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5篇.docx
《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5篇a;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 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 帮助。下面就是带来的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I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医著之一,著者为东汉著名医 家张仲景。此书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是我国第 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著。伤寒论是 通过六经传变、六经辨证来讲述疾病,张景仲真是个伟大的医学家和 文学家,他采用了很多种手法:省文法、倒序法。让我们这些没 有什么中医文化底蕴的新一代读起来还真的不好理解。但还好,他按 六经传变规律来描
2、述这也给我们很清晰的思路去探讨这方书之祖、医 方之经了,也不是没有窍门可寻的。再者他的脉法有独到之处: 1、各病有主脉; 2、一脉主数病; 3、一病见数脉; 4、脉法颇灵活; 5、用脉象解释病机; 6、以脉象指导诊断; 7、以脉象指导治疗; 8、据脉象推测预后;9脉象相同,舍脉从证以认病; 之规矩。孟子日: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变必以规矩。所以我自 学习伤寒论后,认识到以六经来作为辩证论治之指标,亦犹如大 匠诲人之必以规矩也,又认为舍乎此,则未有不缘木求鱼也,以下简 要介绍几个六经病症与脏腑的关系。 太阳病与肺 外感症初发,通常表现为“太阳病”。所谓“太阳”并非抽象 概念,因为“太阳病”会引
3、起手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感受。如头 项强痛,腰背痛。例外鼻鸣、鼻塞、流涕等有时也是太阳经的病症, 因为足太阳经过睛明穴而络鼻窍。 太阳病是表证,病在皮毛。肺主皮毛,所以太阳病与肺部疾病 通常同时出现。所以太阳病经常伴随咳嗽、喘息、浊痰的出现。所以 在治疗太阳伤寒的方剂中,多有润肺、止咳的药物出现。如杏仁、五 味子、生姜等。另外,太阳病为什么现浮脉?浮脉是肺脉,所以是太 阳经与肺同病。口 阳明病与心 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谓言妄语的 证状。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 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所以心 病可以引起阳明病。而
4、瞻澹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 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 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由此推知,阳明经病的主方白虎汤,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 在高烧、神志昏迷的时候,后世很多名医都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犀 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热。 阳明病与肠胃 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液所生病。足阳明病引起的 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汗出。汗出也是 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排除体外的过程。但是大汗出后出现的问题就 是“胃家实”,排便困难。 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正常的人体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高 热、汗出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排除,在体表可以排
5、邪,那么机体是否也 有可能在肠胃之内,以分泌物的形式将外邪排除,随粪便外出。但是, 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排除,反而在粪便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 坏正常代谢外,也使外邪在粪便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 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阳明病都会伴随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宿 食、或肠胃机能有问题才引发便秘。 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 而为基本要求。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都是有机的联系着。 作者在写法上,充分运用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宾主假 借
6、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的方法表达无余。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 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 作者的思想相共鸣。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白文最少看 它四五遍,并对其中的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 方有妙用。 这段时间一直在校报里面工作,和当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相比, 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这里和名老中医多学习、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 知识,特别是中医这一方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习理解,帮助记 忆,而且可以不断应用,不断修正自己的辨证方法,“先辨六经,后 辨方证,方证相应”。 辩证运用经方的感受很深
7、,方正相应,疗效快捷。辩证出错的案例,重新思考,重新翻书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4 1.关于其流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 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 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 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 辩方证药证的“方证对应学派”,代表人物有日本吉益东洞、尾台榕 堂、汤本求真等,中国的有胡希恕、黄煌、刘志杰等。 2.关于其论证的内容。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 疾病的统称,或者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例如汗出 当风、久坐湿地等等。而
8、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 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对象,当然也同时讨论了另外几种突 发疾病。所以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 规律及治愈方法。 3.对六经的认识及其和脏腑关系的几个简要介绍。中医治病都 是从整体出发的,以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 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 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 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 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昔俞根 初先生曰:“以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又曰:“百
9、病不外六 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阳明病与心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 谙言妄语的证状。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内经“二阳之病发 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 脾。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而瞻澹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 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 出现高热症状。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由此推知, 阳明经病的主方白虎汤,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在高烧、神志昏迷 的时候,后世很多名医都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 解心热。阳明病与肠胃。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液所生病。 足阳
10、明病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 汗出。汗出也是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排除体外的过程。但是大汗出 后出现的问题就是“胃家实”排便困难。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正常的人体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高热、汗出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排除, 在体表可以排邪,那么机体是否也有可能在肠胃之内,以分泌物的形 式将外邪排除,随粪便外出。但是,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排除, 反而在粪便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坏正常代谢外,也使外邪在粪便 中滋生。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 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当然并非所有的阳明病都会伴随 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宿食、或肠胃机能有问题
11、才引发便秘。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5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 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 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 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 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 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 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
12、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 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 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 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 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 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 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 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 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
13、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 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 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 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 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 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 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 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 证属三阴。
14、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 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 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 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 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 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 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 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 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
15、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 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 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 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 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 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 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 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的 奥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心得10、证候相同,舍证从脉以认病。在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论 六经 辨证 心得
限制150内