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最全攻略+4年高考真题训练.docx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最全攻略+4年高考真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最全攻略+4年高考真题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方法如下: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 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日”“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 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 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 识,诸如年龄
2、、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 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 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 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日”“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日” “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
3、开,如“其乡人日”等。2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 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己”等后面可断句。“乎”作 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5 .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 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6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
4、何”(如 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 在其前后断句。7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 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一些专有(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 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 上量词次字。(八)无中
5、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 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 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 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
6、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 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 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壮的筋骨。5文言虚词推断文言文的猜读,不仅实词管用,虚词也相当给力。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 职”、灵活多变,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加
7、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 文语感的同时,探寻规律,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推断技巧。以下八法,谨供参 考。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 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 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若要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蠕之穴无可寄托者”、“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
8、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 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了。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 特别有效。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 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 用法肯定也不同。如“吾将以身死白之” / “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 在动词“死”前
9、,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 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 同。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 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 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 破璧”,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 还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 鸡焉用牛刀”,何必
10、;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尤其需 注意,在句末动词后,有时是兼词“于此”,如“风雨兴焉”;在句末形容词后,为形容词 词尾“的样子”,如“盘盘焉”。五、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 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 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 的。以“也”为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断);“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表陈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表解释);“公子畏死邪?何 泣也? ”(
11、表疑问);“古之人不余欺也”(表感叹);“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中 表舒缓语气或停顿);“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六、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牢记课文中出现过的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便 有助于快速解题。文言句式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较易识别的判断 句、被动句外,重点是倒装句。如主谓倒装”矣,”(甚矣,汝之不惠。”)、 定语后置“之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以” (“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较多,须熟记的如:“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 乐乎? ”)、“无以”(“军中无以为乐”)、“何为? ”(“多多益善,何为为
12、我擒? ”)、“如何? ” 若何? ” 奈何? ”(“如太行、王屋何? ”)、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七、语法分析法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比如,要判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夫晋,何厌 之有”、“均之二策”诸句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 突破口。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 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 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
13、译。中“晋” 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作用。中“均”是动 词,作“权衡”解,“二策”是名词,由此断定“之”与“二策” 一起为“均”的宾语,作 代词“这样”解。可见,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八、成语联想法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 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 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 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 是从”、“惟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如“善战者
14、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 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若能灵活地综合运用以上八种推断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加答题的正 确率。当然,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 “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6文言实词推断L课文求义法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 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例如: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8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
15、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 从而推出此项错误。)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 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 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2 .成语印证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 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
16、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 “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假:借助)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3 .结构求义法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 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例如:秦无亡矢遗镶之费。“亡矢”与“遗镀”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 与“遗”相应,“矢”与“镶”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
17、遗”理 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镀”也是武器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 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 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 释为“坚固的地方”。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 的”、“
18、强有力的”。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 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4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 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故久立与其客语。徒立故琅珊王泽为燕王。解析: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 词“捕鱼砍柴”。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 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O句中“故”作动词
19、“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 作副词“故意”讲。句中“故”作名词“琅哪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 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 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 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5 ,形训求义法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 的本
20、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 说明字的本义的。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 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 “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 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汆句中的“汆”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集” 字,“案”的意思是卖出粮食,“汆”与“翳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21、?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旁 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6 .音训求义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 的意思。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 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假。例如 早晨的“早”,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写成“蚤” O “蚤”的 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是“蚤”的 假借义。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 o声母相同
22、(双声通假)。如“亡”通“无”,“胡”通“何” O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信”通“伸”。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覆疑无 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这里,再略举几例说明这种现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义为“给予”。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孰”通“熟”,义为“仔 细”。(陈涉)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联 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催促” o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7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攻略 年高 考真题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