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一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鲤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 梦未完。张爱玲对红楼梦是极度的痴迷。她在自传中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 重新阅读红楼梦,一生未曾间断。张爱玲这一辈子中,是真读“破”万卷红 楼梦!据记载,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编撰,而后儿十回则是由高鹦续写,张 爱玲说:“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 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并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天日 无光,百般无味”。后来知道了缘由,张爱玲对高鹦实实在在地憎恨起来,这也使 得她下定了续写红楼梦的决心。于是乎,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2、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红楼梦除了它的社会价值之外,对于人物的刻画是特别值得考究的。不然 也不会八十回后,读之一一索然无味。而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纵观全书,每一位 被细致描写的“名角”,复杂的铺垫,费尽心思的细节勾划,都是为了林黛玉和贾 宝玉二人而设。而林黛玉,是我最同情的却也觉得最可悲的人。为何?且听我细细道来。林黛玉自幼怯弱,且幼年丧母,使得生性变得更加柔弱,一直以来都靠药物保 养。到贾府以后,她更想念父母与家乡,忧郁经常压抑于心头,至于悲愁流泪,原 本就不好的身子变得更加孱弱。在贾家失去两大靠山前,贾政曾耗资巨大来修建大 观园,整个大观园都沉浸在家世的温床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不见一心只读
3、圣 贤书。黛玉后来被送进大观园,活于温床中,也死于温床中,因为有肺结核,而自 幼又体弱多病,根本离不开昂贵的药物。此属可悲之一。而黛玉自身柔柔弱弱,最 擅长的便是吟诗作对,虽会儿手针线。但毕竟从小是富养的大小姐,不善劳动,便 是六指不沾阳春水。同时也没有农村妇女的那种大气。这就导致了,林黛玉,根本 不可能逃离大观园这个温床!此属可悲之二。在大观园,黛玉情窦初开,遇见了贾宝玉。但这一恋情,却不似初恋的单纯, 而是满心戒备:在黛玉认可宝玉为她的“知己”前,她察言观色,徒增了多般猜 疑,嫉妒,生气,担忧。而在与宝玉相认为知己后,仍旧悲戚感伤以泪洗面。最经 典的莫过于“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时吟唱的葬花
4、吟由唐寅的落花诗引申 而来,两诗情绪格调极其相似。唐寅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末世土子的失意与感 伤、无奈与落寞。而同样是葬花,黛玉带给读者的,却是她对于未来的绝望:自忖 红颜薄命,感悲父母早逝,无人为她主张婚事。“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 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这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而其内心的矛盾与痛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 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 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 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
5、人最 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 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 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 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 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 为了 “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爱, 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 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
6、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 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 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 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 也未得幸福。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 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 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留意,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 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 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就拿此二
7、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 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 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 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 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 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 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 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
8、许她是招人喜爱, 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 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联是她不 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 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 正的赢家。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 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 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
9、?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 个问题已不重要了。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八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是一部逾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颜色的人物,在他的 笔下一个朱门富家由盛到衰,个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维妙维肖,宝 玉、黛玉的真诚恋爱更令人唏嘘不时,不敢妄作谈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触与人 人分享。个中主要的局部我感觉除了写一个人人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真的恋 爱。最主要的是写女性,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由浮想联翩。在这部小 说里我最喜好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喜欢敢恨,性情率真,吵嘴犀利,嫉恶如 仇,真乃一女中丈夫,但却因而惹起贾
