客书中“ , ”两句,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
5、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游乐要适度而行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赏罚分明的句子是“ ,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 , ”,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 。9.在谏太宗十思
6、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 , ”,不利于国家的稳定。10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更应防范危险、注意节俭的句子是“ , ”。1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 , ”。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 , ”。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
7、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 , ”两句聊表敬意。5. 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 ”,根本目的是“ ”,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 ,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 ”。8.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 , ”两句,说这样
8、不叫“拒谏”。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 ”,且“”,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 , ”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不问国事、附和世俗的丑恶现象。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是“ , ”。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 ,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
9、一观点。6.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 , ?7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样,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 , ”。8.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 。9.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10.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11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写明了阿房宫所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走势。12阿房宫赋中以虹为喻,写复道壮美的句子是“ , ”。13阿房宫赋中“
10、, ”两句以“绿云”喻“晓鬟”,写出了宫女之多。14阿房宫赋中,“ ”一句写建筑之密集,“ ”一句写矗立的建筑数量众多。15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的瓦缝之多的句子是“ , ”。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人同此心”的超阶级观点的语句是 “ , ”。1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始皇独夫之心,一天天骄横顽固,其结果是阿房宫被“ ”化为了焦土,最后作者敲响警钟,认为如果后人只是哀叹却不以为鉴,结果将是“”。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如果“ ”,那么历史将会改写,秦就能“ ”。19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统治者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句子是: , ?20杜
11、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宝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1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楼阁之多的语句是“ , ”。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指出对抗秦国的办法是“ , ”,认为此举会让秦国寝食难安。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3.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认为用土地贿赂秦国,“ ”,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贿赂秦国的危害。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5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侵
12、略得越急的句子是“ , ”。6六国论中苏洵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可以对抗秦国,但“”,据此对治理国出建议:“ ”。登岳阳楼1.“ , ”两句写洞庭湖浩渺的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奇丽。2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域辽阔,气势恢宏,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 ”体现了这一特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 ”。4登岳阳楼中描写诗人漂泊天涯、疾病缠身、孤单落寞的诗句是“ , ”。5登岳阳楼中“ , ”两句,表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胸襟博大。6登岳阳楼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想到边境
13、仍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泗交流的场景。7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冲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8在登岳阳楼中,杜甫写自己眼见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哀伤的诗句是“ , ”。9.登岳阳楼中,作者笔锋一转,由个人身世之哀扩展到国家动荡之愁的句子是“ , ”。10.登岳阳楼中,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的诗句是“ , ”。念奴娇过洞庭1.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 。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
14、子是: ,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 。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 。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7.念奴娇过洞庭中“ , ”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 ”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从金陵
15、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 , ”两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 , ”两句,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 , ”两句,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词人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军兵临城下,而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寻欢作乐的场景。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化用
16、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游园皂罗袍1、游园皂罗袍中“ ,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2、游园皂罗袍中“ , ”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的无限哀怨。3、游园皂罗袍中“ ”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4、游园皂罗袍中,杜丽娘面对美好的春光,却只能独自欣赏,不知真正的赏春欢乐在谁家的唱词是:“ , ”。5、游园皂罗袍中,“
17、, ”两句,通过美丽的春景与破败环境的强烈对比,使杜丽娘百感交集,如此春光被辜负,自己的美好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附:参考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如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理解 默写 练习 编排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