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填空题.docx





《交通工程学-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学-填空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填空题一、填空题1 .交通工程学是从道路工程学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探讨对象是道路交 通。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科学问题。(P1)2 .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可以概述为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 社会性和超前性。3 .交通工程学科发展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头初40年头末)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世纪50年头初70年头末)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头初90年头末)4、智能化交通系统探讨阶段(20世纪9。年头中期起先)4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鼠、乘客和行人.(P12)5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视力
2、(静视力、动视力)、视野(静视野范围最大)、色 感2、反应特性:知觉-反应时间3、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特性特点4、乏累驾驶6 .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实力 三方面指标来评定。最高车速: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km/h)(动力学模拟理论)的应用。53 .交通流由单个驾驶员与车辆组成。54 .交通设施与交通流关系密切,从广义上分,交通设施可以分为连续流 设施与间断流设施两大类。连续流设置下,无外部因素会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主要存在于设 置了连续流设施的高速公路与一些限制出入口的路段。间断流设施是指那些由于外部设备而导致了交通流周期性中断的
3、设 置。导致间断流的主要装置是交通信号,它使车流周期性中止运行。还有一些停车或让路标记。55 .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 0 =*K (匕空间平均车速)极大流量Z: Q-V曲线上的峰值临界速度匕: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最佳密度K,“:流量达到极大是的密度堵塞密度勺: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是的密度畅行速度4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P85)56 .在一列稳定移动的车队中视察获得的不变的车头间距被称为饱和至头 间距。假设车辆进入交叉口耗时为h,那么一个车道上进入交叉的车 辆数可用5 =等(S饱和交通量比率,单车道每小时车辆数;h h饱和车头时距
4、)57 .启动损失时间:将前几辆车的超时(即消耗的大于平均车头时距h的时间)加在一起58 .离散型分布:1、泊松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 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均值M=方差D=%/2、二项分布:应用于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均值 M方差D3、负二项分布:应用于车流波动性很大或以确定的计算间隔观测到达 的车辆数(人数)其间隔长度始终持续到高峰期间与非高峰期间两个 时段(所得数据方差较大)59 .连续型分布:1、负指数分布:若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就是负指数分 布。适用于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 大的车
5、流。局限性: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随车头时距t单调递减的,即 车头时距约短,其出现的概率越大。这种情形在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 中是不行能出现的,因为车头间距至少为一个车身长度,所在车头时 距必有一个大于零的最小值7 o2、移位负指数分布:将负指数分布曲线从原点。沿t轴向右移一个最 小间隔长度r。适用于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和车流的车头时 距分布。局限性:越接近,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这在一般状况下不符合驾驶 员的心理习惯和行车特点。从统计角度看,具有中等反应灵敏度的驾 驶员占大多数,他们行车时是在平安条件下保持较短的车间距离,只 有少部分反应特别灵敏的驾驶员或较冒失的驾驶员才会不顾平安去
6、追 求更短的车间距离。60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车辆或行人),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则包含了两者。61 .排队规则:损失制一顾客到达时,若全部服务台均被占,该顾客就自动消逝,永 不再来等待制一顾客到达时,若全部服务台均被占,他们就排成队伍,等待 服务。服务次序有先到先服务和优先服务(如急救车、消防车等)等 多种规则混合制一顾客到达时,若队长小于可接受排队长度,就排入队伍;若 队长大于可接受排队长度,顾客就离去,永不再来。62 .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M:泊松输入或负指数分布服务D:定长输入或定长服务Ek:爱尔朗输入或服务M/M/N泊松输入/负指数
7、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多通道服务)63 .排队系统最重要的数量指标为等待时间,忙期,队长64 . M/M/1 系统65 . M/M/N系统:“多通道服务”系统66 .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探讨在无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 行驶时,后车跟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在跟驰模型中,非自由 状态(交通流密度很大、车辆间距较小)行驶的车队的三个特性为制 约性,延迟性,传递性67 .由于跟驰车的加速度与两车相对速度成线性关系,故跟驰模型又被称 作线性68 .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更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当车流因 为道路或交通状况的变更而引起密度的变更时,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 的传播。通过分析车流
