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知识清单(上)(下).docx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知识清单(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知识清单(上)(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1文言虚词种类(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1)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有:吾、予 余、我。例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第二人称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有:汝(女)、而、尔、若、乃。例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并序)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卫风氓)第三人称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有:之 其 彼、厥。例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注意:“之”作宾语时,可指代 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例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谦称称自己的名字,或用“臣” “仆” “愚” “不才”等,妇女用“妾”,国君用“孤” “寡人”。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敬称表示敬称的代词有;大王、将军、君、公、公子、陛下、阁下、足下、子、 先生、 大人,卿等。例如:唯大王命之。(荆轲刺秦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人称复数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官赋)也,用于陈述句末,
3、表肯定的陈述语气.矣用于句末,表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的变化和情况,同时有加重语气的作用。译为“了”。例如: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用于句末,表示将要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表达一种确有把握的语气,或表述 一种命令、决断或请求的语气。译为“了”,或不译。例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焉用在句末,表达一般的陈述语气,有引人注意的意味。例如: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耳用于陈述句末,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 “罢了”,例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坚决 肯定语气。例如: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之战)(2) .疑问语气乎用于各种疑问句末,表
4、达询问、反诘测度等语气,可译为“吗” “呢”等。 例如:a.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表询问,译为“吗”。b.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表反问,译为“呢”。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乎,表测度, 译为“吧”。与(欤)、邪(耶)a.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与,表询问, 译为“吗”。b.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欤,用于是非问句,译为“吗”。c.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耶,表疑问,译为“呢”。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岂邪,表反诘,译为“难 道吗”。(3) .感叹语气哉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
5、解牛)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4) .其他“唯”用于句首,表示希冀的语气,有时译为“希望”。“夫” “盖”在句首, 表示引起议论,不译。例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3.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在意义、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之 者、其, 言。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纤其骇瞩。(滕王阁序)言遂矣,至于暴矣。(诗经卫风氓)人叹词(六)叹词是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用于招呼、应答的词。
6、它不充当句子成分,也不和别的词组合,而是独立于句子成分之外,或充当独 立成分,或成为独词句。例如: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祭十二郎文)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七)兼词古代汉语里,用一个字的形体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叫兼词。常用的有: 诸 焉 盍 叵。1 .诸“诸”是“之”和“于”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诸”还是“之”和“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语气词。例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下)2 .焉“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于”是介词,“之”是代
7、词。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3 .盍“盍”相当于“何不”。例如: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4.叵“叵”相当于“不可”。例如:白云叵揽撷,但觉沾人衣。(黄羔岭)对学分析阊一听文M虚词推断位淮崎-句,推断以TR而一艰T之tK 一级为一0于T -乃二 iTWrO* 目-18个重点虚词B二嫌一则一畲二T乎三g T何三嫌m =ta与三嫌首三tW =&文言虚词人际代调一代值t-Rf示代词腌向代网厂四展副词卜范ac*i询卜时间副词-1卜遇PW词 卜绥等副词 Q数则词厂于/ iV9 1J以并则关系1- 遴关系卜选隆关系一逢国-I不修关系b瞬听关参卜因
8、,目的关系卜189关茶 I修悦关系培府助同 助谓+遇词I 节动词01二、18个重点虚词(一)以副词。同“已”,已经。及以至是,言不辱者,徒强颜耳。(报任安书)(2)连词。表示并列,又,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表示顺承,可译为“而”,或不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刺秦王)表示目的,来。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表示原因或理由,因为。晋侯、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表示结果,以致。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表示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3)介词。因为。且以一璧之故逆
9、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把。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苏武传)用。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凭。久之,能以足音辩人。(项脊轩志)凭身份,以资格。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按照,依据。荆何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4)助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游褒禅山记)(5)复音虚词。“以是” “是以都可解释为“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二)而1 .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
10、你的” “你们的”。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假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6)表示修饰关系,不译。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三)之(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们)”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
1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 译。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 应省去。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
12、,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 个字,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无义。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四)其副词。表示揣度,可译为“也许” “大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示反诘,可译为“难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示祈使,可译为“应当” “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2)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 真邪?(祭十二郎文)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假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
13、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代词。他(们),他(们)的。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其中(的)。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这(个),那(个)0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4)助词。用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邺风静女)(五)为(1)介词。常与“所”搭配,表示被动。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连词。如果,假使。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韩非子内储说下)(3)助词。与“之”相配合,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
14、告子上)用在句末,常与“何” “奚” “胡”等搭配,表示反问或感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介词。替,给。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并序)向,对。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因为,由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为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淮左名都)(六)于1 .介词。(1)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比。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3)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和,与。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5)向。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6)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7)由于。业
15、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8)被。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9)到。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2 .复音虚词。于是。(1)用于句首,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 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从这”“在这”等。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七)乃1 .副词。(1)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就便。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3)去1,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4)只,仅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5)用于判断句中,
16、起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2 .代词。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 .连词。于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八)所4 .助词。(1)放于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可译为“的人” ”的 东西” “的事情”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2)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 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 .复音虚词。所以。(1)表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凭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九)且1 .副
17、词。(1)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2)将近,将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 .连词。(1)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3)而且,并且。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即使。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因3 .介词。(1)凭借,依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2)趁机。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3)顺着。变法者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4)通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5)因为。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归去来兮辞(并序)4 .副词。于是,就。
18、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一)则1 .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乃”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 .连词。(1)就,便,那么。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2)假使,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可是,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4) “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十二)者1 .代词。(1)表示人 物 事等,译为“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等。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2)用在
19、数词后,表示上文所述的几项事物,译为“个方面” “样东西” “件事情”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用作“若” “似” “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2 .助词。(1)用于判断句中,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之末,引出原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3)用在时间词或否定词后,可不译。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4)用于疑问句的句末,表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5)结构助词。
20、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三)乎1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2 .助词。(1)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吗” “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将“辈” “属” “侪” “族” “徒,,等同放在人称代同后面表多数。可译成“们”, 或在人称代同后加一类”“这些”等词对译。例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柳敬亭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
21、之。(师说)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2.指示代词用来指示和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可代人、代物 代事。近指代词近指代词有:是、此 斯 兹 之、然。译成“这” “这个” “这里” “这样”。 例如: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远指代词远指代词有:彼、夫、其。译成“那” “那个。例如: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旁指代词旁指代词:他。可译成“别的” “其他的”。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虚指代词有:或 某。例如:或曰,此东海也。(登泰山记)汝忆否?四五年前事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高 语文 备考 文言 虚词 知识 清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