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docx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代码:01712 (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是湖北省自考(委托开考X专科)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也可用于其他植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主要讲授和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蚕豆)、棉麻作物(棉花、麻类作物)及油料作物(油 菜、花生、芝麻)的生育规律与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的 学习者最好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 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粮棉油作物栽培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
2、科。本课程根据生产实际 需要出发,讲授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栽培技术,同时不断充 实新理论、新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粮棉油作物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动态,掌握各种粮棉 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各种粮棉油作物 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和产后初加工的方法,掌握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具有 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各章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 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65%)和一般掌
3、握内容为主(25%),基 本了解内容(10%)。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是为种植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是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 以及计算机等农业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研究粮棉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 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特用粮棉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 环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一般应在学习了 “农业基础知识”等 课程后再行开设为宜。本课程是种植业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有关学科的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粮棉油作
4、物生长发育、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采用相 应的栽培措施,合理调控产量构成因素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本课程可与本专业另一主干课程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同时开设,以利于不 同作物间相互比较印证,更好的掌握基本原理,更快的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要不断地赋予它该课程新的研究内容。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 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5、章次内容学时第一章主要粮食作物58第二章棉麻作物20第三章油料作物30合计108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名%、理解为义%、应用 为K。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 3: 3:2o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 一般占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本课程考试题型,选用了单项选择题(21题)、多项选择题(5 题)、名词解释题(5题)、简
6、答题(5题)、论述题(2题)五种类型。题量在2642个题的 范围内。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六、题型示例(样题)为了便于考生审题和作答案参考,根据课程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特编制考试样题, 现举例如下。1、单项选择题稻、麦的叶孽同伸规律是(B )A.n-4B.n-3C.n-2D.n-12、多项选择题小麦出苗分篥阶段的追肥种类有(ACD )A.苗肥B.起身肥C.分藁肥D.腊肥 E.催花肥3、名词解释双低油菜:油中芥酸含量低、饼中硫昔含量低的油菜品种。4、简答题什么是水稻的“三性”?答: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表现在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三个方面
7、,简称水 稻的“三性”。(2分)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水稻品种因日照长 短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水稻进入幼穗分化之前,不再受短日、高温的影响而 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3分)5、论述题结合生产实际,论述育苗移栽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关键。答:移栽后有一个缓苗期。(2分)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于土壤耕作层内,生育前期吸收功能强。但移栽时主根折断, 入土不深,抗旱、抗倒能力差,易早衰。(2分)移栽棉花在适期早播,保温育苗的条件下能早生快发,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 絮,延长了有效结铃期,有利增结棉铃。(2分)育苗移栽棉生长稳健,株矮节密,
8、封行延迟,故棉田通风透光良好,棉株光合 效能高,制造有机养料多,蕾铃脱落少。(2分)育苗移栽棉常成为害虫集中为害田,故要及早防治病虫害。(2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 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 握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生理与技术措施,明确作物生产的原理,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 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主要粮食作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粮食作物的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包含的 作物较多,学习者应以某几种作物为例,重点掌握;
9、其他粮食作物相互印证,达到融会贯通。 本章的重点是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水稻的育秧技术,小麦的阶段发育理 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以及营养特点和施肥技术,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需肥特 性和施肥技术;难点是水稻的水分管理和施肥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了解水稻的积温与品种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栽培稻种的起源;不育系的繁殖技术 等。理解水稻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特点;水稻土壤的特性以及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掌握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的确定;水稻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再生稻的优点及产量潜力。熟练掌握我国的稻作分区及栽培稻的类型及各类型
10、的特点;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 产上的应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决定时期;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水稻的 灌溉技术、育秧技术、秧苗移栽技术及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和 高产制种技术;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栽培技术。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和生长发育过程;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及整地技术及小麦的收 获时期及收获方法。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防倒伏、冻害技术及原理; 小麦的产量形成。熟练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 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苗情诊断和追肥技术及原理。了