10、府主子的不满、怨恨,最终被逐出大观园, 病死家中,不由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尤二姐、尤 三姐的凄惨故事,尤三姐为了恋爱,情愿献出珍贵的生命来证实本人的洁白。尤二 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诈奸巧,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 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Y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互相喜欢恋,最终却都为了 恋爱献出珍贵的生命。让人不由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 黛玉与宝玉真心相喜欢却由于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终招致了这场悲壮的恋 爱悲惨剧,有恋人终不成家属。迂回的故工作节,性情清楚的人物,让人读起来骑 虎难下,感触到艺术的魅力。所以我最大的感触
11、就是恋爱是不分贫富有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真的恋爱, 虽然目前社会的拜金主义盛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娶亲的言 论。”在婚姻上更考究门当湖对,我不由慨叹前人的恋爱,他们为了勇于献出本人 珍贵的生命,为了喜欢勇于丢弃本人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岂非真的 是没有钱就没有恋爱吗?置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本人的谜底,愿世俗少 一些干扰,愿恋爱少一些悲惨剧,愿世界有恋人都终成家属。红楼梦读后感(2):今日,妈妈引见了一本书给我。它就是出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它的作者 是清代的曹雪芹。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耳目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 的悲惨剧贯串一直。由多情潇洒
12、的宝玉,柔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作在清朝 封建家庭的感人恋爱悲惨剧。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提醒了那时封建社会的 阴郁,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恨。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 府,渐渐与令郎贾宝玉相恋,原本这是一段美妙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运用掉 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 意冷,识破尘凡的故事。我以为红楼梦这本名著很动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事理,也时常 投入不已。我感觉,那时的贾府很浪费,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措辞也很有重量, 贾尊府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殊心疼贾宝玉,把他看成掌上明珠。虽然贾母十分 心疼贾宝玉,但我并不是非常喜
13、好他。我感觉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 意味。轻佻,恶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当然,最终他也在分 开黛玉的宏大悲哀中醒悟了过来,一改本人素日率性妄为的作风我却是喜好贾宝玉 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喜欢哭,但很却有才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她和贾宝玉很 谈得来,常常一同游玩,两人是两小无猜,非常要好。我感觉,本人也是一个样样 通晓的小女孩,喜好很普遍,念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喜欢哭,有时 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但是,这些应该矫 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感觉我们要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 泪。我感觉,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
14、喜好的人物,也是最动人的人物!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 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维妙维肖,阐明他的写作功底非常深沉,里面的人物个个仿佛 就站在我面前,同我措辞似的。我要向他进修写作的办法,把写文章的根本功打扎 实,进步本人的写作程度。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九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红楼梦这本书,并曾一度沉浸在书中那个世界, 它应该说是我在文学方面的一个启蒙老师吧。那时候我形容程度必用“真真是”, 说话、写作文也是半文不白、用字极简的,而整日的情态,用闺蜜的话来说,就是 “活脱脱一个林黛玉”。我可以一个早上赖在床上不起,同住的大姐姐投入地按着 手机聊QQ,我便乐滋滋
15、地看我的简版红楼梦。我写的一篇作文缘里这样 描述:“天刚蒙蒙亮,一睁眼,手里就多出一本红楼梦,虽然是少儿版的,仍是 看得不亦乐乎。黛玉滴在帕子上的眼泪,湘云醉卧芍药祸的姿态,晴雯撕扇时的大 笑,这些场景好像都从书中跳出来,在我的面前上演。通常是一个早晨看上一遍, 心里五味杂陈,身上仿佛多了许多尘世苦乐,令人唏嘘。”更令我着迷的是电视剧87版红楼梦。这部优秀的影视经典,在当时,如 此深深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种神态都历历在目,我百看 不厌。回看时最常点播的就是“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回,丫头们在大观园里自在 地发展自己的天性,我真爱这种情趣。初一下学期,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转学
16、到了山下。开始一段时间我都没有伙 伴。孤零,野草一般,在陌生的环境里时而不安。这时候读红楼,依然喜欢平儿, 喜欢湘云,却更在我们的悲剧主人公黛玉姑娘身上找到了共鸣。我在语文书的扉页 上写“一年三百六十夜,风刀霜剑严相逼,我把冬日里冻死的一只雏鸟埋在一株 牡丹花旁。现在看,有点太矫情了。后来我开始看一些红学界的评论,知道了脂砚斋、畸笏叟、周汝昌、刘心武, 才反应过来,我的枕边书红楼梦里竟然还有那么多隐秘,那么多可待研究的内 容。草蛇灰线的结构,名字的隐喻,诗词对人物命运的暗示,如江南水网一般密密 交织的生活。那时最爱听刘心武讲红楼,至今还记得有一天中午看百家讲 坛,正好是刘心武讲黛玉。我看了之后
17、去歇中觉,却还在想着刚刚他所讲,就怎 么也睡不着了,太想发声了,就爬起来码字,写了一篇葬花吟,里面这样写 到:“曹雪芹塑造的你,真实可爱,却有一点超前的艺术境界,你的葬花就是一个 行为艺术。我们甚至都能想象得出来:一日,天气较好,你拿着特制的轻巧花锄, 沿着早已设定好的路线,缓缓走着,你手里还拿着早已准备的葬花辞,来到一条小 溪边,打开装有一路收集来的落花的花袋,开始葬花。轻轻地掩埋,轻轻地吟着 词。你那灵气的文字,那满是哀伤的词调,那诗魂,无不让我们倾倒。”可不是,历史上那么多有才华的女诗人,谢道镉、朱淑真、李清照的形象如今 都有些模糊了,可大家却都还记得有那么一个多情的女子,她是她们之中最
18、能被想 象的那一个。学习压力最大的高三阶段,红楼梦又成了我的枕边书。很久没读,这次又 完完整整地读完了前八十回,我说不出那种感觉,我觉得之前看了那么多红学学说 和评论解释,都不如看原著那么靠谱,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方面,如形容科 普作品的一段话:“科普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消除你对繁冗知识的恐惧,提升你学 习的兴趣,同时预先给你一个浅显易懂的理解方式,使你不至于太迷茫。直白地 说,就是看完文章第一反应应该是原来XX挺有意思的啊,也不难懂,我去好好 看课本了!而不是原来XX就是这个意思啊,你一说我就懂了嘛。过!”不能 以看红学界的百家之言,来替代看原著。别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一 千个
