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的方式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的方式创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的方式创新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 农村却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不协调、城乡分割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 挑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 经济发展的共识。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重要内容,其基本思路是 能够满足当代人类需要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强调生产可持续性、经 济可持续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从我国居民收支水平来 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17 175 元和12 265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 10. 37倍和8. 59倍,而2009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却
2、分别仅有5 153元和3 993元, 比1990年分别增加6. 51倍和5. 83倍,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支水平。 同时,从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来看,2009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 别为0. 365和0. 41,表明城乡差距非常明显。根据测算,2020年中国 人口将达到14.49亿,城镇化率为55%o这意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内,我国仍将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尔 W 舒 尔茨认为,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增长。因 此,对拥有大量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只有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 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资源配置问题分析械、科技
3、咨询与推广、市场调研和教育培训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 化服务。为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资金困难,2010年中央财政已初步 安排35亿元资金,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综 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因此,只有促进 农村产业之间的协调,才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回报率。5.构建城乡融合的机制,集聚农村发展所需的优质资源。发展农 村经济,集聚优质资源,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而城市发展也离不 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构建城乡融合的机制非常重要。一要建立包括 商品、劳动力、资金和信息等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市场,形成各类资源 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和有效配置。比如,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
4、市场 上,要消除市场上存在的多方面歧视,使每个劳动者都享有均等权利 和机会,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引进农村优质资源拓展渠道。 二要通过产业集聚,有效使用城乡资源。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城 乡产业互动和对接,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园区,消除城乡产业界限,开发 城乡利益共享的品牌产业。在保持城市发展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集聚 产业应优先考虑农村的发展需求,发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效应, 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与速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合理规划区域 空间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空间越来 越成为稀缺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进行一您 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文秘
5、网!从广义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如土地、劳 动力、产业、制度以及空间等。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 资源配置状况却越来越令人堪忧,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层出 不穷。第一,传统的农耕制和散居模式导致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当 前,我国实行的农耕制仍然是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制,这种分散的小 农经营模式在改革初期曾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 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反而束缚着农村社会前进的步伐。一 是传统农耕制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过于分散,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具体 表现在,农业生产承包经营户比重远大
6、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比重。 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 01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却只有39. 5万个,数量对比悬殊,反映出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过 低。二是传统农耕制导致农业发展资金、技术和管理存在较大的缺口。 2006年,全国无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 分别占60.2%和39. 8%o这种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缺乏集体的合力, 经营资金筹措不足,技术和管理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在居住模式上,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居住一般比较分 散,以江苏省人均居住面积为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是32. 8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L 4%,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