11、解大麦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大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大麦亚种和各亚种的主要用途及不同生态地区大麦亚种的分布情况。掌握大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不同类型的分布和大麦的生育期;大麦的播种技术和田间 管理技术及原理。熟练掌握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麦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玉米的生产概况、玉米的主要用途及玉米的分类与我国玉米产区分布。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源库与产量形成。掌握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种植密度。熟练掌握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以及玉米的 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技术。马铃薯、大豆的
12、生长发育特性和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大豆及蚕豆的产 量形成过程是本章的难点。了解大豆分类。理解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掌握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和大豆的轮作特性、播种技术、需水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熟练掌握大豆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 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方法;水稻的需水特性 与灌溉方式;栽培稻种的起源、类型与利用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早、中稻育秧 技术及秧苗移栽;水稻的生长时期和产量构成因素;三系杂交稻及高产制种技术及原 理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
13、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的 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大麦栽培种、亚种及变种;大麦的阶段发育和生育期;玉米的 育苗移栽技术。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大豆的光周 期特性。(重点)识记:水稻、陆稻、粘稻、糯稻、杂种优势、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幼苗期、 分票期、返青期、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断奶肥、烂种、烂芽等概念;小麦腊 肥、小麦干热风;六棱大麦、四棱大麦、二棱大麦。栽培稻的起源及学名;水稻栽培品种分 类的类型与利用等;华中稻区水稻生育期,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等;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 水分的需要量等;小麦各生育阶段苗情诊断指标;根据
14、大麦阶段发育中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 所分各类型对低温和光照时间的具体要求;湖北省主要的大麦优良品种;我国不同地区大麦 的生育期。理解:各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各生育 期的苗情诊断指标;和稻和粳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比较;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差异;粘稻 和糯稻的淀粉结构差异;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水稻不同主茎与分票、主茎穗与分 薨穗比重;不同高产途径中的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成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等;水稻 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种子的催芽过程;温室育秧技术及原理;两段育秧技术 及原理;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露地湿润育秧技术及原理;薄膜保温育秧技
15、术及原理;旱 育秧的特点和优势;肥床旱育秧技术及原理;塑料软盘旱育秧技术及原理;稻田的主要灌溉 类型。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食性及危害症状;小麦出苗分巢阶段的合理追肥技术及原理; 冻害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小麦拔节孕穗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管理目标;大麦各亚种的 主要用途;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产量构成因素;株高与茎粗的比值等;应用:水稻返青分篥期僵苗生理障碍的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高产水稻的 叶色变化规律及其与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三系的来源及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三系杂交 稻高产制种技术及原理;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及形成和决定时期。水稻的温、 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
16、稻生育前期重点施肥方法及依据;水稻生育中期重点施 肥方法及依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原则;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湖北省水 稻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小麦出苗分廉阶段的生育特点和 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小麦 倒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根据大麦品种春化阶段对低温的 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根据大麦光照阶段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大麦品种 阶段发育特点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的关系及各类型的分布;玉米育苗移栽增产的原因;玉米育 苗方法;玉米育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
17、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过 程;大豆分枝数目与产量的关系。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光周期特性的关系在引种上的应用;(二)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水稻积温与品种 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的种植密度;小麦的生长 发育过程和阶段发育;小麦的播种技术及原理;小麦的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的 收获与贮藏;大麦的播种技术;大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玉米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 的收获期与贮藏;大豆及蚕豆的播种技术;大豆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大豆需水规 律及灌溉与排水。大豆及蚕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18、次重点)识记: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秧苗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不同高产途径对种植密度 的要求;确定小麦适宜种植密度的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 段发育等概念;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 麦蜘、粘虫、吸浆虫);玉米蹲苗;理解:积温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理想株型与提高产量的途径;小麦的收获适期 与收获方法;小麦播种适期;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贮藏技术; 小麦田灌溉及湿害、渍害的危害与防治。根据小麦品种春化阶段中对温度的要求所分的类型 及各类型的特点;大麦种子处理技术;确定大麦播种量的方法;大麦的田间管理技
19、术。玉米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的收获与贮藏技术。马铃薯中耕除草及培土技术及原理。马铃薯追 肥技术及原理。应用: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品种 的库、源关系及产量潜力;水稻品种的库、源关系及类型;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 上的应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花粒期田间 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适宜收获期的确定方法;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管理措施;大豆及蚕豆 的播种时期、播种量与种植方式等;大豆的耗水系数与耗水量。大豆的灌溉与排水技术;大 豆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等;施用锢肥使大豆增产的原因。(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712 农作物 生产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