19、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本就可以很纯粹地去读一本书,有自己 的思考啊。比如这次读,我就对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回印象很深,这回主要讲 的是梨香院的小戏子龄官,戏唱得特别好,宝玉就特意跑来央她唱一套袅晴丝,她 冷冷地拒绝了。这可让受万人宠爱的宝二爷讨了一个没趣,原来自己并不能让所有 人都喜欢,各有各的缘分。于是龄官衷情于贾蔷,他便半点嫉妒、毁灭之心都没 有。苦。是她在生与死,爱与恨一类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身存在的疑惑与 对生命的茫然。看似静心葬花,实则焦虑不安。看似咏花,实则写人。虽说古代女 子的命运总是不为自己所掌握,男尊女卑的观念又极其盛行,可“巾帼不让须眉” 的故事也非凤毛
20、麟角,武则天多度削发为尼,最后成为女皇;木兰无长兄,男装替 父从军等等。为何黛玉不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为何不放眼于当下,着眼于未来 呢!此属可悲之三。西方神学有说,人有三疾:狂妄,矜持,愚昧。人有七罪:傲慢,嫉妒,愤 怒,贪婪,淫欲,懒惰,暴食。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求不得, 五取蕴。几乎每个人都会全中,但是,贾家人是中毒至深,各种观念,思想和行 为,顽固古板老套。不思进取,也不知悔改。欺软怕硬,通过两大靠山作威作福。 这是失败的过去,也是现实的警醒。红楼梦不只是一本书而已。张爱玲曾说,红楼梦这本书值得一个人去 读一辈子。也许现在读觉得费解,二十岁以后觉得可怜,三十后悲伤,花甲后
21、便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大概是一辈子都读不透的,那么我现在所经历的 一切都在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不为繁华所动。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二我总认为红楼梦的完美之处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 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 见。我想我对后续作者高鄂氏感激的,感激他让黛玉香消玉殒,管她登仙还是辞 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并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 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 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
22、凡世寻 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或许有句话是对的,两个太过相像的人是无法再一起的。黛玉和宝玉两个都是 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 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 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但有一点,我是不大赞同高鄂的续书的一一黛玉死的太过凄惨。也许曹雪芹的 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 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 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
23、不象我们认 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我不得不说,黛玉是幸运的,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 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绮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 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 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正如维纳斯的断臂一般,残缺的才有更加悲壮的美丽。所以黛玉能带着回忆离 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 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 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
24、女子吗,不管怎么 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 问题。再来看宝钗的结局,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 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 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 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宝玉最爱的是始终是自己,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 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 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 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
25、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 了避祸。又来做另一个假设,如果黛玉还活着,如果她和宝玉最终在一起了,你能想象 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 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 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 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 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还有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 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
26、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 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 润的宝姐姐。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 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可也只是回忆而已。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三红楼梦第四回,是一场男人戏,却用四个男人上演的一场闹剧,暗写了一 个女人,这便是香菱。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从四个男人的角度,活脱脱塑造了香 菱的形象,又从香菱的角度,反衬了四个男人。首先,从门子的角度。”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 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想想十二三年前,那时的门子,还是个小沙 弥,却天天哄着香菱玩,对香菱的
27、模样格外注意,加之一颗朱砂痣,便可在多年之 后认得,可见香菱是个天生的美人胚。门子是个俗之又俗的人,却是真正关心香 菱,所以会“不忍其形景”,派自己的妻子悄悄去安慰她。小时候的门子,也是个 天真无邪的小沙弥吧,是否也对这个长着朱砂痣的漂亮小妹妹有着朦胧的喜爱?倒 让我想起了一休哥和小叶子。只是物非人非,小沙弥已经成长为门子,尘世的肮脏 逐渐污染了他的心,他能够给予香菱的,只剩下了叹息。其次,从贾雨村的角度。香菱对于贾雨村应该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门子说 香菱是贾雨村的“大恩人”,贾雨村倒未必这么看。话说,贾雨村不是已经重谢过 甄家娘子了么?以雨村为人之现实,不会把这笔债无休止的偿还下去的。雨村
28、是个 理智而冷血的人。凭着理智,他可以较准的说出香菱的结局,“这薛家纵比冯家富 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只是,即 便是做了徇私枉法之事,他所能想到的,也仅仅是对不起皇上,而不是对不起帮他 走向光辉大道的甄土隐。再次,从冯渊的角度。一个“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的男人,为一个女子丧 命,可见此女子的容貌气质。而冯渊的容貌气质,从冯渊相看过香菱,并付了银子 之后,香菱庆幸的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便可知一二。对照后文,说薛蟠的人 “把个英莲拖去”,我想香菱并不情愿跟薛蟠走。对冯渊则是“庆幸”,对薛蟠则 是被“拖去”,冯渊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大略估出。最后,从薛蟠的
