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三万里》观后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安三万里观后有感开场一首诗,让人看到一个怎样的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嚅,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与其说这首是送别友人时的勉励,不如说这是高适自己 昂扬精神与豪壮气概的抒发,更是对投身家国,兴我盛唐的 憧憬与自信!历来中华儿女哪个没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 乾坤”的理想,高适的青少年时期困于阅读障碍,不能提笔 安天下,那就马上去取功名吧。他努力练就一身武艺,期待 一身本事能直叩天子之门,看到这里不禁热血奔腾,好似自 己也随着他走向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怎奈最后高适不得不弄 枪为舞以博一个举荐机会,即使这样的隐忍却仍不得贵人青 睐。这里我看到了狂傲又落寂的高适。如
2、果因此就认为他终将消沉,那就太不当了。这时的高 适沉淀自己,决心回家苦读深耕,不断提升自己;但是在回 乡之前一定先去践行自己与好友李白的一年之约。以及后来 高适不断的践行自己与好友的各种约定,不管时间久远始终 如一。这里我看到了雅正的高适。他整个人生都在追求出塞建功立业,在塞外见到的显示 让他愤儿辞官,并挥毫泼墨写下了燕歌行,当屏幕上逐 字书写出“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战士军前 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不禁潸然泪下,何其的悲壮, 把主将的骄奢无能与将士的以身殉国的决绝体现的淋漓尽 致。这里我看到了爱国却又无奈的高适!看完整场影片,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高适们 怀揣一 腔热血,欲投身朝堂
3、只为保家卫国,奈何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官场仕途风云,岂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这样的长安能否安 好?“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一一裴公子我看到了怎样的“裴公子”?初见“裴郎”印象寥寥,再见“裴小姐”,只能喟然长 叹;在扬州那让人沉醉的风里,在温柔的夜色和热闹的盛宴 中,偏偏一眼就能望穿她凋敝的未来。让我伤感的何止是一 个“裴小姐”,还有成千上万个那个时代里的优秀的女性, 他们也曾有自己的志向和才能,他们也曾向往那遥不可及的 “长安”,无奈却只能退隐于历史的一角,无人知晓,无人 问津,无人欣赏,她们何曾不是长安的风景何曾不是长安的 风华,可她们连一个名字也不曾留下长久的意难平恨难消,或许这就是我现在一
4、直钟情于大 女主的古文小说的根源!哈哈哈至于影片中我看到了怎样的李白?观影前认识的李白是豪迈乐观、豁达不羁、天真烂漫的,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也在我接受的课本诗文教育中,曾经思 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不得志就从没有抱怨过吗?真的 会那么豁达吗? “若是我恐怕是做不到的。李白与高适的相遇,错将高适当做窃贼的片段,我看到 了一个毛躁的愣头青。一路护送逝去友人择地郑重安葬的过 程,我看到了重情重义的李白。名扬天下的那段时日,我看 到了放荡不羁、醉生梦死的酒鬼李白,从这里开始我不太喜 欢这样的李白。在友人不远千里赶来的赴约中,他两次遗忘 曾经的约定,置友人于不顾的片段中,我看到了言而无信不 守承诺的李
5、白,真是让人错愕不止。李白的形象在我心中轰 然倒塌。后来细细品味,他又何曾不是通过醉酒来麻痹自己不得 志的郁郁,又何曾不是寻求另一种情感的宣泄呢!提笔安天 下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却只能流于权贵的消遣,用于书 写贵妃的美貌。他囿于身份不得科举,但却努力寻求突破, 无一不是为了入仕,为人得那“长安”,为“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他人生不得志,却能永远自信自喻为大鹏“仰 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后辈自信自强!也艰辛自己 终将化为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沾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首将进酒道尽了李白一生的雄心壮志、道尽了他 睥睨权贵、抛世绝俗的激愤之情,却道不尽那无法解脱的苦 闷、道不尽那满腔的不平之气!长安安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长安安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