7、面积则为 45. 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7%。后者比前者多了 12. 37平方米。后 者增速几乎是前者的两倍。这种散居状况和增长趋势不仅造成农村住 房过量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导致大量资金重复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2006年末,全国95.5%的村和82.6%的自然村通公路,81.9%的乡 镇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8. 7%的村通电,98. 3 9/5%的自然村通电;97. 6% 的村和93. 7%的自然村通电话;81. 1%的乡镇有邮电所。尽管这些反映 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但都是以农村建设资金的重复投资和浪费为 代价的,与资源高效使用形成极大反差。第二,农村土地配置不当致使农村资源管理紊
8、乱。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为我国经济的持久 “繁荣”提供了较大动力。然而,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不仅对农村发展 环境造成干扰,而且引起农村其他资源管理的混乱。一是由于中间利 益的驱动,农村土地资源违规配置现象屡见不鲜。据全国24个省(区、 市)的统计,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四川、贵州分别清理出非法 入市或圈占的农村土地114公顷和1260公顷;山西和新疆排查各类农 村土地违法案件分别为1. 78万件和9 060件;青海省查出违法圈占土 地、划拨土地非法转让用于房地产开发等案件500宗。这些违规交易 活动严重干扰了我国土地市场秩序,农民无法按照市场价格交易土地。 二是
9、农民乱占地、多占地、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农村 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性和可继承性,诱使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通过 各种手段获取宅基地使用权,造成农村宅基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失 控。三是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出现/ 一您的专属秘书! / “空心村”,加 大了农村社区管理难度。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为寻求获得较多 收益的机会,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常年不 回村,导致农村原本建筑质量、地理位置均不错的房屋因无人入住而 变成危房,还有一些已倒塌的房屋仍然占用着土地。这不仅给房主带 来财产损失,也影响村容村貌,引发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给农村资源 管理带来极大难度。第三,农村人才流失
10、造成新农村智力资源的缺失。近年来,除了一 般劳动力源源流向城市外,大量相关专业人才也从农村不同区域、不 同行业流出。农村人才流失已经从质和量两方面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结 构的严重失衡,导致新农村建设缺乏良好的劳动力结构、智能储备与 文化力再造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一方面,农技人员不管在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相对比例上都有所下降。根据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1996年 末,全国农村农民科技人员达271.7万人,占全国从事农业劳动人员 总数的0. 64%,而到了 2006年末,农业技术人员207万人,占全国从事 农业劳动人员总数的0. 59%o另一方面,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 遍较低。2006年末,农业从业人
11、员中,文盲占9.5%,小学占41. 1%初 中占45 . 1%,高中占4. 1%,大专及以上仅占0. 2%o绝大多数农村从业 人员属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农村从业人员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员的 这种文化和技术素质状况,导致当前我国70%左右的相关科技成果无 法在农村推广,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8%,而发达国 家这一比率一般都在60%-80%0农村人才之所以大量流失,主要是受 到诸如自身利益、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高等教育对智力资源的再配置 功能、城市经济结构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同质性与相似性,以及政府倾 向于通过非农产业实现政绩等因素的影响。第四,农村产业协调性不足导致资源回报率偏低。农村产业
12、是农 村土地、劳动力、资金和市场需求及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组合的结果。 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农村产业优势不再具有持续 性优势,农村整体资源的总体回报率偏低,农村产业协调性不足。一是 农村各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一,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 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第三 产业因技术含量过低、产值不高、劳动力吸纳不足而发展最慢。二是 农村各产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据统计,目前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 联系数仅为0. 46%,农业经济发展趋向于窘境,导致类似山东大白菜跌 损严重、农村秸秆焚烧屡禁不止、江西柑橘销售不畅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多数农村地区产业结
13、构趋同,产业特色不强。传统农业仍是主导 产业,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到最 大比重,与城市工业重复率高。四是经济主体对收益最大化目标的追 求,造成农村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以工业为代表的农村第二产业,因其 经济效益高而获取资源最多,发展最快。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属 于社会效益高、经济回报率较低的产业,对农业生产者的激励较小, 因而农业所获资源较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滞后。 可见,在农村产业协调性不足时 个别产业如工业的优势并没有带动 农村整体资源回报率的提高,制约了农村均衡发展。第五,城乡分割造成农村优质资源的缺乏。当前,城乡差距越拉越 大,农村经济发
14、展处于劣势,其根本因素是缺乏优质资源。一是城乡市 场分割抑制优质资源流向农村。由于我国在商品生产、市场建设和治 理,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过分注重城市,忽视农村,因而使得农村 商品流通网络薄弱,商品品种较为单一,商品交易方式落后,交易成本 过高;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规模偏小。二是城乡产业链缺乏联系造成 农村产业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尽管国家提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 动乡村”,并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但城乡产业犹如平行线,互不相交, 以相对独立封闭的形式运行,致使我国城乡产业发展相互隔离和分化, 农村产业缺乏市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指导,产业发展的效率和 效益都未能得到很大提高。三是城乡空间规划不