29、角度。薛蟠一向被看作是反面角色,那么薛蟠到底做过几件罪 不可恕的事情?想想后文书中,薛蟠调戏柳湘莲,其实是因为他把柳湘莲当成了轻 薄人物,后来知道湘莲为人后,便不再有胡来的想法,而是与其结拜兄弟,并为其 张罗成家;薛蟠不肖,却真心疼爱妹妹,外出归来也不忘给妹妹带礼物;薛蟠好女 色,却没有像贾珍贾蓉父子,不顾伦理的糟蹋了尤氏二姐妹。如此看来,通篇,薛 蟠让人无法原谅的,只有打死冯渊这一件事了一别说他抢走香菱,香菱是他买下 的,他付了钱,而不是强抢。那么,薛蟠为什么会做下这种天理不容之事?为了香 菱!因为他“见英莲生得不俗,立意买他,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手下豪奴 将冯渊打死”。有薛蟠这个大俗
30、人眼中的“不俗”,再不用多余的笔墨描写香菱 了。而薛蟠虽然在后文中没有做过不可恕之事,却在一出场就打死了人,不管因为 什么原因,都证明他本身的心狠手辣。从他人的故事反衬香菱,再从香菱的故事照见他人,第四回这红绿相衬的写法 让人越看越有味道。红楼梦第四回,是一场男人戏,却用四个男人上演的一场闹剧,暗写了一 个女人,这便是香菱。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从四个男人的角度,活脱脱塑造了香 菱的形象,又从香菱的角度,反衬了四个男人。首先,从门子的角度。”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 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想想十二三年前,那时的门子,还是个小沙 弥,却天天哄着香菱玩,对香菱的模样
31、格外注意,加之一颗朱砂痣,便可在多年之 后认得,可见香菱是个天生的美人胚。门子是个俗之又俗的人,却是真正关心香 菱,所以会“不忍其形景”,派自己的妻子悄悄去安慰她。小时候的门子,也是个 天真无邪的小沙弥吧,是否也对这个长着朱砂痣的漂亮小妹妹有着朦胧的喜爱?倒 让我想起了一休哥和小叶子。只是物非人非,小沙弥已经成长为门子,尘世的肮脏 逐渐污染了他的心,他能够给予香菱的,只剩下了叹息。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四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聪颖灵秀,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他本应是贾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然而他却充 满着叛逆,虽去过学堂,念着四书五经,然而却一心厌恶
32、官场,讨厌官场的腐朽堕 落。但他反倒是对女子有着格外的亲近,从小就被女子包围着,甘愿做那万红中的 一绿。他自称女人是水做的身子,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极度欣羡女子的清洁纯净, 憎恶自己的家庭,甚至后悔自己是个男儿身。所以,他对身边的丫鬟总是呵护有 加,平等对待,这即反应他对封建统治制度的控诉。他总是想摆脱封建枷锁的桎 梏,但又无奈自己封建等级的身份。而最能体现宝玉向往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爱 情,他对自己真正爱情的向往超越了时代背景的限制,不为封建家族利益而成婚, 死心塌地地爱上了林黛玉,矢志不渝。他用真心向时代宣战,而令人遗憾的是最终 他以失败告终。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
33、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 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 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一一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 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 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 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 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 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
34、着 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 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 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 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 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 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说到了这么许多,决不能不提宝钗。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红楼梦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中的金玉之
35、说,似乎 是主线,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终还是“空对着 山中高土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门”。众人对薛宝钗的评价向来就褒贬不一。虽然表面上她还是个正面善良的形象, 相貌出众,博学多识,善解人意,懂得权衡利弊,只是有时也颇有心机。但实则她 是一个被封建思想紧紧裹住的女人,所以身上自带有那种让人嫌弃的质感,她为了 一己之私而言语中暗射毒箭而害死袭人,这在众多人看来成为了无法原谅的错误。 此外,之前她口声声说不信那和尚的“金玉良缘”,却总在宝玉面前再三提起。 金钏死后为了不让王太太过于伤心,竟说出了那Y鬟死不足惜之类的话。这云云一 系列的事,都看出了
36、宝钗实在就是被压在封建大山下的奴仆,她的生活游离在勾心 斗角与阿谀奉承的边缘。作者对这个人物其实是又怜爱,又可惜的。结合人物背 景,我们其实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怪在宝钗身上。毕竟,她在贾府仍是一个受得 上上下下都喜欢的“封建淑女”,她与那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的“凤辣子”是截然 不同的。红楼梦这部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在于劝人们保持心理的 平衡。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 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为梦,人生 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 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
37、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千言万 语化成一声叹息。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五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 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与苦闷。这就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一一出 自曹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不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 真实写照,一个繁荣的荣国府走向衰败。曹雪芹先生历时十年完成这部著作,用细 腻和巧妙的文笔描绘了一个繁荣一时的荣国府。然欢宴虽好,终有散时。散,本不可悲,怕只是酒中欢笑太真太纯,悲欢相去 甚远,到底让人沾襟。总角之忆,喜笑盈间,便
38、是凡夫俗子回想起孩时之喜乐哀愁 亦会感叹不舍,何况曹雪芹这般顿悟了并忆之如水思绪强人。孩啼时代便会听得出 生时的祥瑞,虽不及攀龙附虎,终还是有些异样的。想及于己,真也有儿时之闻, 十五六七也真真把它放与心间,及长便知每家子皆有那些祥瑞的,现在想及也不觉 彼时愚蠢,倒觉记忆可爱无邪至极。我想曹翁之笔下宝玉便是他幼年常闻之祥瑞的 映射了,总要去摔那祥瑞,恐是悲叹命运终了甚落于始发吧。尔后便是童年趣事,儿女相伴,一点也无关男女之事的。嬉笑结社,床第之 言,想及怎不叫人心生温暖,乐极而叹。世上最无奈的事,莫过于女儿出嫁,女儿嫁了便要受男人这般浊物玷污,变为 女人,就不觉好了。这便是书中常有的思想,心中
