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五大取向.pdf
《中银研究: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五大取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研究: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五大取向.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梁 婧 中国银行研究院 范若滢 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 晨 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佩忠 中国银行研究院 王 静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2780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联系人:王 静 刘佩忠 电 话:010 6659 6623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3 年 12 月 18 日 2023 年第 53 期(总第 508 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2024 年我国经济
2、工作五大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观察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23 年 12 月 11-12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 2023 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 2024 年经济工作。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本次会议肯定了 2023 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明确提出2024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对九大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均释放重要信号。研究
3、院 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53 期(总第 508 期)1 2024 年我国经济工作五大取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观察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23 年 12 月11-12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 2023 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 2024 年经济工作。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本次会议肯定了2023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明确提出 2024 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对九大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
4、动科技创新、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均释放重要信号。一、“稳”的内涵和方式有所调整,需处理好稳与进、破与立的关系 本次会议肯定了2023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对于2024年经济,会议明确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同时与过去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同,本次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的来看,“稳”仍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基调,但“稳”的内涵
5、和方式较过去有所调整和变化,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稳与进、破与立的关系。从“稳”的内涵看,在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的同时,更加突出稳预期。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相比,本次会议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三稳”的内涵有所调整。一方面,稳增长、稳就业仍是各项经济工作的出发点。2024 年,经济还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房地产市场恢复面临不确定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需要时间,经济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力度仍有必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 年稳就业工作依然艰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 1179 万人,同比增加 21 万人。为此,
6、在重点工 2 2023 年第 53 期(总第 508 期)作部署中,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另一方面,更加突出稳预期,将稳预期摆在“三稳”的首位。从宏观经济表现看,2023年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 2.2 个百分点,全年有望实现 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存在一定差异,市场信心和预期偏弱,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意愿不足,企业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部分政策调整过急过快也对市场预期造成影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引导国内外市场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提升市场主体投资、消费的信
7、心,激发市场活力,对于经济稳定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会议也提到“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从“稳”的方式看,首次提出“以进促稳”,再次强调“先立后破”。与过去强调“稳字当头”不同,2024 年经济逐步走向正常增长轨道,需要以“进”的思维和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因此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以进促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力度或将增大。会议还提出“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其二,激发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议强调“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同
8、时提出通过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经济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继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本次会议再次提出“先立后破”,这意味着在稳增长压力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政策调整和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等方面将更加稳妥、有序,将在稳中求进中把握政策的时度效,注重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表 1:2022 年与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 2023 年 2022 年 经济 形势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9、,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政策 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53 期(总第 508 期)3 宏观 政策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财政 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 政策 稳
10、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 政策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内需 政策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对外 开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
11、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政策部署既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也强调“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提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预计2024年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同时更加兼顾长短期的关系,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促改革结合起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望突破 3%的赤字率约束,同时优化支出结构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本次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
12、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未来仍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总量方面,预计 2024 年我国财政政策有望突破 3%的赤字率约束。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我国财政政策空间更多体现在中央层面。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中央政府杠杆率处于较低水平,可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来实现地方政府、居民部门杠杆转移的效果。2023 年增发国债 1 万亿元,全国财政赤字率将由 3%提高到 3.8%左右,已经释放了中央加杠杆的信号。结构方面,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坚持有保有压。本次会议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4 2023 年
13、第 53 期(总第 508 期)“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预计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向国家重大战略、科创、民生等领域倾斜。此外,本次会议还指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财税体制基本框架是建立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础之上的,未来改革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地方税收体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财权事权关系,以及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图 1:中央和地方政府杠杆率 图 2:政府杠杆率国际对比(2022 年)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货币政策从“精准有力”转为“精准有效”,更加强调政策效能的提高。与 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有所不同,本次会议提出“
14、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加强调政策效能的提高。一是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次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考虑到 2023 年以来我国通胀水平持续低位运行,10、11月份甚至出现同比下降,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有望发力以促进需求回暖、推动物价回升,2024 年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本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方向是一致的,未来将积极创
15、新或完善更具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科创、绿色、普惠等重点发展领域,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23 年以来,中美货币010203040506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政府部门杠杆率中央政府杠杆率地方政府杠杆率%050100150200250300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宏观观察 2023 年第 53 期(总第 508 期)5 政策走向背离、中美利差不断扩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增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预计未来将强化外汇市场预期引导和管理,加
16、强外币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稳汇率工具箱储备。更加强调宏观政策间的协同配合。本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要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有助于避免形成“合成谬误”,提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此外,预期管理的重要性明显提升。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上出现部分唱衰中国经济、看空中国市场的观点和言论,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这要求未来加强政策沟通和引导,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透明度。三、科技创新列于九大工作重点首位,培育发展传统领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2024 我国经济 工作 取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