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学基础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特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 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 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 业思想。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等各专业使用,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性质和任务制订,致力于为学习 和掌握各门中医学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
2、本内 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经络 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九种体质的主要特征;病因的概念及各种 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2 .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 理联系;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 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措施;中医养生原则和中医治疗观。3 . 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中医药文化;精气
3、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病因学说的形 成与发展;中医康复原则。【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2 .能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3 .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辨证论治的良好理论基础。4 .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 .巩固专业思想,坚信中医,热爱中医,树立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2 .初步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中医学 理论。3 .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内容总时数理论实践结论88
4、第一章哲学基础12102第二章藏象20182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88第四章经络学说651第五章体质642第六章病因1091第七章病机1091第八章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1082合 IT907911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 论【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 .熟悉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的学术成就。3 . 了解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及优势;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概况;中医药文化;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目标】能初步运用中医学的基本观点思考和分析医学问题。【素质教育目标】坚信中医,热爱中医,立志为中医事业而奋斗终生。【教学内容】1
5、.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和医学模式。2 .中医学的学术特色理论优势;治疗优势;方药优势;养生保健优势。3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古代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先秦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近代和现代。5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注重宏观观察;重视整体研究;强调功能联系;擅长哲学思维。6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7 .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中医药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8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
6、方法。第一章哲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 本内容。2 .熟悉精与气的哲学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 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 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 和五行学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力培养目标】1 .能初步应用精气学说说明一般的自然界现象和人体的生理现象。2 .能初步应用阴阳学说说明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3 .能初步应用五行学说说明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素质教育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正确对待和分析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
7、行学说。【教学内容】第一节精气学说1 .精与气的哲学概念。2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精气的运动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 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3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第二节阴阳学说1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分类规律。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与互藏;阴 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 体的病理变化;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第三节五行学说1 .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
8、类。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五行的制化与胜复;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五行的母子相及。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 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第二章藏 象【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2 .熟悉藏象的概念及脏腑的特点;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五脏的生理联系;奇恒之腑 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3 .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五脏六腑的解剖形态;五脏主时理论;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能力培养目标】具备初步运用藏象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节五脏1
9、 .心 心的解剖形态;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特性;心的生理联系。2 .肺 肺的解剖形态;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肺的生理联系。3 .脾脾的解剖形态;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脾的生理联系。4 .肝肝的解剖形态;肝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联系。5 .肾 肾的解剖形态;肾的生理功能;肾的生理特性;肾的生理联系。第二节六腑1 .胆 胆的解剖形态;胆的生理功能;胆的生理特性。2 .胃 胃的解剖形态;胃的生理功能;胃的生理特性。3 .小肠 小肠的解剖形态;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的生理特性。4 .大肠大肠的解剖形态;大肠的生理功能;大肠的生理特性。5 .膀胱 膀胱的解剖形态;膀胱的生理功能;
10、膀胱的生理特性。6 .三焦 三焦的解剖形态;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的生理特性。第三节奇恒之腑L脑 脑的解剖形态;脑的生理功能;脑的生理联系。7 .髓 髓的解剖形态;髓的生理功能;髓的生理联系。8 .女子胞 女子胞的解剖形态;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的生理联系。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 .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脾与肺;肝与肺;肾与肺; 肝与脾;脾与肾;肝与肾。2 .六腑之间的关系。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分类、运行和生理功能。2 .熟悉精、气、血、津液的相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中医学 基础 课程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