15、一致减少了农村获取 优质资源的机会。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多数城市空间推进陷入“摊 大饼”的怪圈,处于近域无序蔓延、广域扩展严重不足的状态,使得技 术水平低的工业由城镇向农村转移。这种“中心一外围”的城乡结构 常常导致农村遭受严重的工业污染,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城乡这种彼此分割的状态,制约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在城乡 间和地区间的流动,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落后。三、解决农村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以重新配置农村 资源,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扶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 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集聚农村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空间经济
16、学认为,经济 活动的空间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要素集 聚是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区域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能够产生集聚效应 和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经营分散和使 用低效状况,需要将土地资源合理集聚以便有效利用。一是实行土地 规模化经营,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率。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克服土地分散经营的诸多弊端,发挥土地规模经营在农业中的优势。 同时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农产品。要从总量一定 的土地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效益。二是加快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的建 设。主要是通过中心集镇的统筹规划,将部分农村建设用地转换为耕 地或符合相关要求的其他用地。
17、三是对资源要集中有效投入,减少过 程浪费。农村建设用地的集聚,有利于改善因土地使用分散致使农村 道路管网重复投资的状况,可以集中安排更多的专项资金进行农田水 利设施的建设。四是尽量延长农村土地持续使用周期和寿命。在土地 资源总量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能延长每块土地的可持续使用寿命 和周期,就无疑等于增加了土地使用面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 长,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各类需要。2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体系,促进农村社会资源的有效管理。土地 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 本保障。首先,要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 体(即全体农民共同所有),实际使用权归
18、农民拥有。农村土地流转既 要考虑所有权,还应考虑使用权。只要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首先征得农 民同意,同时还需考虑农村集体意见,这样才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 一。其次,要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以农村土地产权明晰为前提, 实行土地的市场化改革,让农民自主、自愿地对土地进行处置,将有限 的土地资源安排到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从而提高农业绩效,增加 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再次,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宏 观指导,防止出现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短视行为。政府应该考虑土地 流转的长远利益,保证粮食、生态等方面的安全。同时要按照相关法 律法规严格执法,决不允许出现乱占地、多占地和占用耕地建房的现 象。最后
19、,通过将户籍、工作单位和土地使用相挂钩的方式,减少并逐 渐消除“空心村”现象。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需要建设用地的村 民,根据人均住房占地面积,坚持占用与退回相平衡的原则,保证农村 可使用的土地数量不变;而对于那些常年不回村的农村居民,则可以 将户口迁至工作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将住房使用面积同时迁出,既考 虑到外出人员的利益和便利,也保障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人居环境的 和谐。3 .激励农村人才回流,保障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智力资源。人才资 源是第一资源,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激励和吸引农 村人才资源回流,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促进农村经 济繁荣。一是进行校农合作,创新农村人才
20、培养模式。对农村人才的 培养不能仅以传统学院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而应以农村产业需求为 导向,以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导和鼓励高校与农村产业开展产学 研方面的合作,将学校理论教学与农村实践相结合,通过以教育人、以 教哺农方式拓宽农村发展途径。二是以个人发展为突破口,创建人才 交流信息平台,积极引进人才。政府应以农村人才市场为依托,创建相 应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农村产业与人才的沟通与联系,加强跨区域、 跨行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既要留住本土农民家庭出身的人才, 又要能积极引进各类外来人才。三是改革现有人事制度,以更加宽松 的政策和优厚的条件支持农村人才的成长。在农村人才选拔上,要采 取多种形式,
21、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将农村 所需能人挖掘出来。同时,要营造公平、竞争和择优的用人环境,取消 城乡户籍制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促进农村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在职 称评聘上,取消城乡差别,对技能型和经验型人才要不拘一格地给予 政策性待遇,并将农村人才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中。如此这般, 才能保障农村建设所需的智力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可持续 发展。4 .促进农村产业之间的协调,提高农村资源的回报率。对于分布 在农村各产业的资源来说,要提高其总体回报率,需要以农村三次产 业的协调发展为前提。一是发展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通过土地的 有效集聚和利用,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理 念,把农业、教育和科技结合起来,创造绿色生态型和科技型农业,为 农村二三产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二是发展农村第二产业,为农村繁 荣创造动力。通过建立企业带基地、基地促加工、加工带企业的产业 链,促进农村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将全而散的零星优势变为集而 强的整体优势,培育农村自己的“中国制造”品牌产业。既发挥第二 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反哺效应,又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产生和发 展。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为农村一二产业发挥服务后盾的作 用。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标志。要鼓励一二产业所需 服务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