8、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密度和速度 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理论又可称为车流波动理论。基本方程:匕=/4,当% & 4时,匕为负值,表明波的方向与原车流流向相反,起先排队出现拥塞。反之,则不致发生排队现象, 或者是已有的排队将起先消散。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亦即可求得在指定的交通运行质量条件下所 能担当交通的实力。因此通行实力分析过程中同时要进行运行质量的 分析。70 .通行实力的种类与其定义:1、基本通行实力:道路组成部分在志向的道路、交通、限制和环境条 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的匀整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 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2、可能通行实力:一已知道路的
9、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料的道路、交 通、限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对上述诸条 件有代表性的的匀整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l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3设计通行实力: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料的道路、交通、 限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对上述诸条件有 代表性的的匀整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实际服务水平下,lh 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71 .公路服务水平的定义: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与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 的质量量度。亦即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能供应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72 .公路服
10、务水平的分级与各级服务水平的运行质量描述:在到达基本通 行实力(或可能通行实力)之前,交通量越大,则交通密度也越大, 而车速越低,运行质量也越低,即服务水平越低。我国公路服务水平 分为四级:以与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二三级分别对应于美国的C、73.D两级,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高速公路是有中心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限制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是彻底的非中断性交通流设施。高速公路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其中包括匝道一主线连接处与匝道一横交公路连接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志向条件包括:1、3.75m车道宽度W4.50m;2、侧向净宽21.
11、75m;3、车流中全部为小客车4、驾驶员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娴熟、遵守交通法规者。74 . V/C是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V为在志向 条件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C为基本通行实力。75 .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车流运行特性:在双车道一般公路上,汽车超车 时必需进入对向车道行驶若干距离后回到本向车道才能完成超车过 程。因此双车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的汽车流运行都受到 对向交通的制约。故不能对单个方向而必需对车行道双向通行实力和 服务水平进行总的分析计算。志向条件:1、设计速度大于等于80km/h2、车道宽度大于等于4.00m,不大于4.50m3、侧向净宽大于等于1.7
12、5m4、在公路上无“不准超车”区域5、交通流中全部为中型载重汽车6、两个方向交通量之比为1:17、对过境交通没有横向干扰且交通秩序良好8、处于平原微丘地形76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实力: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次要道路上车量穿越空 当能通过的车辆数最大等于主要道路路段的通行实力77 .穿越间隙:与次要道路上的车流通过交叉口的状态有关,还与穿越车 流的流向有关(P162)n一机o78 .信号交叉口通行实力79 .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资源条件下,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建设、运营等方面从整体上做出最佳支配,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80,城市客运交通需求
13、发展预料:四阶段法:出行生成(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预料,出行生成预料)、出行分布(出行分布预料)、方式划分与交通支配出行分布预料:增长系数法分布预料(平均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 法分布预料8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步骤:1、在现状交通网络交通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参考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 规划中的路网系统方案,依据城市形态与发展趋势确定一个初始的道路网络方案;2、将预料的各方式出行O-D量支配至路网方案上,预料每一交叉口, 每一路段的支配交通量与路段平均车速、交叉口平均延误;3、分析评价每一路段每一交叉口的交通负荷、服务水平与网络总体评 价指标4、依据交通质量评价与网络总体性能评价结果,调整路
14、网规划方案, 返回至步骤2,直到规划方案可行、合理。82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布局与形态取决于城市的结构形态、地形地理 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功能的用地分布等。83 .道路网络交通支配分为平衡模型与非平衡模型两类,以Wardrop第 一、其次原理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全部运用的 路途都比没有运用的路途费用小Wardrop其次原理: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全部车辆的中 出行时间最小84 .支配方法:最短路交通支配方法(出行量分布不匀整,全都集中在最短路上,是基础)、容量限制支配方法、多路径交通支配方法、容量限制一多路径交通支配方85.道路交通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 工程学 填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