39、所想定是儿时常记挂脑中的,写 及十二钗,只觉有赞美之意,虽有熙凤之贪等不好的意思在里面,然那终将是人之 常情,远不可归于歹,故十二钗便是所有不坏之习性的集合,便是史湘云没有城府 的,看了最惹人喜爱,若要娶妻度日,则另当别说,若要以文会友,则又另当别 说。总之无一不好,怪不得那宝玉要作养脂粉,是不是雪芹少有所遗憾呢,要借宝 玉之口表达。红颜薄命,本意不是咒语,只是红颜配上薄命方能引人悲叹,倒是作者爱如 此,所以红颜也便薄命了。只是雪芹先生只写了红颜之可怜,这便是后文一命接一 命的呜呼,是远不如留着欢颜在的。未尽倒也不然,未尽里面不是尽是美好么,我 看是永恒之美好。红楼一文雪芹我想是终了的,续了好
40、似不永恒的。续也就罢了, 可怎将个个都写死了,从小Y环到老太君,都死了,不寒人。合该是要散的,又何 必去制造美好?当我看完了红楼梦后,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点怨恨高鹦为什么把 这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么悲惨,这与红楼梦前部分的那生气、繁荣的景象 一点有不符合。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这只不过就是 社会的演变过程罢了。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 性格,但我却似乎明晓其之苦衷似的。她自小双亲逝去,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 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 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
41、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Y鬟在 默默地为她哭泣。这时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贾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 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 由的人,当姐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地成熟了,更何况在 那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 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 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 中挂。”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再
42、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 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它让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笔下,体会作者的心 酸。岁月流逝,生命的年轮在不停的轮转,但又有谁能读懂这曹雪芹的梦中泪。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六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 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 中并不多见。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 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不是说我
43、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 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 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 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 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 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 的回忆。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 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
44、 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 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 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 女子。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 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绮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 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 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 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
45、,当然有人说宝钗需 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 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 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 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 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 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 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
46、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 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 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 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 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 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 玉,他也不过如此。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 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
47、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 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 宝姐姐。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 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名著红楼梦读后心得篇七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杯具 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感情杯具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 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 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主角,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 “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 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 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 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